要忍忍口~

网上图片

粮农组织/世界衞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oint FAO/WHO Expert Committee on Food Additives,简称JECFA)在2003年为甲基汞设定的暂定每周可容忍摄入量(provisional tolerable weekly intake,简称PTWI)为每公斤体重1.6微克甲基汞。主要考虑点为甲基汞对人类的发育神经毒性(developmental neurotoxicity),对胚胎和胎儿的影响尤其大。

不过,JECFA也注意到胚胎和胎儿以外的生命阶段可能受甲基汞的不利影响相对较轻。就成人而言,JECFA认为,摄入量比前述的每公斤体重1.6微克高出约2倍,亦不会对成人构成神经毒性风险,但对于准备生育的妇女,摄入量不应超过暂定每周可容忍摄入量,以保护胚胎和胎儿。

网上图片

假设一个育龄妇女体重为60公斤,按JECFA的暂定每周可容忍摄入量计,她每周摄入甲基汞的限量为96微克。若1片吞拿鱼刺身的重量为12克,以是次测试在吞拿鱼样本发现的最高甲基汞含量1.48 ppm计算,1片便含有约17.8微克甲基汞。换言之,一个育龄妇女,每周进食6片该吞拿鱼样本便会超过限量。

香港妇产科专科学院代表谭永雄指出,如果经常食用甲基汞含量高的鱼类,甲基汞便会随年月慢慢在体内积聚。虽然身体可以自行排出甲基汞,但过程非常缓慢,恐怕需时超过一年,体内的甲基汞含量才会大幅下降。因此,如果妇女计划怀孕,便应最少在怀孕前一年,避免进食甲基汞含量高的鱼类,以免在成功怀孕后,对胎儿有坏影响。

资料图片

香港儿科医学院名誉司库林鸿生表示,两项近年在香港进行的研究显示,吞拿鱼并非幼儿和育龄妇女最常进食的鱼类之一。世界衞生组织建议人类进食的鱼类中的汞含量不应超过0.5 ppm。然而,假如受汞影响风险较高的人士,例如孕妇或幼儿长时间进食大量鱼类,即使鱼类中甲基汞含量低于0.5 ppm,惟胎儿和幼儿慢性中汞毒的风险仍会提升。一般较大的猎食性海水鱼类含汞量较高,因此孕妇应避免进食体积较大的深海鱼类。

食物安全中心表示,该中心于2013年进行的总膳食研究指出,一般成年人的健康受甲基汞严重影响的机会不大。不过,该研究发现约11%的育龄妇女的甲基汞膳食摄入量超过健康参考值。由于甲基汞会对胎儿的健康带来潜在风险,孕妇摄入甲基汞是值得关注的公共衞生问题。

资料图片

甲基汞对发育中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关键效应。幼童、孕妇和计划怀孕的妇女等容易受汞影响的群组,在选择食物时应加倍小心,宜避免进食体型较大或捕猎性鱼类和甲基汞含量可能较高的鱼类,例如金目鲷、鲨鱼、剑鱼、旗鱼、橘棘鲷、大王马鲛鱼和体型较大的吞拿鱼品种等。大部分鱼类的甲基汞含量低。鱼类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素,例如奥米加-3脂肪酸和优质蛋白质等。维持均衡饮食,包括进食各种鱼类,对心脏和儿童正在发育的脑部甚为有益,妇女和幼童的膳食尤应加入鱼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