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赵世民

晁浩建认为,声乐学习者,有个五年修练,声音就能达到一定水平,但这口气,得练一辈子。有些歌唱家,七八十岁,声音还那么漂亮,那是因为他的呼吸,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有的歌唱演员一辈子平庸,就是因为没解决好呼吸问题。因为练气很枯燥,且不容易立竿见影。那么怎么练呼吸呢?

  

第一,先练吸气。用鼻子吸,就是人常说的闻花,这样气才能吸得深。中国古代练功有个说法:气沉丹田。丹田就是人肚脐下三指处。但人吸气是不能将气吸到肚脐下三指处,也就是丹田那儿的。因为人呼吸的最大器官就是肺,而肺再往下扩张就被上腹部的横隔膜挡住了。那为什么学声乐的人还要用「气沉丹田」这个说法呢?因为当初学者想到「气沉丹田」,意念到肚脐下三指,肺就会比平常吸气扩张得要大,气吸得要深。在具体的歌唱中,一个大线条,大咏叹调的间隙,要多用鼻子吸气。晁浩建多次观看和慧演歌剧,发现她就经常用鼻子吸气,如唱第一句之前和最后一句之前。和慧这个吸气动作,能使她高音唱得饱满。一看,就知道她平常训练讲究,吸气到位,熟练时,到台上,就进入自然状态,没那么复杂,甚至都不用走脑子。

  

吸气还有一种是口鼻结合,唱欢快的歌时用得著。还有纯用嘴吸气的,这一般是快歌用。鼻子吸,口鼻吸,口吸,这三种吸气方法在具体的演唱中是交替使用的,但基础是鼻子吸。

  

第二,练呼气。人的生命就在一吸一呼间,唱歌的奥妙也在这呼吸之间。人要想发声,就是靠呼气冲击声带,这与日常呼气的最大区别是:日常呼气不用控制,可以一下就将气「撒」光,而歌唱呼气却需要控,在发出声的状态下,控制得越慢越好,越匀越好。我们可以练「si」音。一种是无声的训练,用舌尖抵微闭合的上下牙,为呼出的气设置一些阻力。这样我们能体会出气的匀、稳的感觉。一种是有声训练,无声训练只能听到出气的声,有声训练能听到声带发出的声,这样能更好地鉴别呼气控制得好不好。好的「si」有声训练声音大小一样,匀匀的,不好的声音则忽大忽小,忽强忽弱。还有一种不好的声音大小、强弱一样,但是有颤音,这是控制呼气的肌肉力量弱的缘故。呼气还一条训练是「狗喘气」。当然这是结合口吸气的训练。这在唱一些快歌、弹跳的音时用得著。练呼气,一定要将余气彻底吐掉,否则气会越吸越浅,气浅,声也就浅了。

  

一个歌唱演员气息好,不是他肺活量超级大,气吸得100%满。吸得太满,声音肯定憋。好的歌唱演员是会省气,像迪里拜尔,那么小的身材,肺活量肯定也没多大,但她唱《圣母颂》,一口气能唱几个乐句,因为她会省气,她没有漏气,气一点没浪费。所以练气时不能吸得太满。

  

在歌唱中,呼吸是一体的,为了学好声乐,打下扎实的基础,晁浩建将呼吸分解讲了。呼和吸也可以结合地练。唱「A」,用固定音高,在保证匀、稳的状态下,可以看表,看一口气能唱多长时间。过一段时间,唱得时间长了,就说明控制气息有进步。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