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信是种无形潜在的教育魅力,

无处不在地指引著孩子健康地成长;

同时它还有著巨大的教育力量。

  对父母来说,

威信是一种威望信誉,

对孩子来说则是一种尊重和信从。

做任何事情,

父母应当首先以身作则,

在要求孩子的同时,自己要率先垂范,

身体力行,这是树立威信的关键。

  那么,哪些行为能破坏父母的威信呢?

1. 溺爱

家长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需要。不仅导致孩子的依赖性,而且易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养成自私贪心的恶习。 「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这些「家教秘诀」在中国的家庭中很常见。有专家认为,过分溺爱和过分严厉已经成为中国式家教的两大通病……2. 忍让

家长对孩子宠爱有加,生怕孩子不顺心,惟恐家庭里发生不愉快,于是对孩子无原则地让步,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很多中国父母以为孩子只要身边有人看著,没有生命危险就好。其实从出生开始,孩子就需要和别人交流。不会说话也可以交流。肌肤的接触,拥抱,关注的眼光,和他说话,孩子需要不断的交流,会变得比较聪明,对爱有安全感……

3. 收买

对孩子取得的进步或成绩,家长予以表扬或奖赏是应该的,但若以金钱作奖励,其结果常常会刺激孩子滋生惟利是图的思想,引发孩子产生不诚实的意念。

一个人除物质需求外,还有被人尊重、被人爱、被社会认可、被人理解等多方面的精神需求。因此,家长在选择激励方式的时候,不妨多给孩子一些精神鼓励。例如:当孩子开始学走路的时候,绝不会有家长对孩子说:「孩子,如果你现在能走上十步不摔倒,我给你十元钱。」这个时候,每位家长都会无条件地为孩子高呼「加油」,拍手叫好,这时每位家长都是优秀的激励大师。然而孩子长大了,家长却忘记了为孩子喊「加油」,为孩子拍手叫好了。

  

4. 自夸

家长以自我夸耀来获得威信,这种威信往往不得久长,一旦孩子觉察到家长言过其实后,常常听不得家长的忠告和批评,反而有损家长威信的建立。

  

5. 压制

家长对孩子粗暴专制,只准孩子服服帖帖,俯首听命。殊不知,这种威信,伤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使孩子缺少自尊,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和恐惧心理。

6. 说教

一些家长惯于抓住一点,喋喋不休,好像孩子就真的一无是处。长此以往,孩子容易产生厌烦或不满情绪。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爱心远比舌头更重要。

在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很多父母喜欢不停地、带著厌烦的口气对孩子进行说教甚至训斥、打骂,这是最要不得的。

因为,这容易让孩子觉得父母爱的不是他这个人,而是他的行为和成绩,这种做法易打击孩子,让孩子感觉不到父母的爱。

因此,无论孩子做得好不好,父母都要表达出对孩子的爱,这样,孩子才更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