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譜童書每週推薦 ▲ 孩子免費聽故事神器

點擊標題下 愛讀童書媽媽小莉 關注

600多個經典故事任意聽


很多童年時期的陰影,只有當直面另一個童年時纔會察覺。

 

我有一個閨蜜,單身的時候,覺得她很灑脫,可以辭職一年,去旅遊去戀愛。

 

她家庭條件很好,喫穿用度從不虧待過自己。我當時覺得她是低調又灑脫的女孩。

 

 

那時候我們很少聊起自己的父母。當我們都有孩子後,才漸漸談起自己原生家庭,也讓我瞭解了她的真實生活,以前一直以爲她生活在個很幸福的家庭。 

 


她曾經跟我描述一場景,小學時,她和姐姐喫早飯,媽媽看她們不好好喫,就砰地一聲把門關上了,堵在門口喊:今天你們倆不把桌上東西喫完,都別想去上學。

 

她和姐姐聽到害怕極了,生怕遲到,趕緊喫,但是太多了,喫不完。

 

她着急地求媽媽,回來再喫,上學要遲到了。媽媽不許。

 

兩姐妹又拼命往嘴裏塞,她再次求媽媽在路上邊走邊喫,媽媽勉強同意了。

 

她背上書包就跑,下了樓梯口,就想把包子扔了,實在喫不下了。剛要扔,就聽着媽媽在窗臺大喊:就知道你耍花樣呢,一個都別想扔。

 

原來從她出門以後,媽媽就在4樓的窗臺監視着呢。

 

具體的畫面她只跟我描述過這一件,不過我可以想象,連喫飯這簡單事情都不放過孩子,其他方面還能給孩子多少自由呢。



閨蜜說,她姐姐青春期還搞過離家出走,自殺之類的,跟媽媽大鬧。結婚成家後,把媽媽的微信拉黑了。

 

她也想拉黑,但媽媽就她們姐妹兩個孩子,她也拉黑的話,媽媽太可憐了。用她的原話說:我很軟弱,這種又氣又分不開的關係才最痛苦。

 

她說媽媽表面上把她們姐妹照顧得無微不至。但現在想起來,都是無處不在的控制慾。她有次無意說:我們家的親情就是這樣,更像交易。

 

她說得很輕鬆,我聽得好沉重。

 

一個孩子要經歷什麼,才能說出這句話呢。

 

旁人永遠無法體會當事人的痛苦。她說,自己做了媽媽後,才發現她媽對她的傷害有多大,纔看自己童年的傷疤,性格缺陷的來源。

 

 

如今,另一個蝴蝶效應是,她面對自己孩子教育時深深的無力感和恐懼感。

 

她孩子兩歲以前留守在奶奶家,回到上海後,自己帶過一段時間,但害怕自己帶不好。

 

又把奶奶接到上海,奶奶回去後,她又找爺爺幫忙,現在孩子馬上到學齡了,她在到處找老師,希望能找到好老師。

 

她總是迴避,她不是怕辛苦,也不是不願意,她害怕自己做不好,過度憂慮,否定自己。

 


很多人在有了孩子後,突然開始頻頻回憶起童年的往事,這些事情在20歲時反而不怎麼想。

 

曾經凡事都對的父母,突然變得千瘡百孔

 

孩子對父母是極其善良而寬容的,即便受了傷的孩子,因爲親情,沒有怨恨,而是算了,只是有些傷害真的很難逝去。

 

閨蜜孩子留守老家時,她說:我是不是冷血,我怎麼覺得我不愛孩子,不像正常的媽媽那麼愛,每次回上海沒有一點捨不得。

 

當孩子回到她身邊,我發現她不是不愛孩子,是不知道如何愛。

 

比如她女兒跳舞,她會說,你看,別人學兩天就會的動作,你學兩週都不會。

 

後來她女兒不喜歡跳舞,那就畫畫吧,結果又說孩子畫畫不好。

 

一座山有兩隻猴子,山還沒塗色呢,就去畫猴子了,別的孩子都是先把山塗好色,再去畫猴子。

 

這種步步緊逼的關心,我聽着都覺得壓抑。



再比如她的孩子其實長得很好,身高比同齡人高出了很多。可只要一頓飯不好好喫,她就着急,揪着孩子不放。

 

她在過度控制的孩子同時,又把孩子一切問題歸結於自己,陷入焦慮循環。比如孩子內向,其實更多是源於天生氣質,並非養育失誤,再說內向不是缺點。

 

我說隨孩子去吧,又不是原則性問題。

 

她點頭,但明顯聽不進去,聊着聊着就會說,孩子不管不行啊,不能把孩子養荒了。

 

她的控制理念,深入了腦海,靠三言兩語糾正不了。

 

她經常問我一些育兒的問題,但其實很難溝通,基本上剛剛講清楚的問題,幾分鐘又被她繞回去了。

 

有時我乾脆少說話,全聽她說。

 

她控訴着母親的控制慾,而她對孩子的控制慾,卻處處滲透,這算不算造物弄人。

 

 

可幸的是,她經常會反思自己,不幸的是,反思後,行爲卻沒有改變。

 

她意識到自己受母親影響太深,想努力改變,比如她在買了讀書會會員,聽別人講育兒書,也在網上搜索一些文章,看育兒節目。

 

可是我每次跟她聊天,她都沒有本質的變化,所有教育的理念還是自己圈子轉。

 

她有次擔心地說,跟女兒在一起的時候,突然覺得自己越來越像我媽了,好可怕。我說,畢竟那是你最熟悉,見過最多的育兒方式。

 

幸運的人,一直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直在治癒童年。這句話不是隨便說說的,這種治癒會延續到幾十年後,延續到下一代。

 

那麼,自己沒有一個美好童年的父母,能否給孩子一個美好的童年。

 

當然可以。

 

我覺得最好的方法是系統的閱讀,把經典的書反覆多看幾遍,才能品出味道,才能內化,從潛意識改變。



不是一定要看很多書,但把看過的書領悟透。有些書,可以一年看一遍,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收穫。

 

上系統的育兒課程也可以,但要確定是對的課程。

 

相反,閨蜜因爲焦慮,總是想快速地直接習得方法,她更趨向於聽別人講方法,講經驗,這些對她沒用。

 

比如她常問我一些場景,問我會怎麼處理,我說這個沒事,隨孩子去吧。她說,我就知道你能忍得住,我就忍不住。

 

我說這個不是忍的問題,靠忍能忍能多久呢,還是得向內看,先內化自己。

 

的確,上天不公,有些人一輩子憑感覺育兒,卻還做得很好,那是因爲他自己有一個很好的童年。

 

而沒有被正確愛過的人,卻需要重新學習,纔有愛他人的能力,破而後立,這是一個艱辛的過程。

 

說到這裏萬般感慨,如今我們面前就有一個孩子,好好走心地愛孩子,時光不可逆,有一個美好的童年,真的真的是一生的幸事!


▶作者:Lucy,愛讀童書媽媽小莉特約作者,魔都二寶媽,曾是一枚理科技術宅,卻擅長用文字記錄養娃歷程,爲人低調,文筆動人。


-End-



lucy這篇文章,讓我無限感慨。


因爲我很早就意識到,養孩子,我內心也有很多恐懼。最大的恐懼,大概就是,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再經歷和我一樣的成長暗傷。


我極力選擇和我媽不一樣的育兒方式,而我媽有時看不慣就會抱怨,你不也是我這樣養大的嗎?不是長得挺好?


我很想回答她,一點都不好!可我終究還是沒敢開口,把自己大半輩子的好壞全都推在父母身上,其實對他們並不公平。


他們只是塑造了我的一部分,改變起來的確挺難的。但只要願意去改變,這條路就會越走越寬廣。

推薦閱讀



嚴格和嚴厲,誰纔是心理陰影的元兇?


養了兩個娃才知道,讀書是有天賦的





親愛噠,在茫茫人海中相遇就是緣分,我是三個女兒的媽媽小莉。


我畢業於播音專業,和三個娃一起讀了2000多本繪本,在這裏,我每天都會更新一個故事音頻,分享我的育兒故事,這個小小的公號也因爲媽媽們的傳播,吸引了百萬媽媽關注。


做媽媽的路上,讓我們彼此依偎,共同成長。




小莉這幾年爲大家精挑細選的書單

在公衆號回覆“書單”可以看哦!


0-3歲 |  那些我和孩子看了100遍的書

3-6歲 | 78本經典繪本缺了一本都不行

6-10歲 |休想從孩子手上奪下來的50本書

科普書單 | 1000個小時陪讀才磨出的泣血推薦

數學書單 | 看過不愁孩子將來學不好數學

童詩書單 | 詩一樣年華的孩子不能錯過

家長書單 | 隨時用這20本家教書武裝自己

想看更多育兒乾貨,就戳“閱讀原文”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