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障人士康復,究竟是為了什麼?

是為了盡量向健全靠攏?

還是找到自己掌控生活的方式?

我是沈丞晴,你們的矯情,現在是特殊教育專業的學生,今天想和你一起來聊聊ICF(功能、殘疾和健康的國際分類),在這裡感謝你來觀看、來傾聽。

首先我給大家放一幅圖片,叫做「腦性麻痹/腦癱(CP)的五個F」,圖片解說見下文:

圖片上小孩說的話——

功能(FUNCTION):

我可能做事困難,但並不代表不能做。達成目的的方法並不重要。請讓我嘗試。

這一條是主動參與,對應著以「獨立的個性化生活」為生理髮展目標的特異性法則。

家庭(FAMILY):

他們最了解我,我相信他們做的都是為我好。傾聽他們,與他們交流,聽他們的,尊重他們。

這一條是注重家庭環境,聆聽家長的意見。

體能(FITNESS)

每個人都需要保持體能和健康,包括我。幫我找到保持健康的方式吧。

這一條中是fitness(適當)而不是fixing(修正),體現著康復的目的——不是為了和非殘障一樣。

朋友(FRIENDS):

擁有兒時玩伴很重要。請給我與同齡人交朋友的機會。

這一條是社交。社會發展是人格的重要方面。

樂趣(FUN):

童年是有關遊戲和開心的。也是我學習和成長的方式。請幫我做那些我能取得最大樂趣的活動。

這一條否定了一味的復健。

未來(FUTURE):

我總有一天會長大,請找到讓我能獨立發展和參與社區的方式。

這一條指明了醫療目的和環境建設目標。

我們先說說功能吧~

你有沒有能做的事被搶著做的經歷?你會不會覺得不舒服?

有沒有人小時候被逼著正確使用筷子?你想沒想過,用勺也能吃,用叉子也能吃,再不濟還能拿用手抓,為什麼非要用筷子?

你還有哪些明明可以做到,卻被搶走、被要求改變的經歷?

佳妮:從小家裡人就會對我說:「你不方便!放著讓我們來!」他們不相信有些事是我可以做的,久而久之我感覺自己沒有得到成長的機會,很多能力被遏制了,退化了,所以漸漸的不會做了,這樣別人看到我,又恰恰驗證了他們認為我什麼都不能做的印象。

歲月靜好:從小家裡人就告訴我不能跑,太難看,不可以跳舞,成年後,我慢慢嘗試後,這些對我的身體協調性都有好處,差點就被別人扼殺。小龍女:我在家喝水的時候,總是需要叫爸媽幫我倒,怕自己控制不了,有一次我媽出門忘了給我倒水,我渴了就試著在客廳的泡茶壺那兒自己燒水倒水,那一刻我才知道,原來我可以。

二筒:家人讓我不要自己出門,被碰了摔了怎麼辦。所以之前幾乎沒坐過公交車。後來去了遠的地方闖蕩,好像也沒想的那麼脆弱。人的潛力很大啊。

蕭雨:以前我家還沒裝自來水的時候,需要人力來為廚房和衛生間供水。一開始家裡人不願意我做這個事情,可是我不甘心,那時年紀小,就用水桶,半桶水半桶水這樣接力,把廚房和衛生間的大水缸盛滿,第一次成功後,覺得挺自豪的。等我讀初中的時候,開始一手一個水桶了(說明一下,我家的水井距離大門有十幾米,我提水的時候需要藉助牆壁。有時候也會把水給灑了)。

小結:

主動參與很重要,當他們奪走你能做的事情,你的機能被訓練的機會也減少了。

主動參與是CRPD的核心思想,也是個體參與社會生活的組成部分。

此外

其他幾條也很重要

家庭、朋友、樂趣

重要性不言而喻,無須贅述

接下來我們主要說說體能和未來

體能(FITNESS):每個人都需要保持體能和健康,包括我。幫我找到保持健康的方式吧。

健康是什麼?很多人對健康的定義很模糊。

少數派大群里就曾有朋友問,自己手指缺失,其他功能都完善,算不算健康?

在二十多年前,可能還有人不能確定這個問題的答案。因為那時候聯合國對於健康的定義是:「健康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四個維度,不僅是沒有疾病。」

這個定義的時間是1989年。

按照這個定義,世界上健康的人不僅不包括殘障,連非殘障身上都得打個問號,因為還有道德健康——

大概前一秒你還是健康的人,後一秒你沒忍住吐了口痰,好,不健康了。

但是最近,健康的定義是什麼樣的?Huber等人在2011年發表的文章<How should we define health?BNJ>中提到:健康是適應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那現在,你再問那個手指缺失的朋友健康不健康,不出意外,就可以回答:太健康了。

大家對於健康有沒有什麼想說的?

蕭雨:我覺得健康就是心態好,還有就是吃得好睡得香。

風箏:健康是與疾病相對的,身體的殘損並不等於疾病,也並不等於不健康。適應能力又是另一個維度,哪怕只是缺失一個小拇指,如果因此覺得羞於示人,影響社交,也是適應不良。

小結:

健康這個詞從誕生以來就是相對的,可是很多人就把「健康」當成一個絕對的標準。你明明什麼都能做,只是某些時候有一些可以克服的障礙而已。如果我們尊重多樣化的生活方式,尊重不同的生活狀態,提高包容性,你會發現健康不是那麼重要。

我們用「FITNESS」而不是「FIXING」,因為「體能」只是為生活服務的一種能力而已。

接下來我們說說未來

未來如果要保證你能夠獨立發展,參與社會,除了設施上的完善,當然也對你的能力有要求。

這個能力有什麼?

我來解釋一下圖片:

好多朋友都做過復健吧。首先是生理上的功能,很明顯的,就比如你能不能坐,能不能站,能不能走,也就是圖中的身體結構和功能,即為你的器官水平

然後,你會不會有一些遊戲和活動?比如說,把氣球扔到球門裡,玩彈珠,砸卡片,類似於這樣的活動,即是你的個體水平

最後,是參與。參與社交與社會,就是社會水平

這三個水平標準里,到底哪個是衡量你未來能否健康生活的標準呢?

答:是活動(個體水平)和參與(社會水平)。

為什麼?

舉個例子,小明會把手舉過頭頂(這在殘障中算手臂的器官水平很高的了),但是這個動作只是他每天復健的一個項目動作,他既沒有機會用這個動作夠東西,也不會用這個動作和人交流。你覺得如何?

如果我們以活動為目的,就好比,在幼兒時期,拿個連環鎖,讓孩子去解,解開了孩子會開心,同時鍛煉了手指。

又好比你打牌,不得捻牌嘛,也鍛煉手指。

這樣,以活動為目的的結論就是:活動可以促進著生理功能。

當我們以個體活動為目的,達到一定水平,就比如你會拿牌放牌了,你會不會找人打牌呢?

玩開心了,你會不會出去呢?

如果答案是會,那麼,活動就促進著社會參與。

參與社會,能不能讓你學會更多的活動?同樣,答案是肯定的話,參與又反過來促進活動的進行。

孩童有遊戲的鼓勵,和朋友的快樂,會成長得更好。

當你知道你復健不是千篇一律的,也可以有各種形式,是不是更有新鮮感?

很多人,包括筆者之前,也對「康復」有所誤解。現在我們知道了,康復的目的是促進個體活動和社會參與。

我們可以看到,生理、活動、參與三者不是相互排斥,而是相互促進的。三者齊頭並進,這就是康復的手段。

整個齊頭並進的機制就像是個木桶效應。

醫院等觀察殘障者的自主性功能活動,對功能進行檢測、評估。我們可以看到,殘障者的多個功能相互之間可能不在同一水平,就如一個木桶的多個木板那樣。

上圖就畫了一個木桶,列舉了一些功能:肌力、肌張力、關節活動範圍、心理行為、認知能力、環境……當然還有許多因素畫不下~

我們對能力的考量,就像是往桶裡面倒水,水有多少,能力就有多少。

決定木桶能盛多少水的是什麼呢?

是最短的那根木板。

當我們如上圖那樣,肌力在綜合能力中較弱,我們康復就側重於肌力的訓練。(注意,是側重,不是唯一。)

然後我們就有了第二支木桶:

當我們的肌力如圖這樣增長了,成為綜合能力中比較強的,我們就可以再做個比較,側重去訓練別的、這時候還比較弱的心理行為。

這是個比喻,我們的能力有長有短,當我們齊頭並進,又有所側重,我們就可以相對只訓練體能來說,取得更好的綜合發展。

引進個教育學知識:教育的目標包括促進個體發展和社會化。我認為,康復和教育有很多相像之處。

《普通心理學》一書中寫到,教育的目的是做到知識遷移。

遷移:指在一種情境中獲得的技能、知識或態度,對另一種情境中的技能形成的影響,即活學活用。

我認為,生理功能康復的目的,是做到生理功能向活動和參與的遷移。

所以,我們身體復健是為了什麼? 希望對你們有所思考。

佳妮:我想,一味的追求器官的功能,把時間花在重複的復健上,而犧牲了參與社會活動的機會,其實是很不划算的。

風箏:這裡的康復我認為是全面康復這個概念,不僅僅是功能上的,而是通過各個方面的改善、代償來更好的社會重建。以我來說,之前更多擔憂的是出行能力,但是現在發現有了合適的輔具之後,以前的擔憂是沒有那麼必要的。偉楷:我3、4歲的時候手腳是比較僵硬的,那時候去湖南一個老中醫那裡治療了三年,就康復了很多,依稀記得還能很靈活的擰螺絲。但是後來讀書之後,漸漸就沒怎麼運動,現在的情況是手掌都伸不開。所以,維持身體機能也是個挺重要的事情。

結語:

如果說人在社會生活中「了解世界」占很大的部分,我們應該了解組成這個美麗世界的各種各樣的美麗的人。

活動、參與,了解別人,這幫助我們了解自身。

如果想提高對自身的認識,不能逃避對自身能力的認識。我們今天分享了對「能力」的理解,希望對你有幫助。

理論來源:

canchild.ca/en/research

worldcpday.org/wp-conte

《嬰幼兒期腦性癱瘓:目標性活動優化早期生長和發育》謝潑德 (Roberta B.Shepherd) (作者), 黃真 (譯者)

《ICF的理念與實踐》:黃真在《兒童神經康複診療技術高峰論壇》的報告

本期作者: @沈矯情

整理: @紙鳶

編輯排版: @孤單的鍋子

本文首發於少數派說,如需轉載,請在少數派說後台回復關鍵字【轉載】聯繫小編。

原文請戳以下卡片

我是殘障人士,請讓我擁有自己健康的方式——漫談ICF理論下的殘障康復?

mp.weixin.qq.com
圖標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