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天气冷了,感觉随时需要找件小棉袄。几个促进我想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的小故事:

  • 三个月前有个很上进的小弟去了建设银行做软体开发了。还挺羡慕,靠的是他自己私下学的java 技能。(当然也是人家的坚持哈,不是说随便都能碰到这种机会)
  • 身边一个C/C++ 玩了10年的人好兄弟突然来问我有没有学java。 觉得怎么入手比较好。要不要结个伴。
  • 上海一个徒弟,近日QQ问我最近有没有看什么新东西,都看了些啥。我很好奇的问你做LTE那么久了,也开始担心这个了?回答是肯定的。
  • 还有另外个不厚道的小弟,跳槽到高大上的互联网公司了,还瞒著我说去了28。(恭喜他,至少不在这条船上了)
  • 参加厨艺大赛,认识决赛中另一个mm ,是个HR ,聊到我是干啥的,最后她说她们那是做 三方手游测试平台的,用java。
  • 今天看到雪落轻盈回复了您的帖子学计算机的如何干好通信---X轴Y轴 找到自己的能力方向查看
  • 当然让我最为触动的是几个月前我出于好奇在51job上输入web网站相关的几个职位关键字,然后输入通信类几个职位的关键字。结果是: web类有2页,每页大概50~60 行招聘信息, 而通信类只有几个。那一瞬间,我有点发呆。最近两个月都没看论坛了。很直接的一个原因是我把lumia925 换成 Nokia130 了。这样可以让我更专心的学习后面我认为还是值得学习的东西。这里首先需要申明一点: 接触一点新事物(对自己而言),不代表你一定要最终投身过去,但真的可以极大地开拓自己的视野,和看待问题的思路。以下仅代表本人观点,欢迎讨论。还是老习惯,列个标题先。------入手点:很尴尬的一个直接问题摆在面前,干螺丝钉工作太久了,好像别的啥也不会。互联网的东西花里胡哨的,老大不小的人了,看到那么都花样百出的东西,也不晓得自己适合哪里,或者哪里适合自己。这种原因可能来自以下自身体验。变化速度快:可能我们好几年都投生于2G,3G,4G。 人家似乎是按照每月,每周,甚至每天在更新版本。新东西兴起的快,消失得也快。就拿那个打车软体来说,一阵强劲的台风。突发性:5G现实中都没啥影子,但吹得好像马上就要商用一样。所以这个预见性是可想而知的。互联网就不一样了,完全不晓得明天又会有啥新东西冒出来。我只能承认自己老的太快了。重复性:以前山寨机风行一时的时候,每个人都感叹复制的骇人力量。互联网领域,一个稍微闪光点的idea, 在闪过第一丝亮光后,立马引来一片刺眼的光茫。 不得不承认,在国内这个没有知识产权的区域里,谁会抄袭,谁就更占便宜。而且互联网领域绝大多数公司起家都来自于开源项目。所以学会抄,太关键了。另一个原因是太多了东西了,太多成熟的东西了,而且又都是开源的。如果都是自己开发,可能没等里弄出来,已经下市了。创新性:都是你抄我,我抄你,总的有点不一样的东西才能吸引别人的眼球是不是?所以任何新品的发布会都是吸进的最佳时机。过了三个月估计就收摊卖别的了。掂量一下是不是有点茫然了。起码一开始我是那种感觉。 如果你的个性测试是不是保守稳健型的(安于现状,不愿意轻易改变),那么你的顾虑会大很多。不出意外这种人是占非常大比例的。没什么,找备胎而已,抬头看看又不会砸到脑袋。java 是最佳入手点吗?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提到转互联网第一时间就想到去学java,可能觉著学 java了,就是搞互联网了。当然某种意义上讲是可以的。主要源于java在互联网领域的使用是在太广泛了,某种程度上讲,已经是万能的工具语言了。这种感觉就像10年前你投身通信学C 一样。但是冷静一下,当年你学C 和你现在对通信的理解有什么差别吗?当然有,所以我在看待互联网问题的时候不觉著非要立马开始学java。首先想想更深层面的东西,再结合自身的情况,选择最合适的入手点。再者,如果学java是最佳入手点的话,意味著我们已经落后于北大青鸟和山东蓝翔的竞争对手至少5年了。在人家面前,我们的java水平肯定是弱不禁风。再退一步,java,一门语言而已。比C++ 容易上手多了。另外,因为java能干的事情是在太多了, 就算你看了几本java宝典,你可能发现自己依然不知道拿来干什么。所以我认为问题的核心是: 你想干什么!!!!想清楚这个问题,才能找到自己的最佳入手点。------人的自然和社会属性:想到这个话题,有人可能觉得跑题太远了。 我一开始也并没有涉及到这个层面---哲学?不知道。反正正常的一个coder 通常是不大可能会涉足这个话题。 但在学习互联网相关的诸多技术中,我越来越发现这是个必须重视的最核心问题。甚至可以理解为一切思考的出发点。所以当然适用于这里的讨论。下面是援引百度的一段文字。(看了很多人定义自然性社会性,什么说法都有。下面这几小段让我比较愿意接受。可惜原链接找不到了,对作者说声sorry。当然我也不晓得他是原创还是摘抄。如果真的要追求原文,估计要去看马克思的论著)。原文拖沓冗长,我提炼的几个关键字:生物的社会性, 人的自然属性, 人的社会属性 , 人的社会性, 人的反社会性,人的社会性和人自然性之间的关系 人有两种属性,一是自然属性,一是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本质属性。社会性是人的本质

    1、社会性是生物作为集体活动的个体,或作为社会的一员而活动时所表现出的有利于集体和社会发展的特性。是人的不能脱离社会而孤立生存的属性。

    2、人的自然属性,也称为人的生物性,它是人类在生物进化中形成的特性,主要由人的物质组织结构、生理结构和千万年来与自然界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特性,如食欲,性欲,自我保存能力等等。

    3、人的社会属性是人作为集体活动的个体,或作为社会的一员而活动时所表现出的特性。人的社会属性中有一部分是对人类整体发展有利的基本性质(社会性),也有一部分对社会不利的性质(反社会性)。

    4、人的社会性是指人是社会动物,任何个人都不能脱离社会存在。

    5、一个人是什么样的,即具有什么样的本质,不取决于他的生理机体的特性,而是取决于他的社会关系,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构成了一个人特定的本质。

    6、人的社会性还表明:我们所讲的人不是想像中的抽象的人,而是生活于现实社会中的人,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 马克思曾提出,人的本质并不是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纯粹自然地联系起来的共同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因此,离开了人的社会性,脱离人的社会联系,就没有真正人的存在,就没有现实的、具体的人。

    一句话,人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总和。马克思说:「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其实是从人的社会性方面给「人」下的定义。事实上,人只有同时具备自然性和社会性这两种属性才是完整的人,失掉其中任何一种属性,人都将是残缺不全的。实际上,只有自然性而没有社会性,或者只有社会性而没有自然性的人,是根本不存在的。

    一般来说,人的社会性与人的自然性之间并不矛盾,甚至互为目的。例如,人们发展生产,建立美好社会的目的就是要让人们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也就是说,实现人的社会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自然性需求

    自然性与社会性在个体上的体现是有差异的,总体上随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但二者发生激烈冲突时往往还是归于自然性。

    典型例子:高尚的人格是人的社会性的集中体现,而「七情六欲」则是人的自然性的高度概括,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貌似说的太复杂了, 完全不是IT 屌丝们使用的语言。我刚开始困顿了很长时间,之所以要求助哲学,应该是出于工科较真的本能,就是想得到一个概念的清晰定义。直到我想看到这段文字以后,才觉得自己可以真的入门互联网了。因为互联网是人跟人之间打交道。只有懂人的定义本身,才可能理解更多的人。反过来,只有融入更多的人,才能更好的懂人。

    试想一下如果你连你自己和猴子之间的区别都搞不清楚,估计做出来的东西还不如猴子表现的更朴实。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有了前面的社会性和自然性, 再谈这个话题显得自然多了。假如非要把这里围观的人按照专业是搞自然科学或者社会科学分两队,那么你掂量一下自己站哪边?这种感觉有点像高中时候分文理科。我是理科,物理高考时候最好的一门,加上后来的通信专业,信号处理专业,我想可能更靠近自然科学。假如从分科时候算,到现在管他是6年或是10年,加上你的日常工作都是跟某种设备打交道。 现在你可能认为自己很早就没有了社会科学的细胞? 不知道会有多少人赞同我的这个臆测。再算一下:分科前,简单讲到小学阶段吧。好赖也开始记事了。根据之前社会性的定义,只要你不是一个人在火星上上学,那你同样是在接触社会。所以严格讲,我们接触社会科学,感受社会科学,参与社会科学的时间或者活动是远大于你从事自然科学相关活动的时间。只不过在最近这几年,你的大多数时间为了吃口饭,被压抑著在思考自己当初可能并不喜欢的自然科学科目相关的问题。昨天看到那个兄台指出的2D,3D 原型绘画那段话,晚上我在床上辗转这个问题的。回想起小时候我的绘画作业每次都是 甲。初中时候,绘画比赛我画了个松鼠,很生动。老师最后还奖励了一个他自己在瓷砖上画的挂盘画。 从初中平面几何到高中立体几何,以及解析几何,那些线条都特别喜欢。而记忆中关于几何方面的数学题,我几乎没有错过。现在回想起来,真的感觉自己是不是扼杀了这方面的天赋。扯远了。上面这段的目的就是想说我们每个人的社会科学经历和经验是从一生下来就开始计时了,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精彩的回忆,和对生活的独到见解。这就是你自己的最大财富,只有你才拥有的具有你自己特色的社会性。正常情况下,你的社会科学科学经历经验积累应该大于你的自然科学经历经验积累。所以你应该高兴。因为更多的人在自然科学的经历和经验积累方面,比不上你,而那些很多方面不是与生俱来的技能。我们输给别人的,可能只是手里握著的社会科学菜刀有点生锈。而别人已经升级到锋利的双立人了。拿出你高考时选择通信工程,计算机,自动化,电子工程时候的勇气吧。即使是一把锈菜刀,砍的次数多了,也会亮的。

    煽情了一把,再发挥一下我们理性的特长,我认为在以下几个观念需要记在心头:这里没有香农公式,这里没有牛顿定律,似乎没有规律就是这里的规律。就算有个所谓什么规律,你也觉得是在忽悠自己。所以不要试图去总结什么规律。这种感觉就是你去花钱求彩票大师的规律经,结果大家都知道谁赚了。再举个例子,你能给我解释一下为什么你身边的女的过阵子把头发拉直,过阵子把头发烫卷,再拉直,在烫卷。而且这种风湿一阵一阵的。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可不管为什么这里面产生的GDP 估计是你想像不到的。自然科学领域的规律总是被发现出来的,基本上很难再突破,更多的是遵循社会科学领域的规则往往是被制定出来的,随著时间推移环境变化,改变似乎是绝对的。自然科学领域具有更好的连贯性,可持续性,社会科学领域则更具有多变性自然科学领域财富转化时间往往是很长的,社会科学领域则周期更短自然科学对社会科学归根结底起著革命性地推动作用。别指望什么技能可以让你一劳永逸,社会时刻在快速变化,你不变,就out。没有最合适,只有更合适。能找到合适你自己的,那就是最好的。想多了不见得是件好事。快速的变化,层出不穷的新事物对后来者是个机会,你不用非要积累个8年10年才有玩的资格。对于我们喜欢了循规蹈矩的人来说,想要融入其中,还是从改变自己开始。------通信,计算机,互联网:通信,人的基本需求之一,在人的前身猴的时代就已经存在了。通信技术从原始的吼,到手势,到快马,到烽火,到飞鸽,到电报、有线电话,到无线1,2,3,4,5,6?代无线,再到未来的量子?更多记录的是自然科学进步的脚印。前面提到自然科学对社会科学归根结底起著革命性地推动作用。我想说通信是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发生联系的必须途径。是个体形成集体的客观物理条件。没有通信,就没有社会。有了社会才有了其他社会活动。或者说通信是其他一切社会活动得以成立的最基本社会活动之一(之二是啥我也没想好,但之一已经很不错了。我想类似动物离不开空气和水一样的地步,所以这个级别的对等物不多)。通信水平的高低,严重影响其它社会活动的执行效率。虽然它的力量没有像蒸汽机,火药,电力,或者计算机,这种具体实物那么有时代表征意义,但每次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变革都会带来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推动和促进整个社会文明的发展。通信永远不会消逝,这是人的社会本性决定了的。只会永远向前发展。(看到这,意味著仍将有一大批人将很长一段时间内依旧从事这个产业。如果你处的位置将就,那就先努力做好自己的事,至少做好手头擅长的,绝对比你从起炉灶要来的更有优势些。对大多数人而言,找备胎估计都是没法子的事,采取积极策略一以防万一是对生活的负责,是对家人的负责,是对自己的负责)。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