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林徽因,遠比芳菲四月天更精彩! 新聞 第1張

不是完美的女人,卻是完美的母親

“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四月天。”

時值五月,春風十里,令人不禁吟詠林徽因的這句詩。大多數人都以為這首詩是她對徐志摩的表白,但事實上這首詩是她寫給兒子樑從誡的。

真實的林徽因,遠比芳菲四月天更精彩! 新聞 第2張1932年,林徽因懷抱出生不久的兒子樑從誡

和平年代裡,林徽因常與孩子們一同閱讀書籍,為他們朗誦詩文。每逢假日,不同領域的學者前來,圍坐在她精心佈置的茶桌邊,飲一杯清茶,暢談文學藝術。

真實的林徽因,遠比芳菲四月天更精彩! 新聞 第3張林徽因與女兒樑再冰、兒子樑從誡在北平北總布衚衕三號家中

抗日戰爭爆發後,一家人輾轉逃難到西南,條件異常艱苦。但每天夜裡,一盞油燈下,林徽因不忘用流利的英語,為孩子們講解英文作品。她身體力行,培養他們時時、處處閱讀的好習慣。

真實的林徽因,遠比芳菲四月天更精彩! 新聞 第4張1935年,林徽因與金嶽霖、費正清夫婦、女兒樑再冰等在天壇

她給孩子的愛,不僅是物質上的體貼,更是精神、品質上日久天長的薰陶——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愛,但不在愛裏迷失

談到林徽因,總免不了說說她和徐志摩之間的故事。

真實的林徽因,遠比芳菲四月天更精彩! 新聞 第5張1924年5月,林徽因、徐志摩與泰戈爾在北京

林徽因十六歲時在英國與徐志摩相遇。志摩表白,甘願做她手中所執的那把傘,永遠呵護她。但林徽因最終選擇了樑思成。她欣賞徐志摩的浪漫與飄逸,但面對愛情,她卻能保持理智、冷靜,而不在愛裏迷失自己。

真實的林徽因,遠比芳菲四月天更精彩! 新聞 第6張1946年,林徽因在昆明

人們講述她與徐志摩的愛情,更多是由於這份感情“未發生”和“不可能”,卻忽略了作為妻子的林徽因,對丈夫幾十年如一日的陪伴,纔是最深沉的愛:前往美國留學前,樑思成曾遭遇車禍,此後一生均需要依靠鐵馬甲固定脊椎,林徽因對他不離不棄,一生陪伴、照顧。

愛,從來就不僅僅是詩文章句裏喧嘩的深情,更是付諸行動、寂靜的陪伴與關懷。

說到不忘初心,沒有人比她做得更好

文學對於林徽因只是一種業餘愛好,但她對建築,卻不僅僅是熱愛,從始至終都將其視為一件神聖的事業來獻身。

真實的林徽因,遠比芳菲四月天更精彩! 新聞 第7張1928年3月,新婚時的林徽因與樑思成

林樑二人開始研究中國古建築時,沒有任何資料,日本學者甚至斷言中國沒有唐代建築。林徽因在給胡適的信中寫道:“這種工作在國內甚少注意關心,我們單等他(樑思成)的測繪詳圖和報告印出來嚇日本鬼子一下痛快:省得他們目中無人以為中國好欺侮。”

為了研究,他們自掏腰包、從零開始。首先向全國幾十個縣的郵電局長寄去兩塊大洋和一封信,請求他幫忙拍攝本地區的古建築。

真實的林徽因,遠比芳菲四月天更精彩! 新聞 第8張林徽因繪圖手稿

收到照片,再選取重點地區,一路餐風露宿、翻山越嶺,走遍中國15個省、200多個縣,考察測繪了200多處古建築,在無數蝙蝠扇起的千年塵埃與臭蟲堆中摸索測量。

真實的林徽因,遠比芳菲四月天更精彩! 新聞 第9張林徽因在測繪

真正的熱愛,不存在“不可能”“做不到”,只有為了實現夢想,不畏困難、披星戴月的刻骨銘心。

美的不僅是容顏,更是她的設計

除了在建築上的巨大貢獻,林徽因也帶病參與了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

設計人民英雄紀念碑底座上的一系列花圈時,她曾對世界各地區、各時代的花草圖案進行反覆對照、研究,筆下的每一朵花、每一片葉,都描畫過上百次。兒子樑從誡說,那兩年裡,每次他回家時都會看到母親病牀邊的紙片上,畫滿了她靈感來時勾勒的圖形。

真實的林徽因,遠比芳菲四月天更精彩! 新聞 第10張1950年,帶病工作的林徽因(左)

此外,林徽因還是中國景泰藍的一代尊師。她在與樑思成逛古玩城時,發現了瀕臨絕根的景泰藍花瓶,經過多次走訪調研,她在清華大學成立了搶救景泰藍的美術小組。

真實的林徽因,遠比芳菲四月天更精彩! 新聞 第11張林徽因設計的夔龍紋對罐

看了以上內容,你是否也發現,真實的林徽因,遠比她的緋聞精彩。

她並不是隻談風花雪月、不顧柴米油鹽的女子。相反,她“不要浪漫要生活”,不僅有傾城的貌,更有多面的才、獨立的思想、務實的生活。

她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說明:別因為自己是女人,就禁錮了雙腳。真正長存於世的美,從來不止於皮囊,更是一個女人身上散發出來的獨立和智慧。

真實他遠比芳菲的四月天更精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