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最让人感动的,莫过于与土地的连结。策展人北川富朗最令人赞叹的就是知道该把哪些地方交给什么人,都经过深刻的考量。看完展览后有许多感想,也对相当多作品留下深刻印象,尤其是马岩松带领的MAD建筑事务所的「光之隧道」作品。

20180912_085425-800.jpg

马岩松的MAD建筑事务所:光之隧道

这作品肯定是2018这届最受瞩目的作品了,马岩松把全长750公尺的清津峡隧道改建,利用五行概念加入不同颜色灯光与装置物,让人感受到不同的魅力。

20180912_084815-800.jpg

20180912_084832-800.jpg

还有一个胶囊般的厕所,面对的就是清津峡,外面看不到里面,但里面却可一览外面世界,很新奇的厕所体验。

20180912_084457-800.jpg

最后一段更利用不锈钢板及水池反射清津峡的波光粼粼与山林天空景象,当初看到官网释出的迷人的影像,让人不禁联想起美秀美术馆的隧道。

20180912_085728-800.jpg

20180912_085414-800.jpg

入口处团队打造了一间小屋,一楼作为咖啡厅与纪念品贩卖店,二楼则是足汤。

20180912_091309-800.jpg

足汤是真的可以泡脚,来这的人都兴奋地脱下鞋子,在小屋二楼舒展双脚是个新奇体验。

20180912_091513-800.jpg

屋顶利用镜面反射出山川水影,充满虚实交错之感,也呼应隧道的作品。

20180912_091517-800.jpg

尽管艺术祭结束了,但清津峡隧道作品仍被保留。不过提醒大家,这作品1/14~3/31关闭,要前往的人要把握时间。

门票:大人日币600、小孩300。

里山现代美术馆:方丈记

20180914_122115-800.jpg

另一个我很感兴趣的重点-方丈记。以日本中世纪文学《方丈记》为主轴,在里山现代美术馆「KINARE」举办的企画展,部分作品日后被保留下来。《方丈记》的作者鸭长明是平安~镰仓时期的诗人,他的一生变化无常根本宛如戏剧。原本含著银汤匙出生的他是京都合河神社神官之子,从小衣食无虞本该继承父亲神官职位,却碰上家族斗争,最后出家流浪看尽世间苦难、颠沛流离的百姓生活,后来他在京都帮自己盖了一间只有方丈大(约3公尺)的小庵当作居所,过著贫困极简的生活,《方丈记》就是他在小庵中写下的。鸭长明个性孤高,贫困的他在小庵中的日子肯定不是太好过,除了写诗聊以自慰外,没事也会弹奏自己心爱的琵琶,在家徒四壁中琵琶成了他不可或缺、慰藉孤寂之心的重要陪伴。《方丈记》前半部描写当时几个重要灾难,包括大火、台风、地震、饥荒、福原迁都等大事,后半则描述他自己的人生。整个作品散发出人世无常的概念,无论是对天灾的无力,还是就连对自身际遇都无法掌控的悲催,都让人看了动容,因此在311地震后许多人重拾他的作品,更觉感触良深。不过鸭长明后来渐渐体悟出清贫却自得其乐的境界,倒也能借此重新省视自己。

大地艺术祭这回用《方丈记》当作重要主题,除了展现外显于形的四帖半大小(四帖半榻榻米围出来的空间)外,内在则是希望借由艺术家的各种创意,重新挖掘因经济发展被牺牲的农村小镇魅力。就这点来看,也算挺符合《方丈记》的概念,鸭长明当初在小庵创作弹琵琶,人生瞬变却仍能写出格调极高的传世作品,也让人对当时市井小民的生活更能感悟。官方也希望日后把一些四帖半大小的艺术佳作,搬到街坊上作为永久保存作品。介绍我得几个特别有趣的作品:

KIGIYOIGOMA-The Standing Sake Bar

新潟因为生产好米以及干净的水源,成为清酒的主要生产地。这个小摊贩卖的商品就是酒,但不是单纯卖酒,从店面、酒杯、甚至艺术家妆发都是特别设计的,非常有风格,想喝酒的人也不是单纯的点酒,而是先跟艺术家玩个游戏,用掷骰子的方式来决定你要使用哪种酒杯、选择哪种酒,相当有趣。

20180914_112755-800.jpg

20180914_112811-800.jpg

伊东丰雄:大家的古材工房

收集当地居民的旧家具、物件,做成一个家的展示。伊东丰雄在311地震后建筑思维多了一份与人的互动,因为体验到再怎么坚固的建筑,有时仍抵不过大自然的力量。古材再利用,更是保有一份旧有的感情。

20180914_112143-800.jpg

Leandro Erlich:Palimpsest

KINARE的建筑由京都车站与札幌巨蛋的建筑师原广司所设计,巨大柱子的中庭构造简洁俐落。这回中庭变成大水池,找来设计金泽21世纪美术馆中的代表作品「泳池」的阿根廷艺术家 Leandro Erlich,做出「Palimpsest」的作品。以镜射方式画出倒影,参观的人还可以直接走进池子中,成了非常受欢迎的互动作品。

20180914_113921-800.jpg

除了地景艺术外,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中美食也扮演重要角色,这回品尝了两个很有特色的艺术祭限定餐点。

上乡剧场餐馆的《北越雪谱》

这是把以前废弃中学,改为小剧场。因此吃饭其实就是在观赏表演,演员与主厨都是当地的妈妈们,当然前往用餐的旅客也成为表演的一部分。桌垫上有一幕幕表演(食物)的介绍,演出的故事不外是描述当地人口减少废校的故事,以及里山生活、农业状态等日常生活小故事。

20180912_133123-800.jpg

投影萤幕上的人曾经是该校的学生,现在也变成作菜妈妈的一员。

20180912_133149-800.jpg

WipeOut49_05_2019_014926.819000.jpg

严格来说,食物只能算普通,但因为都取自当地,烹调手法大部分也都是川烫或清蒸等简单调味,但用说故事的手法,加上主妇们的实际演出,让观众可以亲手触摸与品尝当地食材,让人感受到来自土地最真诚的感动。

20180912_133913-800.jpg

20180912_135547-800.jpg

20180912_140444-800.jpg

展这个雪地红萝卜做的果冻比较特别,因为经过冬季埋在雪里的关系,红萝卜比一般的还要来得甜,很适合做成甜点食用。

20180912_141539-800.jpg

由于近来台湾前往参加艺术祭的人潮颇多,餐单与简介也都有中文版本,每回策展人更是浩浩荡荡来台推介,都让人感受到用心的部分。

20180912_133027-800.jpg

午餐套餐:日币2000

奴奈川校园米泽文雄主厨监修

另一个重点美食,则是找来米其林餐厅Jean-George Tokyo的料理长米泽文雄设计菜色,把当地午餐加以活用,结合法式料理手法创作出的特色午餐,地点则位于奴奈川校园,现在同样废校了,但包括纪念品贩卖、里山广播设置,现在成为居民聚会的场所。

20180913_115102-800.jpg

20180913_130618-800.jpg

20180913_130651-800.jpg

餐点就比上乡剧场的午餐要多了许多变化,以法式手法呈现。尤其喜欢这道冷汤,虽是法式手法,却加入日式味噌。

20180913_122138-800.jpg

20180913_122206-800.jpg

使用新潟猪肉做成的煎猪排,肉质相当软嫩。

20180913_122508-800.jpg

20180913_123956-800.jpg

午餐套餐:与官方行程「羚羊山间路线」一起贩售,日币9800,采预约制不单独贩卖

目前部分作品仍然保留,至于其他还有许多精彩作品,之后再为大家介绍。保留作品可查询官网

延伸阅读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看展规划+交通

日本WiFi卡推荐

日本WiFi机推荐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