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孕育岛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男儿有泪不轻弹”是从古至今的传统,男孩若是因为一点小事哭哭啼啼,不仅得不到大家的同情,反而会被耻笑。站在男性的立场,会觉得男孩哭是丢脸的表现,他们会想:“都这么大个人了还哭,而且哭也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而站在女性的立场会感觉:“这个男孩只知道哭,真是太不懂事,长大以后怎么让女孩子依靠”。因为习惯了男儿应该当自强,整个社会都见不得男孩哭。

  世俗对男孩有太多束缚,哭应该是每个人的权利

  事实上,每个人都有哭的权利,哭不是为了表演给谁看,而是为了释放心里压抑的情绪,或者表达内心的悲伤。孩子走在路上磕到石头摔倒,明明脚都被磕出血,控制不了疼痛,随即大声哭出来,这时候父母看到男孩哭,只说:“男孩子哭什么哭,这点小痛都忍不了,以后怎么干大事?”男孩听到父母的话停止了大哭,可是疼痛并没有减少,他只能小声抽泣。

  这种情况男孩也并不是为了哭而哭,而是身体疼痛的真实反应。受伤了,还不被允许表达难过的情绪,这对男孩来说多委屈啊。像大人认为的,哭确实解决不了问题,却有助于缓解心情,女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大哭一场,重新整理心情之后,又可以获得生机。怎么换成男孩就不可以呢?

  世俗观念对男孩有太多束缚,人想要活得自由快乐一点,真是太难。常常坚强,偶尔脆弱,这是人正常的生存状态。如果把人哭的权利都剥夺,“男孩不能哭”,必须一直坚强,这是父母在用传统观念绑架孩子,即使长大后,也很难感到幸福,毕竟童年时的空缺难以弥补。

  不论对错,男孩必须让着女孩?

  上个月,阿黎人生第一次被老师请到幼儿园训话,原因是儿子小暖和同班一个女孩打架,把女孩的脸都抓伤了。接到老师的电话时,阿黎知道了大概情况,只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平时小暖连蚂蚁都不舍得踩,居然会“殴打”女同学。阿黎经过冷静的思考,决定不先急着质问小暖,看看老师怎么说,再做定论。

  当天和小暖一起去幼儿园,一到老师办公室,女孩和她妈妈已经在那等着。女孩妈妈从阿黎和小暖进门开始,就没给好脸色。阿黎也不好指责别人,毕竟儿子确实抓伤了女孩。老师见双方家长都在,又把事情原原本本说了一遍。两人会打架,是因为女孩要拿小暖的铅笔用,当时上美术课,小暖自己也只有一支笔,于是就没有把笔给女孩。

  可是女孩偏要拿小暖的笔,两人你争我抢,谁也不肯退让。最后女孩抢笔不成,开始抓小暖的头发,小暖这时候也不肯松手,直接就和女孩扭打起来。最后老师进来才制止了打架的两人,这时候女孩脸上被抓伤了,小暖头发被扯掉了一戳。

  老师说完事情原委后,对小暖说“你承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小暖感觉很委屈,说“明明就是她不对,她抢我的笔,还打我”。这时候女孩妈妈坐不住了,站起来指着小暖说“你一个男孩子,打女孩还有理了,她抢你的笔,你让着她不就什么事都没了吗?”看到女孩妈妈声音越来越大,阿黎有点坐不住了,忙对她说“您别激动,大家有话好好说。”

  女孩妈妈转身就说:“谁要和你有话好好说,现在你儿子必须道歉,还得赔我女儿的医药费”。旁边的老师也开始助攻,说:“不管怎么开始的,小暖打女孩就是不对。”阿黎也无奈,最后还是让小暖跟女孩和她妈妈郑重地道了歉。尽管阿黎并不认为小暖有错,只是老师和家长都觉得“男孩让着女孩是应该”,同样身为女性的她,无法对这种观念进行反驳。难道要和他们说“女孩活该被打”这类话吗?这话自己听起来都觉得可怕。

  阿黎以前一直觉得女孩子应该是被保护的一方,只是今天小暖无缘无故地受委屈,让阿黎不免对世俗的观念产生了怀疑。像小暖这样的人生经历,很多男孩子都会遇到,因为这个这个社会的主导力量还是男性,当他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被灌输了责任感,必须要大方、坚强、有事业心,女孩子比较弱小,因此男孩应该让着女孩。大部分老实、善良的男孩,会竭尽所能地达到这些要求,尽管心里也有很多不愿意,可因为是男孩,就必须符合人们期望的观念。

  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真的太多,尤其对于男性,既要富有,还要绅士。人的承受能力本来就有限,为了追求这些美好,需要付出很多努力,这时候人可能已经精疲力了,可社会不会同情男性,只会看他是不是优秀青年。很多家长在教育男孩时,也会不断地给他提要求,有时甚至会忘了他还是个孩子,总是给他们安排各类角色。

  男孩身上的“标签”

  1、 责任承担者

  男孩要为赡养家庭做准备,要为事业有成做准备,所以他们在年纪还小的时候,就必须要学会成熟了。上礼拜在超市碰到一对母子,因为颜值高,很快被吸引了视线。他们买了挺多零食,结账的时候,装了满满两个袋子。看妈妈柔柔弱弱的,本以为提两个袋子会吃不消,没想到她将一袋没有那么重的交给了儿子,意思是让他提着走。

  后来跟着他们坐电梯,看到男孩提着重物明显有点吃力,妈妈只是说:“男孩子从小就要学着帮女孩提重物,你年纪小也不能例外”。男孩听着母亲的教导,一路踉踉跄跄地走着,脸上满是委屈。这位妈妈培养男孩的绅士精神固然好,只是孩子还处在需要关怀的年纪,就被告知提重物是为谦让女孩做准备,这未免让人难以接受。

  如果说,提重物是为了锻炼力气,或者帮妈妈减轻负担,这或许还说得过去。为了给自己没有关系的女生提供帮助,这是在考验孩子的想象力。这种想象的责任男孩不必担,只需要尽力完善自己就好。

  2、 坚强者

  男孩不能软弱,不能哭,遇事要学会解决问题,而不能自怨自艾。男孩子从小就该坚强,没有家庭的保护,没有亲人的帮忙,也该学会独立生活。男孩表现出挫败,本就不该。这些都是大人们给男孩强加的世俗看法,仿佛他们天生就应该是“坚强者”。

  男孩最心爱的玩具汽车突然坏了,实在太伤心,开始哇哇大哭,父母以为孩子受伤了,结果发现只是玩具受伤。于是,妈妈对男孩说:“玩具坏了,再买一个就是,你这样子哭算怎么回事,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们家养了个小女孩。”爸爸又对男孩说:“你能不能像个男子汉一点,都这么大了,还一天到晚惦记玩具,真是没出息”。

  男孩本来因为心爱的玩具坏了,心里非常悲伤,父母又不对他理解,其实他心里是很委屈的。父母总是觉得男孩要坚强,其实为心爱的东西哭,这种偶尔软弱的表现,才是真性情的表现。父母不要为了阻止而阻止,这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伤害。

  其实,男孩也不过是孩子,同样脆弱,同样容易伤心难过,有时候甚至比女孩更敏感。只不过,社会赋予了他们角色的责任感,很多情绪不能对外表达,觉得委屈了也只能忍着。事实上,他们年纪还小的时候,是最需要父母爱和关怀的时候。只要得到了这些需求,长大后自然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如果孩子从出生开始,只是一味地被要求,而从没有得到,这样孩子感受不到人生的意义,即使表面成为了男子汉,内心也依旧是脆弱敏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