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安是一个新手妈妈,最近她总是很焦虑,说不知道宝宝怎么样就是吃饱了。尤其是到了夜晚,宝宝每半个小时就要吃一次奶,吃一会儿就睡着,过了不多久又要吃,我都不知道是我奶水不够还是宝宝有什么问题。

  其实小安的这种情况真的很常见,因为是新手妈妈,缺乏育儿经验,还不知道宝宝的习惯,又担心宝宝吃不饱或者是自己的母乳不足,影响到身体的健康发育,所以很焦虑。

  那么,怎么才能判断宝宝是否吃饱了呢?不妨看看这几点。

  1、根据新生儿下咽的声音

  宝宝一般吃奶的时候,平均每吸吮2-3次就可以听到咽下一大口,如此连续约15分钟,宝宝差不多就吃饱了,如果再吃的话,可能就会有点多了。

  当然如果宝宝光吸不咽或者是咽的少的话,吃完后依然不能安静入睡,体重增长慢,说明新生儿根本没办法吃饱,这就是典型的母乳不足。

  2、新生儿吃饱后应该有满足感

  白天宝宝吃饱后,可能会对你笑或者是不哭了,精神看着也挺好,这说明宝宝吃饱了,想玩会儿了。而夜晚宝宝吃饱后,会马上安静的入睡,这时候宝妈也要抓紧时间休息了,因为吃饱后的宝宝可能会睡上一会儿,再也不用担心宝宝一会儿醒一会儿睡了。

  相反,如果宝宝吃完奶后,依然哭或者是咬着奶头不松,再或者睡不到两小时就醒,这说明宝妈的奶量不足,宝宝没有吃饱。

  3、注意宝宝的大小便次数

  吃母乳的宝宝,一般每天小便的次数在8-9次,大便也会在4-5次,颜色金黄且稠,这说明宝宝吃饱了;而吃配方奶粉的宝宝,大便是淡黄色且稠,次数比吃母乳的宝宝少1-2次,不带水分,这些都说明宝妈的奶量可以满足宝宝的需求,不用担心自己的母乳不够了。

  相反,如果宝宝的尿量不多,而且大便少,颜色呈绿稀便,则说明宝宝每天都吃不饱。

  4、看体重的增减速度

  体重的增减应该是最能说明问题了。一般来说,足月的新生儿第一个月每天可以增长25克,第一个月也要加720克-750克,而第二个月可能会少点,在600克左右。如果宝宝的体重增长速度在这个范围内的话,则说明宝宝吃饱了。

  相反,如果宝宝的体重不增反减,那么你就要看看宝宝是否生病了,或者是因为宝马都喂养不当,导致宝宝的体重不增。

  喂奶不足或者奶水质量不好(奶水太稀)导致营养不足是体重减轻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宝妈要引起重视。

  宝宝吃没吃饱,宝妈看这几个信号就可以了,你学会了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