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思想者》首次在国内出版的时候,我是个初出茅庐的愣头青译者,这是我翻译的第一本……唔……这么说吧,第一本「商业味不那么重」的商业书。查尔斯?汉迪是个英国人,不像美国人那么直白,回忆自己人生的口吻,也带著十分的谦虚八九分的低调,颇对中国人的审美胃口。

这次为再版校对当日的译稿,我最为感叹的是,时间流逝之快,许多近在眼前的历史,已然恍如隔世。比如2006年的时候,看到书里提及北爱尔兰曾经是个战乱频繁的地方、是个保守的天主教国家,我一点也不觉得诧异,毕竟,当时距离北爱尔兰和平协议的签订还不到10年。可在2016年底校对这一部分内容时,我居然有点愣神,咦,北爱尔兰什么时候打过仗来著?

再比如,我还记得,2006年,中国正处在历史转折点的前夜,作为一个小小翻译的我,不曾正式迈出过国门。看到汉迪写自己在壳牌工作时常驻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婆罗洲,我心里想的是,「果然是老牌帝国主义国家才能享受的待遇啊!」然而,到了2016年,别说中国企业早已打入了这些市场,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几乎已经成了中国旅客度假的优选目的地。甚至,连「亚洲四小龙」这个提法,都已经进入了旧书堆。

最后,2006年的时候,出版和媒体行业红红火火,而在2016年,固然有「自媒体」高歌猛进,可纸媒破落衰败,出版行业唱著夕阳之歌。可诡异的地方也在这里:查尔斯?汉迪在本书中讨论的所有话题,竟然还是这么直抵人心——对自我的摸索,对个人职业发展的探究,对家庭和人生意义的思考。十年前,这本书帮我肯定了自己的职业选择;十年后,重温这部译稿,我似乎再次感受到了当时指尖敲打键盘的激动之情,也让我体会到了「书」这种载体的持久隽永。

一部好的作品,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我也希望自己的译文配得上它。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