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百年,培育出亚马逊创办人贝佐斯、谷歌创始人布尔与佩奇,大提琴家马友友等人的蒙特梭利教育,怎么看待手机这个科技产物?美国哈德森蒙特梭利中学校长亚当这么说:让中学生更专注于与人互动,才是学习的重点。

  陪伴每个父母和小孩,成为更好的自己。

  让每位父母、教育工作者,都有能力,以生命滋养另一个生命,带领孩子,走向海阔天空的未来。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青少年用手机容易沉迷于手游、社交软件,一不小心就养成手机瘾,但手机的功能多、互动性强,也可以是助于学习的工具。谈起手机、总是有各种面向的争论,怎么做对学生比较好,也是许多老师的困惑。

  3月初,由政治大学蒙特梭利全球影响力计划,毅宇未来教育基金会与台湾实验教育推动中心共同主办的”以场域为本的蒙特梭利青少年教育”工作坊,邀请美国哈德森蒙特梭利学校中学校长亚当 雷得(Adam Ladd)与该校中学部人文科老师凯莉 雷得(Kelly Ladd)分享蒙特梭利中学教学经验。

  流传百年,培育出亚马逊创办人贝佐斯、谷歌创始人布尔与佩奇等人的蒙特梭利教育,让许多人好奇。台湾各地的蒙特梭利教育多停留在幼儿、小学阶段,而这次的工作坊以蒙特梭利青少年教育为主题,也吸引了台湾各地的蒙特梭利教育工作者。

  工作坊的提问环节相当踊跃。其中,学员接连提出了几道”手机题”:蒙特梭利教育会让孩子用手机吗?有没有可能将手机融入到蒙特梭利系统里?除了要孩子把手机收起来,还有什么更好的引导方式 ?讲师回应了在蒙特梭利中学的做法与身为蒙特梭利者的教育观:

  1. 控制青少年使用手机的时机

  在哈德森蒙特梭利中学,校方会控管学生的手机使用时机。学生可以携带手机,但是到校后需要将手机关机并锁在柜子里。亚当指出,当学生对屏幕连结太深时,会影响到他们对其他事情的注意力,更形容中学生使用手机会是个“灾难”,他表示学生常是手机的消费者,像是玩 snapchat、instagram,而非创造者、透过手机做有意义的事。

  蒙特梭利将儿童发展为成人(0~24岁)的过程分为4个阶段,并归类出孩子在每阶段不同的心理特质、智力与体能发展等。亚当认为,中学生接触手机还太早,应该等到高中,因为就发展来看,高中生的大脑较能做出明智抉择,这时便能引导他们如何在有限度的时间内使用手机。

  2. 别让手机取代与同侪的互动

  凯莉介绍,哈德森蒙特梭利中学过去在校外教学时,学校会租旧式、无法连网的贝壳机让学生连络用,但现在已经租不到贝壳机了,因此今年的校外教学,校方将首次让学生携带智能型手机,不过也只能放在包包里、参观时不能使用,晚上老师也会把手机收回来保管。

  亚当说明,校外教学想设计给孩子的学习环境,就是希望学生能够离开家庭生活,并且与同侪互动,但如果有手机介入,学生就能和其他人连络、心思不在当下,如此一来便会占用与同伴真切相处的时间。

  3. 移除手机,让孩子练习专注与投入体验

  手机的“方便”用途,像是可以用google map查地图、拍照做纪录等,或许不是蒙特梭利老师们在教学时的第一考虑。就像相较用google map,亚当会让学生在校外参观前先画出地图,培养学生的方向感与地理位置关系。他也提到,实际上路时,学生应该要靠着自己画出来的地图来走,而非让google map告诉他们哪边要左转、右转。

  亚当举例,先前他带着学生到纽约校外教学时,发现学生走错路了,但他容许学生们犯错,“除非我们可能会错失百老汇的秀,不然就让学生理解自己走错路、再做修正。这样当然不方便,但他们必须要有这样的体验,专注投入去做这些事。”亚当如此说。

  讲师亚当(蓝衣服者)与凯莉(图后排左)与学员们分享蒙特梭利青少年教育的经验。毅宇未来教育基金会提供

  4. 须订定手机使用规范

  不只亚当,也有其他的蒙特梭利学校建议让孩子晚一点再接触科技。美国伊利诺伊州的一所蒙特梭利学校Forest Bluff School在学校网站上发布一篇蒙特梭利对青少年使用科技的指南。

  内文指出,有太多青少年的父母苦于孩子对科技上瘾。文章提及,高中生较有能力能够面对抽象的科技世界,经过学校的中学教育,学生对于沟通的线索与如何精确表达有些经验了,高中时也比较能够判断虚拟世界的讯息。校方也建议父母给孩子手机或计算机时,将这些科技工具定位成是学习的工具,与孩子订下使用的规范。

  参与过蒙特梭利中学课程培训的台湾实验教育推动中心计划主持人、政大教育系副教授郑同僚说明,蒙特梭利教育着重孩子的感官发展,会避免他们被声光刺激较强的外物吸引,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就无法深刻运用感官感受与外在的互动,也会影响到孩子的注意力。

  蒙特梭利教育者对于手机的看法,也许不太会受青少年欢迎,但暂缓手机使用的用意,仍是希望让学生建立真诚互动,打开感官,丰富生命体验。

  ★版权所有,转载前请申请开白,核准授权之内容须完整加注作者及出处,出处为亲子天下微信公众号(微信号:cn-parenting)

  ★尊重原创,请依照上述规范申请转载,未申请开白之自行转载行为将一律视为侵权。

  若您觉得文章内容不错,欢迎点选 "在看",让更多亲友看到您关注的好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