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幕僚赵烈文。(图/截自网路)

曾国藩,晚清 4 大名臣之首,咸丰年间创立湘军剿灭太平天国,湘军在平灭晚清的各地动乱中迅速成长,使晚清一度出现了「中兴」的局面。「中兴将相十九湖湘」,湘军将领及其幕僚成为当时中国政治、军事舞台的主角。而他的幕府里有一个顶尖人才,不仅预测到清朝会在 50 年内灭亡,还预测出未来世界会步入「全球化」。

赵烈文,字惠甫,江苏阳湖(今属常州市)人。赵烈文年轻时曾 3 次到省中应试但都没中举,后来被引荐进入曾国藩的幕府,引荐当天曾国藩正好在樟树镇,赵烈文观察后向曾国藩报告,「樟树营陆军营制甚懈,军气已老,恐不足恃。」当时赵烈文年轻气盛,对于湘军的批评并不客气,让曾国藩很不开心,赵烈文自己也看出来老板的态度,于是以母病为由离开湘军,但后来樟树的湘军果然惨败,才让曾国藩刮目相看。虽然唐浩明的小说《曾国藩》有虚构几段赵烈文在对太平天国战役中献计的桥段,但实际上赵烈文被曾国藩起用要到太平天国灭亡前的咸丰 11 年,那年他才刚满 30 岁。

▲曾国藩幕僚赵烈文。(图/截自网路)

根据赵烈文的回忆录《能静居日记》中记载,他曾和老板曾国藩在同治 6 年 6 月 20 日( 1867 年 7 月 21 日)促膝长谈,提出对国事的看法,并准确预测出未来的世界大势。曾国藩问赵烈文,「民穷财尽,恐有异变,奈何?」赵烈文指出,「异日之祸必先根本颠仆,而后方州无主,人自为政,殆不出五十年矣。」也就是说,其实清国政府的治理已经发生太多问题,只是因为皇帝在民间还是权威的代表,政府才得以维系,但根据他的估计,未来清国中央政府会先垮台,然后出现各自为政、割据分裂的局面。他进一步判断,这个局面大概不出 50 年就会发生。

▲清末名臣曾文正公。(图/截自网路)

一席话听的曾国藩胆战心惊,随便一句传出去都是谋反的罪,曾国藩反驳说「本朝君德正,或不至此。」但赵烈文却解释道「国初创业太易,诛戮太重,所以有天下者太巧。天道难知,善恶不相掩,后君之德泽,未足恃也。」清朝初年由于李自成的出现,才让满清逮到机会得以入关;加上入关后满清政权对汉人的杀戮太重,因此赵烈文认为,得到国家太容易,反而可能让国家陷入危机。不出 50 年,清国政府果然倒台,且在民国成立后没几年,又陷入军阀割据的年代。赵烈文可说是准确预测了未来。

除此之外,赵烈文评价当时清国政府首脑恭亲王奕䜣和慈禧太后也一针见血,他认为恭亲王「聪明信有之,亦小智耳」,而慈禧的「威断」反将使她更易受蒙蔽。后来曾国藩担任直隶总督,曾受到慈禧召见,「两宫才地平常,见面无一要语,皇上冲默,亦无从测之。时局尽在军机恭邸(指恭亲王)、文、宝数人,权过人主。恭邸极聪明,而晃荡不能立足。」曾国藩已经完全相信赵烈文的判断。

▲清末名臣恭亲王奕䜣。(图/截自网路)

预测出 50 年后还能算博学多闻,预测出百年已经是神人等级。要知道,当时不是网路时代,资讯也不流通,很多知识如果不亲自融会贯通是没办法得知。赵烈文对于西洋文化有他的独到见解,「外国夷人,政治修明,国家治理,民力富强。人人奋勉,好胜心强而以不如别人为耻,这些西方人对中国的政务民情,险阻风俗,今天一个图谋,明天一个说法,考虑事情唯恐不明确,观察事情唯恐不细微,搜集我们的文化经典,翻译传播,兢兢业业,从未有间断过。」并预测出未来会进入全球化时代「外国方面务求专精简一,讲究实用。似乎未来大势是天意要『开通六合』。」以一个从未离开过中国,清代官僚出身,能够看透世界未来局势,诚然不易。

赵烈文对的《能静居日记》还记载了曾国藩弟弟曾国荃于 1864 年率湘军攻入南京城后的情景:「贪掠夺,颇乱伍。中军各勇留营者皆去搜括」、「沿街死尸 10 之 9 皆老者。其幼孩未满 2 、 3 岁者亦被戳以为戏,匍匐道上。妇女 40 岁以下者一人俱无(均被虏),老者负伤或 10 余刀,数 10 刀,哀号之声达于四方。」是为湘军版的「南京大屠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