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的礦產資源概況

北極地區蘊藏豐富的礦產資源,石油、天然氣、煤炭在其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據調查資料顯示,北極地區擁有9%的世界煤炭資源,潛在的可採石油儲量約2500億桶,天然氣約50-80萬億立方米,約佔世界未開發油氣資源的25%。另外還有大量的銅、鈷、鎳、鉛、鋅、金、銀、金剛石、石棉和稀有元素等礦產資源。由於北冰洋是世界海洋平均最淺的區域,半數以上大陸架水深低於50米。能源開發具有一定的現實可能性。雖然自然條件極為惡劣且生產成本較高,但隨着地球資源匱乏,北極地區豐富的能源資源對世界各國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統計報告顯示:自20世紀60年代至2004年的40年間,俄羅斯在其北極西伯利亞和蒂曼-伯朝拉河地區開採的石油累計總量約120億立方米,美國在阿拉斯加北坡開採的石油累計總量月5億立方米,加拿大在北極海域開採的石油累計總量約4000萬立方米。由此可見北極具有豐富的石油開發潛力,各國激烈爭奪北極的自然資源也就順理成章了。

俄羅斯、加拿大、美國20世紀上半葉在北極地區爭奪礦產資源【陝西地礦科技】 新聞 第1張

北極地區的煤炭資源也極為豐富,據地質學家粗略估計:總儲量約10000已噸或者更多,大於南極洲估計的煤炭資源5000億噸,也接近全世界目前已探明煤炭資源總量9844億噸。而北極地區的鐵礦資源儲量巨大,最大的例子就是科拉半島擁有的世界級大鐵礦。

伴隨北極航線的開發和北極地區資源的開發利用,北極地區的經濟意義和交通意義日益凸顯,北極國家開始探索與爭奪地區資源, 攫取航運利益,北極地區出現了早期國際爭端。俄羅斯(蘇) 、美國、加拿大這三個主要極地國家,出於自身國家經濟開發需要,開始準備對廣袤的北極地區進行進一步開發與利用。

俄羅斯、加拿大、美國20世紀上半葉在北極地區爭奪礦產資源【陝西地礦科技】 新聞 第2張

俄羅斯、美國早期爭端與加拿大的覺醒

在北極地區的資源開發和科學考察中,俄羅斯語美國接觸較早,雙方在阿拉斯加區域和東北航道、北方航道上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爭端,雖然沒有日後冷戰時期蘇聯與美國在北極地區爭奪的那般激烈,但對後來俄羅斯語美國關系的發展,尤其對兩國北極政策的制定和實施都產生重要影響。

進入20世紀後, 隨着世界各國紛紛湧入北極,進行開發科考活動,對北極地區的爭奪也日趨激烈。在世界各國的 北極國際爭端過程中,《 斯瓦爾巴德羣島條約》 的簽訂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條約的簽訂為後世其他國家解決北極爭端提供了現實的理論法律依據,但這種解決爭端的嘗試並不能消除北極國際爭端帶來的重大影響。俄國(蘇) 、美國 、加拿大作為三個主要的極地國家,在北極國際爭端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在20世紀上半葉的階段,俄羅斯(蘇聯)、加拿大、美國這三個主要極地國家,為了自身經濟利益的需要,加快了對北極地區以及所屬航路的開發和探索,並取得了一定的階段性成果。

俄羅斯、加拿大、美國20世紀上半葉在北極地區爭奪礦產資源【陝西地礦科技】 新聞 第3張

俄羅斯、美國、加拿大早期爭奪北極資源的影響

20世紀上半葉俄羅斯(蘇)、美國、加拿大早期北極經濟開發活動中均重視航道建設,但三國北極政策的制定方針以及經濟開發活動規模與時間卻有不同。俄羅斯(蘇)的經濟開發活動開展較早,並由政府主持進行,北極較為政策系統化。美國和加拿大北極經濟開發只停留於初級階段,規模較小,北極政策制定較晚。俄羅斯(蘇)20世紀上半葉北極開發活動為其攫取了大量北極利益;美國與加拿大在20世紀上半葉北極開發中對西北航道之爭奪,加速了20世紀後半夜美國與加拿大的西北航道爭奪。20世紀上半葉的俄羅斯(蘇),美國、加拿大北極政策與經濟開發活動,為國際社會20世紀後半葉的北極開發合作提供了寶貴經驗,對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起了添磚加瓦的巨大作用。

俄羅斯(蘇)、美國、加拿大,分別依據各自經濟、軍事戰略發展需要,制定了相應的北極開發政策,積極進行北極經濟開發與科學考察,同時開拓北極航道,以此來實現自身北極利益的最大化。在這一開發過程中,俄羅斯(蘇)與美國之間,美國與加拿大之間,俄羅斯與加拿大之間,因為航道利益展開激烈爭奪,客觀上加劇了北極國際局勢緊張,但與此同時,也為20世紀後半葉的國際社會北極開發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給予了足夠的借鑒,有利於人類社會對北極的進一步經濟開發與科學考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