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一个浮想联翩的名字。

  透过它,似乎就看见缕缕升起的白烟,白烟下,是一个个形容枯槁、面无表情的脸庞。

  鸦片有很美的别称,阿芙蓉,福寿膏。

  与它似梦似幻的名字不同,它的身世,并没有那么美妙。

  鸦片

  鸦片是从罂粟果实中提炼出来的一种介于药品与毒品之间的物质,最早出现在古埃及。在唐朝时,罂粟便由阿拉伯商人带入中国,最初仅在云南、甘肃等边地作为观赏植物种植。让人惊奇的是,在明朝中期之前,鸦片一直作为药品在中国传行。

  原来,鸦片也曾安安稳稳地躺在药房的药柜中。

  到了明朝末期,国民普遍抽烟草这件事,便隐隐拉开了鸦片波澜起伏一生的幕帘。

  令人好笑的是,明末烟草之风之盛,就连崇祯皇帝主持的殿试,也有考生一边呜呼哀哉一边吞云吐雾。

  等到了清朝,一切就像加了加速器,鸦片的横行让所有人始料未及。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鸦片如此暴利,还有谁能阻止它的来势汹汹呢?

  虎门销烟

  与历史上我们以为的鸦片战争的结果不同,我们本以为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是一记重锤,威震那双双想要通过鸦片谋取利益的眼睛,可实际上,那起销烟更像是投入湖中的一枚石子,又或是没被人发现便被车轮碾过的沙砾,没有产生丝毫的禁烟作用。

  鸦片,最大的受利者——咸丰皇帝。

  伴随着《南京条约》的签订,鸦片贸易更加“光明正大”,咸丰皇帝的“征洋税”也随之而来,鸦片进口每百斤,海关便征收30两白银,等到了各个地方,还要加上不等的“厘金”,等到1885年,税收更到了百斤110两白银之巨。

  鸦片横行前的大清,穷的叮当响。

  鸦片肆虐后的大清,富得流出油。

  等到慈禧皇太后上场后,鸦片税收之巨已让人眼红心跳,当局者再也不惧条约赔偿之款了!

  财政的富足,从而稳固了大清王朝的统治,军需不再是老大难,有了大枪大炮的清朝军队就在鸦片的帮助下,解决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运动——太平天国运动。

  鸦片在民间的肆虐,不仅仅体现在烟民遍地都是。

  从吸烟片,到种鸦片。

  当局者的腰包更鼓了,瘾君子们也更多了。鸦片种到哪里,新的瘾君子就扩展到哪里。清王朝的库房金碧辉煌,老百姓的土地上也开满妖冶迷人的罂粟花。

  英国两次发起的鸦片战争,本意是打开中国市场,让中国成为其最大的供销地,可没想到,在暴利的薰染下,中国制造的鸦片一下子走出国门,出口到了国外,销量全球领先。清政府的无能,清政府的纵容,清政府的无耻敛财,让中国百姓成了近代被鸦片祸害最深的人。

  鸦片的历史是带着金钱的历史,由它带来的暴利供养了洋务运动的大炮大舰,供养了京师大学堂的莘莘学子,从军事到教育,它无一不涉足。

  鸦片的历史是带着哀嚎声的历史,这片金色的土地上不再栽种果实,“丁卯奇荒”“易子而食”在这片土地上屡见不鲜,伴随着一株株罂粟花在风中摇曳,如泣如诉。

  这段泛着金光却不甚光彩的历史,鲜为人知,只有史学家们曾窥视它的身影,它藏在历史的车轮缝里,秘而不宣。

  至于那些风中飘荡的游魂,不过叹一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罢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