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文前后版本对照。(图/翻摄大陆网站)

▲改文前后版本对照。(图/翻摄大陆网站)

记者曾俊豪/综合报导

上海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本,最近被踢爆第24课散文《打碗碗花》中,原文的「外婆」全被改成「姥姥」,引起轩然大波。对此,上海市教委解释,由于「外婆」、「外公」均属于「方言」,因此必须使用普通话词汇「姥姥」。但此说法却引起媒体人炮轰是「文化霸权」,还有大陆网友调侃,强行改文的作法,以后要改唱「姥姥的澎湖湾」。

引起争议的文章《打碗碗花》,作者是大陆女散文家李天芳的著作。她在原文中写道「有一次,我拉著外婆的手,从水渠旁边经过」,前后文加起来,总共有八个「外婆」被改成「姥姥」。就连同一本教材,第六课的《马鸣加的新书包》也统一用「姥姥」做表述。

▲▼官方回应「外婆」改文争议。(图/翻摄大陆网站)

▲官方回应「外婆」改文争议。(图/翻摄大陆网站)

上海市教委更改原著内容,理由是认定「姥姥」是普通话词汇,「外婆、外公」属于方言。但事实上,「姥姥」一词一般是大陆北方的用语,指「外祖母」,南方虽然也有「姥姥」的用法,但意思却是「爸爸的姐妹」、「爸爸的妈妈」、「爷爷的妈妈」等,辈份参差不齐。

《央视新闻》报导,在查阅现代汉语词典后,发现各版本对「外婆」是否属于方言的解释并不相同,尽管如此,如果生硬套用「词典规定」的标准,不知道会有多少名家名作都得「更梁换柱」,被「修改得面目全非」。

在微博拥有450万粉丝的媒体人「闾丘露薇」则发文称,叫外婆还是姥姥不是问题,最大问题在于任意更改已经定稿的文字,只为了符合一种「政治正确」。她抨击这种修改展现的是一种「文化霸权」,「抹杀多元」。

大陆网友更是脑洞大开,表示以后《外婆桥》都要变成《姥姥桥》,《外婆的澎湖湾》改叫《姥姥的澎湖湾》,甚至周杰伦的歌曲《外婆》也要换《姥姥》才符合标准。

面对舆论抨击,教科书出版方「上海教育出版社」则表示,通过此事已经了解语文教材编写,除了要考虑学生识字规律和增强学生对「文化多样性」了解外,还要充分考虑地域文化和语言习惯,今后编写和修订教材时将防止再次出现类似情况。

▲▼大陆网友调侃「外婆变姥姥」。(图/翻摄大陆网站)

▲大陆网友调侃「外婆变姥姥」。(图/翻摄大陆网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