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孔子一樣,墨子也出生在“禮崩樂壞”的春秋時代。針對周王室衰敗帶來的戰爭頻仍、民不聊生,兩位先哲各開出了一劑藥方,孔子的藥方上寫着“仁”,墨子的則寫着“義”。與孔子不同,有“平民聖人”之稱的墨子代表了小生產者及廣大百姓的利益,體察下層民情的墨家思想也成爲春秋之際最著名的派別之一,並用獨特的方式承擔起治國安邦的重任。

墨子曾在一次旅途中,巧遇多年不見的朋友,朋友對他說:現在天下沒有人行義,你何必獨自苦行呢?還是放棄吧!墨子不假思索地反問道:正因爲如今沒有人行義,你作爲朋友更應該支持我,爲什麼要制止呢?

在朋友看來,墨子是孤獨的,但這並不妨礙“萬事莫貴於義”成爲他一以貫之的行動宗旨。對於墨子來說,“義”的內涵豐富而又深厚,一切有利於天地萬物和黎民百姓的言論與行動都可視爲“義”。爲民請命是義,濟苦救貧是義,仗劍行俠是義,維護和平是義,勤儉節用也是義。“義”,是墨子一切思想和行動的出發點和歸宿。

兼愛,墨子的根本大義

墨子行義,“兼愛”和“非攻”是最重要的兩項內容,其中,“兼愛”更是墨子行義的目的和理想。

所謂“兼愛”是一種無差別的博愛胸懷,墨子認爲,先秦社會之所以失範,在於人與人之間不能相愛,所以他倡導以愛自己的心對待他人,像愛自己家人一樣去對待別人的家人,愛自然,愛萬物,最終達到“國與國不相攻,家與家不相亂,盜賊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的理想社會。墨子希望藉此構建愛的秩序,以求達到家庭和諧、社會和諧。置於今天,類似於既“自愛”又“愛人”,既“利他”又“利己”,從而創造一個和諧的社會環境。

在當時,許多人都認爲墨子“兼愛”的社會理想難以實現,墨子便舉出楚靈王和大禹的故事。楚靈王喜歡細腰的人,所以他的臣下每天只吃一頓飯,一年後都餓得面黃肌瘦,宮中更是有餓死的情況出現。而大禹在治理洪水的時候鑿開龍門以利於居住在北方的人民,在東邊分九條河泄洪以利於冀州的人民,在南邊疏通長江、淮河、漢水等河流以利於荊楚和吳越的人民。兩相比較,楚靈王只顧一己的喜好而沒能兼愛臣民,最終失去民心、丟掉王位被迫自縊身亡。大禹則在治水的過程中兼愛天下,充分考慮了居住在不同地區百姓的用水需要,最後被推舉至天下共主之位,成爲古時賢明的聖王。

“兼愛”更可以視爲全社會共同的出發點和歸宿。君主兼愛就會仁惠,臣下兼愛就會忠誠,父親兼愛就會慈藹,子女兼愛就會孝敬,兄弟兼愛就會友善。在這樣的環境中,不容許統治階層剝削人民而養尊處優,墨子據此又引出了崇尚節儉,降低用度,反對奢華禮樂等主張,而其不變的根本大義便是“兼愛”。

非攻,所處時代的切實義舉

如果說“兼愛”是墨子心中美好的嚮往,那麼“非攻”則是墨子在所處時代的切實義舉。春秋戰國時期,諸國紛爭,羣雄爭霸。當時的統治者爲了自身的利益,根本不顧人民死活,屢屢攻伐無罪之國。而“奪民之用,廢民之利”是墨子堅決反對的,他提出“大不攻小也,強不侮弱也,衆不賊寡也,詐不欺愚也,貴不傲賤也,富不驕貧也,壯不奪老也”的非攻思想。

魯國著名工匠公輸般(亦稱魯班)與墨子生活在同一時代,當墨子聽聞公輸般爲楚國製造進攻宋國的器械後,日夜兼程趕往楚國,並說服楚王放棄:這種侵略小國的行爲如同富翁去搶乞丐的東西一樣可笑。接着,墨子又在與公輸般進行的攻守演習中取得完勝。楚王覺得顏面丟失,一心便想強攻。不料墨子堅定地說:那你就來吧,我的弟子們早就在宋國的城牆上等着你了。最終,墨子用其非攻策略化解了這場如箭在弦的戰爭,被後世傳爲佳話。

墨子不僅阻止了楚國對宋國的侵略,還接連制止了魯國進攻鄭國、齊國征伐魯國的行爲。不僅是墨子,他的弟子們也不畏強權,救困扶危,不惜用生命來踐行“非攻”的思想。面對趙國的入侵,墨家弟子革離曾孤身一人救援樑城,最終使十萬趙軍停下了腳步,避免了趙燕兩個大國間發生更大的戰爭。

墨子說:大國如果有不義的舉動,大家就一起阻止它;如果大國攻伐小國,大家就一起救援小國。站在今天來看,國家之間無論大小強弱都應該平等交往,共同維護和平發展,最終達到團結友愛,互相幫助,也可以說是“兼愛”所追求的理想環境。

在朝要義政,在野要義行

在墨子看來,僅僅憑藉自己的理想和勸說還不足以剷除天下的“不義”,把“義”作爲國家治理的綱領纔是從根本上實現“兼愛”和“非攻”的大義。因此,在國家治理的方面,墨子主張以“尚賢”爲首要任務。他還專門留有《親士》篇,在這篇文章中指出:沒有比尊重和任用人才更加急迫的事情,一旦君主沒有了賢士,便沒有了可以商討國事的人。“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以“義”作爲執政的標準,任用賢士來治理國家是賢明的“義政”。正因如此,墨子十分推崇大禹和成湯,認爲他們都是能體現大義的賢德之人。

既然君主任用賢士是國家大義的體現,那麼對有義之人的培養則成爲墨子十分重視的大事。有一次,墨子的得意門生耕柱不堪苛責,心中不平,便問墨子:老師,您那麼多的學生,難道只有我就差勁得要時常被你苛責嗎?墨子聽後反問道:如果我要上太行山,你說我應該用良馬拉車還是老牛呢?耕柱當即回答:當然是良馬了,因爲良馬可以擔當重任啊!墨子說:正是因爲你如同良馬,我纔會一再地從嚴教導,對你要求苛刻。墨子責徒的故事流傳千古,從中不僅可以看出墨子作爲老師的盡責和嚴厲,還有他爲了天下“義旗”的流傳而盡的心血。

在傳統文化中,墨子“義”的思想對後人的道德觀念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義”已成爲個人修養的重要內容。無論身處何時何地,我們都應堅守心中的“義”,處理好“義”與“利”的關係,做一個有“義”的人。

本文原載於《中國紀檢監察雜誌》(作者張鵬),原文有刪減,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