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笠被称为蒋中正的「佩刀」,堪称情报界的天才人物,关于他有著太多的传奇故事。正也好,邪也罢,戴笠的为人我们不做评价。但是,生前被公认为亚洲最神秘人物之一的戴笠,死后竟留下来不少手迹、照片和书法作品,实在令人意外。

投身黄埔前的戴笠就读于浙江省第一师范,在文盲比例超过百分之九十的民国时代,戴笠的学历已然不错了。就当时学校对书法教育的普遍重视,戴笠有一定书法功底也不足为奇。

从黄埔军校六期毕业后,戴笠始终以效忠「领袖」为座右铭,模仿心目中领袖的各种做派也成了戴笠的一种习惯。大家都知道,蒋中正还是挺喜欢挥毫泼墨到处题字的,客观地说,书法水准还不错。这一点自然也引发了戴笠的效仿,于是戴笠也把书法当成了必修课,有意无意地保留了不少墨迹。这些珍贵的资料对了解一个更为全面、更为真实的戴笠,可以说非常有用。

我看到过不少戴笠的笔迹和书法作品,觉得他楷书功底还是不错的。虽然取法于唐楷,却也能不落窠臼,虽然谨小慎微却不时体现出一种大气象。把「字如其人」这几个字送给戴笠还是基本贴切的。戴笠留下了的墨迹多为行书字体,并且大多不是刻意为之的书法作品,而是一些书信或心迹记录。这些东西不但有著历史研究价值,也能更加真实地体现戴笠的书法水准。

我们看到戴笠的墨迹明显受到蒋氏书风的影响,用笔结体都端庄规整,少了些变化,也谈不上多少艺术高度,但是明显可以看出些碑学功底。对于一个成天费尽心机地游走于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中的人来说,笔下能有这样的功夫,也算是难能可贵了。


戴笠是上世纪最神秘的人物之一,他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特务头子。

他在政治军事上的地位自有公论,今天单谈谈他的书法。

那个年代的人,无论文人武夫,但凡能在政府混得要职,均非白丁,拿起笔来,都能挥舞一阵。

民国时期的人,受清代碑学影响,一半是写碑的基础,一半是写唐楷的底子,这一时期的人们要么书法个性鲜明,要么追随某人亦能成名。

从戴笠留存下来的字迹来看,无论软笔硬笔,风格一致,均长枪大戟,豪放不羁。从字形上看,很像胡适,也很像徐世昌,他们二位都是黄庭坚的追随者,徐世昌作为曾经的民国大总统,学黄庭坚几乎可以乱真。

不知戴笠是否直接受到黄庭坚影响,但他在行笔的果断,笔画的穿插方面,得到了黄的某种感觉,整体和谐,很有气势。作为一位军统人物,能写这样的书法已经不简单了。

当然吹毛求疵的话,刚猛有余,含蓄不足,这既是童子功欠缺的问题,也是他个人神秘经历的反应。如果夹杂点宿命论的因素,他那宁折不弯的笔画,大概也预示了他的悲惨结局吧。


谢谢悟空小秘书的邀请。关于戴笠的书法,我知之甚少,在这里所说的,也仅是我个人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请方家见教!

我们常说,「字如其人」可以从一个人的字推测他的人品,也可以从他这个人一窥他的字迹。

我们知道戴笠是国民党军统,是蒋中正手下,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他留下的一些手迹大概收蒋中正的影响,因为蒋中正就喜欢舞文弄墨。他的书法也受他的影响。

也许是和时代和环境有关,戴笠的字,多是行草书,而没有楷书,他的行草书看得出来还是下了一定功夫的,有据可依。不是乱涂乱画。

对于他这样一个长期在腥风血雨中出生入死的人,能有这样的功夫,也算是不错了。

对于这个问题,我只是凭我个人直观感受,不足之处多多,如有指教,欢迎大家评论,谢谢关注点赞支持!


锦荣原创做答:时势造文化

戴氏墨迹,只是些信札、手迹,要说定义为狭义的书法作品还值得商榷。或有人说,二王也不都是信札之类?我觉得二者相较还是有区别,义献之作,笔法、结字、章法极尽经营,做为其作品的主要目标,实用性次之,由之形成书法风格,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

至于苏轼无意于佳乃佳的书写,也是以抒情达志为主旨。

戴笠信札体现了对书写的研究,有传统文化的绳范,有其明显的个人特点及个性性格表现。在那个时代,尤其其学习时期,毛笔是主要的书写工具,硬笔,自来水笔是奢侈品之类,也基于客观物质条件,造就了当时文人即能书的、普遍性的书法人群基础,但若以书法家论,那个动荡的年代,书家屈指可数了。

我们新时代,相信会百花齐放,相信会有名家、大家,只是真正对书家公允的定位,是需要历史来评说的。


至多只能说是「手迹」,一个杀人如麻的刽子手与书法有何关系?书法是文化的载体,是中国「天下为公,世界大同」价值观及其实现的实践措施:「礼义廉耻」。武则天任用酷吏是历史污点,蒋介石任用戴笠等特务暗杀民主人士是他永远的罪孽!看看这些戴笠手迹,都是超越法律和金融规矩的支取凭证,也是历史罪证,何谈「书法」!


先看一下戴笠的两幅书法作品。

一:看其书信手稿,字写的相当的有功力,有米芾,苏东坡的风格,横划取大角度的倾斜之势,给字造成险峻之感,线条苍劲老辣,似刀劈斧砍之意,章法布局紧密严实,咄咄逼人,有一种让人难以透气的压力,完全符合他在工作中凶狠手辣的风格。二:但看其书法的条幅作品,又表现出另外一种风格。是典型的清代馆阁体,线条饱满圆润,丰满而又温和,和其手稿的书信风格,南辕北辙,判若两人,这也表现了其内在的另一种性格,生活中的戴笠也有其温情可人的一面,通过书法,我们更能感受到戴笠多种性格,多面人生相互交织,相互转化的复杂人生。照片作品,龙门王史平吴造像。

选自杨半书撰(中国书法临摹创作全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