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苏州市第六届世遗青少年教育发展论坛在苏州园林博物馆举行。现场,苏州市教育学会、市风景园林学会、百年老校协会等单位授予苏州市第六中学校“园林文化教育典范学校”荣誉称号,此举为全市教育系统首创。

  苏州市第六中学是江苏省艺术教育课程基地、苏州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性与政策性课题研究项目组组长单位。朱文学校长在“园林文化培育未来新型艺术人才”的论坛主旨演讲中介绍,苏州六中充分发挥学校“园林文化省级课程基地”优势,结合新创办的“德善书院”,形成了具有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教育模式,为全市中小学德育提供了经验和样板。《行塑人文品格:园林文化德育课程群的建设》被江苏省评为第二批品格提升工程项目。2018年10月,《园林文化行塑高中生人文品格的德育实践》被教育部表彰为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典型案例,为江苏省15个案例之一、苏州市唯一受到表彰的案例。

  论坛现场,苏州市第六中学被授予“园林文化教育典范学校”称号,并和苏州园林博物馆“园境课堂”共建签约,学校在拙政园内首次举办“园境课堂”教育成果展示,标志着苏州市中小学“园林文化与教育”研究进入新的阶段。据悉,“园境课堂”主要内涵是通过在苏州古典园林实境里的实践体验,让师生在艺境中进行艺文浸润,以达到情境的情感升华。

  扬子晚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在春色满园、游人如织的拙政园里,来自苏州六中高二年级音乐班的俞铭迪、李芊蕊、周瑜彦3名学生,现场合奏共同演绎江南丝竹,优美的旋律配上园内撩人的春色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众多游客纷纷驻足欣赏、点头称赞。

  下午,由苏州市教育局主办的苏州市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交流展示活动在苏州市第六中学校举行。现场进行了“园林文化教育典范学校”揭牌仪式以及研讨沙龙。苏州六中代表品格提升工程项目学校进行交流发言。

  苏州六中副校长陶文东介绍,该校品格提升工程以园林文化基地为平台,以园林文化德育课程群为载体,以培养审美和人文素养为核心,以浸润体验、探究实践等知行合一的方式为路径,丰富学生人文知识、提升人文能力、唤醒人文自觉,突显课程群的美育和德育功能,以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人文品格提升工程的支柱是项目课程,我们构建的园林文化德育课程群由二课(园林文化体验课和艺术项目实践课)、二系列(人文讲堂系列和主题班会系列)、二活动(学生社团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以及二探究(学生自主探究、家庭亲子探究)组成。”今后在课程的推进过程中,学校还将着力园林文化德育课程的资源建设。

  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顾秋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