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磨油三十多年,对于香油很了解,香油之所以香,也是因为传统手工的特点,现在把制作过程发一下。

1】淘洗

油坊的石磨是最传统的小磨,接芝麻糊的铁锅也就够放几十斤芝麻的量,一套油就以六十斤的芝麻为标准。

磨油的芝麻,不但要用筛子筛,还有用簸箕扬干净,最后还要淘洗干净。

收拾干净的芝麻

把芝麻倒入一个缝隙很密的竹篮,再放到盛满水的缸中浸透,一边淘洗,一边清理芝麻中的杂叶、草梗。

浸泡淘洗过的芝麻

大约二十分钟左右,把竹篮提出来,慢慢滤水,或者放到能滤水的编织袋里,除非温度高的夏天,其他季节要经过一夜滤水。

芝麻的潮湿程度很关键,既能充分滋润芝麻,又不能太湿影响接下来的炒芝麻。

2】炒芝麻

炒芝麻需要两人配合,一人烧火、一人用铲子翻动,而且都需要经验。六十斤芝麻,分成三锅炒,每锅都很满,稍微翻慢了,锅底的芝麻就糊了。

芝麻刚入锅时需要大火,等颜色慢慢变深,就开始小火,而且柴禾也不能是木柴,木柴火太冲,麦秸或玉米秫秸比较好,火苗较弱。

柴锅炒芝麻

父亲磨油都是凌晨起来炒芝麻,母亲烧火,等天亮时,喊我们起床上学。记忆中炒芝麻的画面永远是父亲坐在大锅前翻炒芝麻,母亲在灶前一把把的添柴。

有时我们背起书包经过过道,正赶上锅里芝麻刚刚变色,又脆又香,生吃正好吃。父亲会招呼一声,我们走到锅前,伸出小手,父亲在我们手心放一把热乎乎的芝麻,我们一路吃著,向学校走去。

炒好的芝麻

那时打火机都很少,烧火做饭都用火柴引。有时,我们会提前准备一个空的火柴盒,清晨去学校上晨课之前,在炒著的芝麻锅里装上一盒热芝麻,带到学校分给同学们。

工作后有一年出去旅游,在一个地方,天不亮就闻到炒芝麻的香味,立刻睡意全无,起来后沿著附近的街道一家家店铺看过去,也没有看到有人炒芝麻。

当下思乡心切,无心继续游玩,于是掉头回家。

3】出锅

看锅里芝麻表皮颜色发红,拿几粒用手指碾碎,里面深红,就是熟了,要立刻出锅,且分秒不可耽搁,稍晚一点芝麻就炒老了,需要眼疾手快有力气。

刚出锅的芝麻要趁热扬出灰尘杂质

先是用铲子把芝麻铲到簸箕里,再端到门外,把簸箕举过头顶,趁著热气,扬灰尘一样,慢慢倒进一个很大的笸箩里,这样来回几次,芝麻里一点灰尘也没有了,开始上磨,让马慢慢拉磨磨油。

接继续炒著下一锅芝麻,直到这次淘洗的芝麻炒完。

4】上磨

石磨装在一个固定的架子上,分上下两扇,上扇中间有起到轴承作用的磨脐,用以带动磨盘旋转,还有放芝麻的磨眼。

石磨上放一个底部有孔的瓦罐,随著磨的转动,瓦罐的芝麻匀速流进磨眼里,等瓦罐空了,再继续添满。

电机带动的小磨

石磨下放入大铁锅,接著从磨沟流出的芝麻糊,等这些准备工作就绪,就可以套上马开始磨油了。

一般三锅芝麻炒完,磨上的芝麻还没有磨完,在炒芝麻的大锅添上一锅水,大火烧开,炒好的芝麻也正好磨完。

转动的石磨

卸下拉磨的马,收拾干净周围,舀一瓢开水,用一把刷子,把下扇石磨磨沟上的芝麻糊清扫干净,这个过程有时候我就可以帮忙。

接著再把石磨下盛满芝麻糊的大铁锅挪出来,四面用石头抵住放平稳,大铁锅很沉,最好两个人帮忙,现在基本都是父亲一个人完成。

5】搅拌

接著把烧沸腾的开水兑到铁锅中,一边拿起那根用了多年的搅油棒,迅速搅动。

磨好的芝麻糊

一大锅的芝麻糊,越搅越粘,越沉,但一定要尽快搅开,不影响出油。我每次看父亲搅油累的慌,就要帮忙,但父亲不允许,因为此时搅拌越用力越快越好,不能耽搁。

趁热加入开水

父亲常常一搅就是半个小时,直到提起搅油棍,上面不再挂有黏稠的芝麻糊,清亮的油和酱分离出来,整个磨油过程最艰苦的工作算是告一段落。

6】起油

提前称一下清空的敞口油桶,记下重量,上面放一块加了竹丝支撑的粗纱布,从锅里舀起一勺勺的油,通过纱布过滤一下,倒进桶里慢慢沉淀。

等满锅油舀完,露出油亮的金黄色油渣(老家叫麻仁,也就是芝麻的皮),这时再拿杆秤称一下,算算重量。

撇去浮沫,稍微沉淀下就可把油灌到油桶了

「这套油可以!」

这是第一道油,按标准是全部油的百分之八十,此时就可以判断这套油出油率怎么样。

接下来拿一个长把的葫芦,把锅里的油渣挨著杵一遍,再起出一些油,看看油渣很涩了,开始晃油。

把油锅四面的石头撤下,锅底放进一个凹状的木头,正好卡在凸起的锅底,人坐在锅边,两手扶著锅边,一上一下的晃起来。

晃半天,出现一点油,感觉双臂累了,拿一块石头放在锅边,依旧是手扶著锅边,一下下撞击石头,让锅里的油渣出现碰撞,挤出油来,这样省力一些,但出油慢。

用油葫芦轻轻敲击芝麻糊

最后看看油渣有发泡的地方,再拿葫芦杵几下,直到麻仁发黏,锅里一滴油也挤不出来了。拿两只桶,装起油渣放到院子外面的太阳底下,晒一段时间,揉碎,用来作为田里肥料,如果用它种瓜果,吃起来很甜。

最后把大铁锅清洗干净,再挪到石磨下面,等著下一套油的开磨。

过滤油渣

现在炒芝麻虽然还是用柴禾烧火但因用的是个大转炉,省去了人工翻,芝麻熟的会更加匀一些;拉磨不再用马或驴,也是电机带动,最后的晃油也可以用电机,不过芝麻出锅、上磨、烧水、搅油、起油等等,还是需要人力,因此,这种小磨香油也就是最为传统的「水代法」加工小磨香油。

电炉转动比较快,可以用木柴火

芝麻通过微微清炒,用石磨磨制,过程低温、低压,温度仅60-65℃,有效的保留了芝麻中的营养成分,也不会破坏香油种的芳香物质,所以,纯正的香油黄中带红,晶莹透亮,香味浓郁,经久不散。


大名府是香油之都,小磨香油享誉全国,有著"大名小磨香油,油香磨小名大"的美称。小磨香油制作工艺其实没有多么复杂。

一般以一百斤芝麻一起制作,将生芝麻先浸泡在清水中,淘洗一下,滤去杂质,用漏勺盛出芝麻。

炒芝麻。将清洗过的芝麻放入炒锅开始翻炒,直到炒熟为止,芝麻炒至即将有糊味为好,然后盛出。

炒熟的芝麻需要遛一下,防止炒的过程中芝麻过热,过热会影响最后出油。

将芝麻放入石墨开始磨成浆。如下图。

将芝麻浆放入锅中,加入开水搅拌均匀,而后不停转动,并且锅上加装两个墩子不停墩油,持续几个小时香油便能全部提炼出来。

除了这种小磨香油工艺流程,现在还有榨油机,就是将芝麻炒熟之后直接把香油榨出来,当然,这样出来的香油有点浑浊,色泽不如小磨香油好看,当然,也味道也没有小磨香油么出的香油香。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