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经常带孩子去各种早教中心做评估,极有可能听过这样的话,“孩子1岁了,走路还不利索,大动作发育迟缓,可能感统不太好哦”,“你家宝宝注意力不集中呀,一个玩具玩不了几分钟就去做其他的,可能是感统失调”……

  “感统失调”到底是个什么鬼?怎么孩子的小问题都可以跟“感统失调”扯上关系?芝麻酱今天就来好好说说这个话题。

  感统失调,是个伪概念

  感统,全称是“感觉统合”。感觉统合是大脑的功能,具体是指大脑将感觉和身体统一起来。感统失调,那就意味着大脑功能失调,这肯定不是小问题,而是一种临床障碍。感统失调需要复杂的临床诊断,一般而言,早教班的老师是给不出准确判断的。

  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DSM)并未收录早教班老师所说的“感统失调”,也就是说,在专家看来,早教班宣称的所谓“感统失调”并不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行为障碍。

  如果你上网搜索“感统失调”,基本都是早教班广告和育儿经验,就连各种百科词条也是不成体系且没有参考文献的详细出处。不客气的说,“感统失调”就是个未得到专家一致认可的伪概念。既然没有统一标准,那当然就怎么说都可以了,什么都可以放到“感统失调”这个筐里。

  拒绝接触

  对身体接触比较抗拒,拒绝他人的身体接触,确实是感统失调的重要表现形式。但,孩子不愿意被抱并不一定就是“感统失调“。就如同咳嗽,这是一个现象,原因可能是患有呼吸道疾病,也可能是刚刚喝水呛着了。没人会因为看到你咳嗽,就说你患有呼吸道疾病。那孩子不愿意被抱,拒绝他人的身体接触,怎么就一定是“感统失调”呢?

  孩子会跑会跳之后,都有不同程度的陌生人焦虑,不像刚出生时谁抱都可以。另外,孩子如果认为他人不安全、不友好,当然不愿意被抱了。孩子拒绝接触,绝大多数情况跟“感统失调”没任何关系。

  注意力不集中

  很多爸妈都担心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这也是早教机构的重要收费点。很多原因都可以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如压力过大、神经系统递质分泌不足……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最大的原因可能就是孩子的年龄和能力根本还没有达到长期专注于一件事的水平。幼儿园的孩子注意力可以集中几分钟?小学5、6年级的孩子呢?小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本来就短,跟“感统失调”无关,即使不做感统失调训练,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注意力也会提高。

  剖腹产

  剖腹产会导致孩子“感统失调”?!理由是,剖腹产时孩子的皮肤没有经过产道挤压,大脑失去了将感知觉和肢体动作统一起来的第一次机会。早教机构的老师呀,你们真是什么都敢说!!

  截至日前,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表明,产道挤压和大脑发育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如果挤压能促进大脑神经细胞发育,那是不是孩子越挤越聪明呢?

  爸妈在家如何提升孩子的感统能力?

  爸妈要多跟孩子互动

  很多爸妈都忙于工作,没时间陪孩子,更别说跟孩子互动了,尤其是爸爸,甚至都缺席孩子的成长。芝麻酱建议各位,一定要抽出时间多陪陪孩子,多跟孩子互动。

  爸爸更需要多跟孩子互动。很多对孩子感统能力有帮助的体能活动,妈妈一个人是搞不定的,必须得有爸爸的参与,而且,爸爸多跟孩子互动,还能促进孩子性格的健康发展。

  孩子1岁前,爸妈可以帮孩子模拟蹬自行车、玩躲猫猫;1岁后,和孩子玩传球游戏、赤脚走路、走平衡木等……很多时候,爸妈跟孩子玩的内容和方式都不重要,爸妈只要跟孩子玩,就会有非常好的效果。

  鼓励孩子自由探索

  现在的孩子跟之前最大的不同就是,被保护的太好了。芝麻酱对此很理解,大街上车水马龙,人群熙熙攘攘,说不定还有人贩子混迹其中,哪个爸妈敢放手让孩子自由探索呢?

  即便如此,芝麻酱还是建议各位,如果有条件,给孩子一个大的空间让孩子自由探索,不要限制探索时间,等孩子尽兴就可以。很多爸妈带孩子出去玩,孩子玩的正尽兴呢,就一个劲儿地催着“说好了,玩一会儿就走的,该走了,快,该走了“……这么着急干什么呢?这么催促约束,孩子能好好探索吗?

  不过分焦虑,尤其是不要把焦虑传达给孩子

  孩子特别容易感受到爸妈的情绪,如果爸妈焦虑,那孩子也会焦虑。如果爸妈觉得孩子“感统失调“,那就会越看越觉得孩子有点问题,焦虑!孩子感受到你的焦虑,也会觉得自己有点问题。照此发展下去,孩子就算没问题也会变得有问题。

  孩子的事情就算再小,爸妈也都会看的很大。但很多时候,事情真的没有你想象的那么严重。不要早教班老师说点什么,你就怀疑自己的孩子有毛病。不要让你对“感统失调“的焦虑伤害到孩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