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暴力带给孩子的伤害有多痛!!!

本文约1800字,阅读需要4分钟左右。

不知道有多少的家长曾对自己的孩子这样子打骂过:「你不丢人 ,我还嫌丢人呢!你看看人家孩子怎么做的? 看看你怎么做的?!」、「就没见过你这么笨的!白痴都比你强!」、「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我们家不要你 ,你是我们家的耻辱!」、「你脑子让猪吃了吗 ?考成这样 ,还有脸回家?」、「你就是个废物」、「是人都比你强!」……现在语言暴力库里又多了这一句:「你早晚得进监狱!」

父母的语言常常会一语成谶!

「我怎么说你都不听!养你这么大有什么用 ,干脆死了算了!」结果第二天孩子跳楼了!

「你这样子,早晚得进监狱!」结果孩子就真的进给你看!

你也许会觉得 这些孩子是没有智商了吗?就骂两句 怎么了,心理承受能力这么差?谁小时候没有被骂过?

我印象中最深刻的被暴力语言是 我爸跟我说:「我不要你了, 你走吧!」然后把我推出家门。当时我的年龄大约是初中左右吧,我当时心里想:走就走 我再也不回这个家了!最后结果是什么?在家附近的文化广场逛了一圈 ,在石凳子上坐了一下午,发呆悲伤哭泣,到了晚上没有钱没有吃的没有住的地方。然后又认怂地回家了。

我有一个亲戚 比我小一岁,小时候我俩常玩在一起。她被骂的比我还惨,被打得比我还多!到了初中直接不读了,家也不回,反正在外面就是有吃的有住的有钱花,我也不明白 ,差别为什么这么大, 反正我就觉得她就是比我厉害,比我勇敢,比我有骨气!当时我多羡慕她有勇气敢跟家里对著干!

现在我们都长大了, 回想起以前我们俩的成长经历 ,我觉得我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我是偶尔被打骂她是经常被打骂!我爸对我基本是打的多骂的少,父母对我的教育立场是比较一致的,我妈就是心疼我 ,也不会当面反驳我爸对我的教育。她是被她妈打得多也骂得多骂得狠,而她父母的教育立场是相反的。老妈打骂老爹护。

被别人骂谁不难过?但如果是你最亲最敬最爱的父母、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经常打你骂你,我想再聪明的人也会被骂傻,再机智的人脑子也会被骂短路。一个脑子短路的人, 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父母的语言是对孩子的「催眠」

如果你经常骂自己的孩子是猪,笨!懒!你会发现他是真的就是又蠢又笨又懒!因为他已经把父母平常骂的东西内化成自己的了, 我就是这么笨 ,学不好的, 不要学了,学了也比不过其他人。我就是这么懒 ,不要干了 ,有比我勤快的人会干的!

如果你经常夸赞自己的孩子上进、好学、 努力、孝顺。你会发现他真的很上进很努力很好学很孝顺!因为我妈妈说我是很孝顺的孩子所以我要孝顺, 因为我爸爸说我是很努力的孩子所以我要努力。

父母的语言是推动孩子命运背后的那双手

我的爱人,家在湖南。小时候写过一篇作文 ,内容大致是以后长大了要建设家乡。当时他妈妈看到他写的这篇作文后跟他说:「你以后一定要走出农村, 去大城市,不要呆在农村!」于是后来我的爱人在填写高考志愿选学校的时候,明明可以选湖南最好的大学,但他却选择了北方的学校。当他大学毕业后,他妈妈多次希望他回到老家成家立业,但他一直没有回去。 他在填志愿选专业的时候不知道选什么专业好,他妈妈跟他说:「要么就做老师 ,要么就做医生。」但在录取的时候学校和专业都是调剂的,他最后在西南大学读了电子商务,一个非师范专业。但是大学毕业后他却阴差阳错做了老师。

我的外婆是一名小学高级教师,小时候我爸妈都没有空带我,是外婆把我拉扯到上幼儿园的年纪的。她常常跟我聊起她以前的职业和生活。她跟我说做老师是最好的。小学的时候,我十分崇敬我的老师。到了初中高中青春期,经常听同学们在背地里给老师取外号,给老师惹麻烦。那时候我在想当老师真不容易,以后打死我都不当老师。在高考填志愿的时候也特意避开了师范专业。可是现在呢 ?我还是阴差阳错的成为了一名教师。

所以当我看到这则新闻看到这位父亲骂自己的孩子 「早晚进监狱」这句话的时候,我的心非常的痛。我想让大家知道父母的语言, 对孩子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好的语言能成就孩子的人生,坏的语言会摧毁孩子的一生。当你面对自己的孩子生气到失去理智,伤人的话语想要脱口而出的时候,记得暗示自己做一个深呼吸 ,让自己的情绪冷静下来,真的气的不得了了,宁可抽他两下,也不要用语言暴力去对待孩子,你打他两下 他痛一会儿就好了, 但是如果你用语言暴力去伤害孩子,有可能造成他心里一辈子抹不掉的的伤痛。甚至影响他的命运。

大家仔细想想,说说看,以前父母对你说过的什么话,对你的行为或者现在的生活或者职业选择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首谢悟空邀请。

男孩一天纵火8起:爸爸说我早晚得进监狱,我就进给他看,这是谁的错?

按说这小子也是个「人才」啊!我不禁想起欧.享利的世界著名短篇小说《警察与赞美诗》。小伙为进监狱不费余力,八起火情只为报复爸爸经常打骂。

案情回顾:

大年初五

同一小区连发6场火灾!根据警方统计,虽然6起火灾都没有造成较大的财产损失,都是一些杂物起火,但在走访调查时了解每次火灾发生时都没有发现有人在院内燃放烟花爆竹的情况。

因此,办案民警分析,人为纵火的可能性比较大。沈阳市公安局铁西分局刑侦禁毒大队与凌空派出所民警立即展开调查。

正当警方展开调查,小区内的火灾再次发生。第七场火情,监控拍下纵火人特征。

正当警方全力调查时,滑翔五小区11号楼下又发生了第八场火灾。姜某这次没有跑,而是向警察报案,向警方交代,因为平日经常遭到父亲责备打骂,心中积累了怨恨,并且父亲曾经说姜某「早晚得进监狱。」

这句话让姜某非常介怀,为了报复父亲,姜某筹划故意犯罪,希望以入狱方式「给父亲惹点事」。

目前,犯罪嫌疑人姜某因涉嫌纵火罪被铁西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案情分析:

涉案人姜某年仅16岁,仅有一定的法律行为能力。因此,虽然他以涉嫌纵火罪被拘留,但他所放的这八场火,最终还真就反映到作为监护人姜某的父亲那里。应该让他父亲掏出一笔钱来赔偿失火损失。

自古以为,杀人放火,这都是同等罪过,事件很大,反映出来的问题不禁让人反思:

本案带来的反思:

小伙子仅因父亲一句恶语,鋋而走险,走上真正的犯罪道路,不禁让人唏嘘。反思的是,到底是小伙本质如此,还是父亲亲自做成了推手。

教育一直都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是圣贤教育,以教书育人为目的,所有在校的学生都受到学校的保护。

家庭教育是亲人教育,会把对世界的看法和认识,甚至人生经验最多的向子女传递。

而社会教育是底线教育,它的底线即是法律,触碰法律即有牢狱之灾。

三者之间,需要互相配合,甚至是不可分割,这也是现代教育理念。

而家庭教育在这三者之中,又显得尤为重要。

从本案中可以看出,无论是父亲对姜某的非打即骂,还是平时所灌输的理念,都是不正确的。特别是16岁的年龄,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初步确立时期,而且是敏感的青春期,应该更加的小心对待。避免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加剧。

正是姜某的父亲,不懂得教育,才导致这样悲剧的发生。从这个角度来讲:这个案件监护人,父亲是要承担很大一部分责任的。

另外,青少年已经能够明事理,更应该知晓,如果出身不好,就更应该通过努力奋斗,改变自己的命运。把自己受到的所有不公与挫折,当成自己的人生磨练,倘能如此,那就是出淤泥而不染,早晚会成就大器。毕竟火灾是姜某亲自放的,他将面对的,就是法律对他的惩罚。

姜某的案情,为所有的家庭敲响了一个警钟:对待孩子的教育,要灌输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不能随便以恶语向之,更不能进行身份定位。因为心理的不成熟,加上身份定位,会形成一种心理暗示,那么即使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孩子也容易向著自己最不愿意看到的方向发展。到时,就追悔莫及了。

我是世纪晨阳,码字不易,欢迎大家关注与评论,我将及时与您交流。

男孩一天纵火八起,被捕后说:「爸爸说我早晚得进监狱 ,我就进给他看。」 从孩子说的话里面,我感受到的是他的情绪。

毫无疑问这是失败的家庭教育。这位父亲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引导不够正确,并且说出了类似于诅咒的话,在孩子的心里引起了愤恨的情绪。

这就涉及到沟通的问题,父母应该与孩子如何进行有效沟通呢?

首先应该就事论事。孩子犯了什么错误,只就眼前所犯错误进行讨论、批评或者是纠正。举个例子 ,如果孩子踢球,不小心踢破了邻居家的窗户。家长只就这件事情进行处理。在批评教育的时候 不要翻老底。不要说上次你又犯了什么错 ,又怎么样了 。

孩子认为,自己的父母应该是全身心爱他的。这如果你当著他的面诅咒他的未来,他会非常寒心。如果家长说了一次又一次, 孩子就会赌气。赌气的结果就像这位孩子这样。

从孩子的角度来说就是,你不是总是说我要进监狱吗 ?我进监狱看对你有什么好!孩子感觉不到你的期望, 更感觉不到你对他的爱。 自然而然就自暴自弃。

所有的家长最应该要做的事情就是,让孩子感知自己是无条件爱孩子的。只有爱才能解决所有的一切问题。在孩子那里, 如果没有爱,他 甚至都不愿意看见你。

看到这样的事情 ,内心非常的沉重。什么时候我们的孩子们才能完全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少做蠢事 ,少做傻事呢?但愿我们的教育者们都能够全身心无条件的爱我们的孩子! 让他们在阳光下健康的成长!

我祈愿!

欢迎关注教育之象头条号,我在头条等你来讨论教育现象。


这是家庭教育的失败所致。父亲面对孩子成长中的叛逆,没有给予孩子正确的教导,而是给孩子贴上了「早晚得进监狱」的负面标签。试想一下,孩子听到自己的爸爸这样评价自己,心里的痛要如何发泄?想改变的心也被浇了个透心凉。以至于采取更加激烈、极端的手段,去达成心里的报复,哪怕代价是毁了自己……

平时的打骂,已让孩子对于父爱没有了多少期望,性格因此也越来越反叛。而逃不掉的青春叛逆期,留下的却是一辈子的伤痛。每个叛逆孩子行为的背后,都有他自己所理解的理由。父母只有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才能从根本上去帮助孩子,让孩子在迷茫的青春期,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孩子纵火背后的原因,父亲的话语与教养有著不可推卸的责任。

曾经有位单亲妈妈,辛苦养育大了孩子,但孩子却被惯得毛病多多,懒惰、撒谎、吃喝玩乐、小偷小摸……真的成了人们眼里的问题孩子。但妈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仍然我行我素地惯著孩子。甚至对孩子说:「在外面犯了事也不怕,只要不是大罪,她都可以找人保出来……」别人听到这句话,觉得这位母亲简直是在害孩子,那份宠溺已经变了质。而孩子却把妈妈的话听进了心里,更加肆无忌惮地和社会上的人混在一起。当有一天,他们因为偷盗罪在外省被抓获的时候,他妈妈才觉得鞭长莫及,那里没有她所熟悉的人去帮他儿子,最后不得不花光了家里的钱,才把 孩子保出来……那时候的母亲,才明白自己错的离谱的教养,是害了孩子的元凶。有时候,孩子犯的错。很大程度上都是与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

尤其孩子犯错,父母打一顿了事时,结果是孩子觉得做错事了,只要打一顿就好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孩子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与正确的处理方法。久而久之,小错不断,大错频发,在打骂中成长,扭曲了是非观,尤其负面标签更是让孩子朝著这个方向发展。不管是报复还是孩子一时的糊涂,都是是父母打骂下的直接后果。你给孩子怎样的教育,孩子就会成长成怎样的孩子。多给孩子正面的、积极的鼓励,让孩子成长为快乐的孩子。


这是失败的家庭教育所致,要说错,就是儿子有罪 ,错在 其父。

大多数的孩子们刚生下来时都是一样的,仅仅由于后天的养育 不同,以至于后来孩子们发生了很大的差别。

国外的教育家裴斯塔洛奇曾有 一个寓言:

有两匹长得一模一样的小马,一匹交由一位庄稼人去喂养,但那个庄稼人非常贪得无厌,在这匹小马还没有发育健全的时候就用它来赚钱,最后这匹小马变成了无价值的驮马,与上述 这匹命运迥异的是,另一匹小马托付给了一个聪明人,最后在他的精心喂养下,这匹小马竟成了日行千里的骏马。(故事引自《卡尔 威特的教育》)

这就是不同养育的区别,孩子亦如小马。

当然题中所说16岁的少年纵火案已经发生,此时再纠结于过去的家庭教育 失败 明显不足,我们还要向前看。

其家庭和其父亲尤其要冷静的 对待:自己以后该如何和儿子相处 ?如何 缓和和儿子之间的关系?如何给儿子一正面积极向上的引导?父亲的改变也许会使儿子的认识有所改变,能更好地建立起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是非观,待这段难熬的青春期过去,就会趋向于平和。

尽管理论上完全说的清楚,可在实际中做到这一点的确是很困难,不过如果父亲不做这方面的努力,那么儿子在这个路上会越滑越远,会 导致终身的悔恨。所以,父亲因为爱自己的儿子 必须做出改变。

这个事件对于旁观者来说,足可以引以为戒,暴力是不解决任何问题的,「暴力滋生暴力,温情产生温情」,愿每一对父母的爱都能让儿女产生正向的力量,愿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积极阳光的人,愿每一个家庭都能幸福美满。


我感觉是爸爸的错,因为孩子正在成长阶段,许多事情都不能明辨是非,需要家长去教育,去引导,就像上边所述,孩子一天纵火8起,他并不是有什么企图,而在他的思维里就是觉得好玩,这时做为爸爸应该给孩子讲清楚纵火可能引起的后果,而不是去打击孩子,这样会让孩子有一种逆反心理,就是你不让做我偏要做,希望家长们多了解一下孩子的心理,学会怎样去教育孩子!


感谢邀请,不过对于这类问题,没啥好说的。

孩子今天的表现,也是归功于家庭教育的结果,孩子进监狱反思的应该是父母们的家庭教育,对待自己孩子应该多一点时间去了解,并因材施教。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