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谢邀~~~大概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本书吧。

先介绍一下这本书出土背景吧。有些文字摘自知乎。

汲冢竹书的出土和亡佚

《汲冢竹书》是出土文献,和现在的出土文献不同的是,它是西晋的时候古人盗墓发现的竹简。一开始盗墓贼不知道这是啥,就拿来当火把。好在发现及时,事情传到晋武帝,晋武帝派了最好的人来整理这些竹简。这批竹简保罗万象,《竹书纪年》是其中记录历史的。这本书极其牛逼,看了都说好。于是很多晋汉时期的人写书的时候都参考了《汲冢竹书》,例如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十三经里的《左传正义》、郦道元注《水经》、郭璞注《山海经》等等。可惜后来这本好不容易抢救性发掘出来的书毁了,连根毛都没剩下。

汲冢竹书的重生

最先将把引用了《竹书纪年》的句子从茫茫书海中一句一句摘出来,辑成一书的是朱右曾,写成了《汲冢纪年存真》,并且高度赞扬了《汲冢纪年》的价值。到了王国维看到《汲冢纪年存真》,也感觉朱哥确实相当的高能,书相当的有价值,于是又在朱哥的基础上写了《古本竹书纪年辑校》。

作者是魏国的史官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是否是原来的世卿世禄式的父子相传的史官就要打个问号了?通读竹书纪年(不管是今本还是辑本)可以发现,将近两千年的记录,文从字顺,风格统一,比较容易读懂。考虑到尚书、金文(包括东周早期)的佶屈聱牙,几十代史官的笔书,那么可以肯定原始记录一定被最终写就者重修过。这也说明了作者很难是父子相传的有一定家法的史官,否则不会轻易的作这么大的文字改动。

文章纲要如下:

共伯和干王位

这个例子证明,《竹书纪年》是和《史记》互相印证的,而且《史记》还写错了。二王并立这个例子证明,《竹书纪年》记录了正史都没有记载的重要事件,而且后来被《清华简》证明是正确的。长城之战

这个例子证明,即使没有《清华简》,《竹书纪年》的记载也可以通过其他出土文物得到印证,是真实可信的。

偶然间看到有《史记》和《竹书纪年》的对比,顺便贴上吧。

《竹书纪年》是比较古老的出土文献,其价值肯定是不用说的。

当然,见仁见智咯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