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腊月,石泉县中池镇东沙河村,家家户户都会血粑粑。这种外表黑的像煤球的食物是每个中池人过年必吃的,血粑粑就是人们心中的年味儿。在陕南血粑粑也被叫做血馒头、血馍馍。

血粑粑却有著悠久的制作传统,人们将新鲜猪血加入鲜豆腐揉碎,拌入煮熟的碎猪肉以及葱、姜、盐、花椒粉等佐料做成馒头形状,经过熏制风干而成。

血粑粑煮熟后切片,色彩暗红,切成片状即可食用,也可以放点腊肉蒜苗下锅翻炒,品尝起来像豆腐干一样有嚼劲,豆腐和猪血猪肉的味道已经混为了一体了,真是越吃越有味儿。

从颜值来看,确实一般,但是色香味俱全,这应该是人们形容食物好吃的最高境界。但还有一些食物却与众不同,他们外表丑陋却十分美味。血粑粑就是这样,从外表看,它表面粗糙,看起来像是黑乎乎的煤块。不过,这完全不影响它的美味!

没有 吃过的朋友如果有机会去陕南一定要尝尝这个「黑暗料理」,另外,现在网上也能买到正宗的血粑粑。


这玩意儿,猪血,豆腐捏碎还有一些辅料混一起搞的。并不是石泉特有,很多地方都会做,过年的时候才会做。小时候在恒口老家,一到腊月大人就要弄这个,还有做魔芋豆腐,熏豆腐干,炒花生瓜子,杀猪。现在生活好了,所以都懒了,直接买成品,没人搞了。没有年的味道了。


每到腊月,位于秦岭深处的石泉县中池镇东沙河村,家家户户都会做一种「黑暗」料理——血粑粑。这种外表丑陋,黑的像煤球的食物是每个中池人挥之不去的乡愁。图为做了35年血粑粑的农妇颜礼清在晒血粑粑。

血粑粑,陕南一带的农村几乎都有。而中池血粑粑却有著悠久的传统制作历程,把新鲜猪血加入猪肉、豆腐和调味料等充分揉碎搅拌,做成馒头状,经过熏制风干而成。血粑粑煮熟后,可切片做冷盘,也可做配菜与腊肉同炒,食用口感劲道、淳厚,唇齿留香。

颜礼清家做血粑粑用的豆腐是自己做的,颜礼清说,只有自己做的豆腐才能做出自己家不变的味道。

颜礼清将自家的土猪肉切成丁后加到血豆腐中。

64岁的颜礼清和丈夫叶仁富已经做了35年的血粑粑,在东沙河乃至整个中池都是出了名的做血粑粑的「师傅」。「我这手艺是从娘家带来的,二十多岁开始做血粑粑卖,开始东沙河还没有人做这个,都是到我这里来学了回去才自己做的……」颜礼清说。

来她家买血粑粑的几乎都是老顾客,大家都说她做的血粑粑实在、好吃、有嚼头,因为她用的材料都是上好的。在农户家买新鲜纯正的猪血,自家用黄豆做出来的豆腐,还要优质的五花肉,加上上好的调料。

在陕南血粑粑也叫血馒头、血馍馍。

「今年冬天做的少些,大概也有1500斤,要不是那些老顾客找著来,今年都不打算做的,干这个活路,一两个小时要添一次火,夜里一个整觉都睡不了,年龄大咯,干不动咯。」叶仁富感叹著。

土墙老屋里不间断的疙瘩火连熏半个月,再加上数天的风干晾晒,这样才能做出美味、上乘的血粑粑。豆腐、猪血、猪肉、调味料、烟、时间的完美融合,是乡味,是乡愁。

血粑粑里包含著一种品质和德行,看著外表粗糙、其貌不扬,细品一番,体味更多的却是中池人黄土地般的踏实和厚重。中池人对血粑粑的那种热爱,也许外人无法理解,这是一份记忆的链接,更是一种乡土认同的亲切。

来源:西部网


好吃 。猪血、豆腐、糯米、瘦肉加各种调料 和腊肉一样在火上熏好后就可以了,煮熟后切成片直接吃或加上调料凉拌,炒著吃也可以味道很美的,是陕南家家户户桌上必备的一道美食。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