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中时做为要在海外争取人心的报纸,势必要褪去特定时代的政治符号与政治色彩,因此在开报之初就进行过多次讨论。(图/作者周天瑞提供,请勿随意翻拍,以免侵权。)

周天瑞/曾任中国时报政治组记者、专栏主任、采访主任、副总编辑、美洲中国时报总编辑、环球电视总监、新新闻董事长、中央电台董事长。 在《美洲中时》停刊后,于1987年返国共创「新新闻」,他始终是影响「新新闻」的关键人物。他的每个阶段都充满「有所为有所不为」、「合则留,不合则去」、「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故事,备受媒体敬重。

尽管蒙上不祥之感,且知处境之复杂非仅外在,但工作还是要积极推动。美洲中时面临最大的关卡——奥运新闻,就在眼前了。

1984年的第23届国际奥运,7月28日到8月12日在美国洛杉机举行,是全球华人的大事。

这一年,中华民国自参赛名称受到国际杯葛,连续两届被摒于门外以来,第一次以「中华台北」为名重返奥运。中华人民共和国则取代了1972年以前常年由中华民国为代表的地位,终得继1952年之后再度以「中国」之名参加奥运。

也就是说,台海两岸中国人自分裂以后,30多年来将第一次共同出现在国际场合,并将同场竞技。

在进入美洲中时奥运新闻报导这个主题之前,容我先简述一下二战后中国与奥运的关系。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归中国,1948年以中华民国为内涵的「中国」奥运代表团参加了伦敦奥运。这是两岸首次在统一状态下参加的奥运,也是至今唯一的一次。

为了奥运,自视为代表全中国的中华民国可谓历尽沧桑。先是力争中国代表权,后是力争奥运参赛权。

1950年国民政府退居台湾,国际奥会从1952年起就没给台湾好日子过,原因是台湾扛着「中华民国」这块牌子,而「中华奥会」的实际范围远不足涵盖整个中国,故遭除名;但中华民国又因是联合国会员国,不甘遭除,旋即改以「中华民国奥会」重新入会。因此每隔四年台湾都要为了代表中国的「中国代表权」问题,在国际间顽强地进行一番折冲撙俎,备极辛苦,形成以下的待遇 :

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中华民国因「汉贼不两立」,退赛。中共代表中国。

1956年,墨尔本奥运,中华人民共和国坚持「台北不出,中国不入」,退赛。国府代表中国。

1960年,罗马奥运,国际奥会正式剥夺中华民国的「中国」名义,限制必须以「台湾」为名,中华民国代表在开幕典礼中手持「抗议中」白布条,走在「台湾」名牌后面进场。

1964年,东京奥运及1968年墨西哥奥运,国际奥会与中华奥会各自表述,台湾勉强维持了代表中国的局面。

1972年,慕尼黑奥运,台湾赢得一次外交胜利,获得国际奥会正式通过,以「中华民国」名义参赛。这是历史上的最后一次。

从197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后,「中华民国」在奥运会就再也不能蒙混过关了;加以,1979年美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美国给予中华民国退出历史舞台的压力,更如雪上加霜。以致 :

1976年蒙特娄奥运,加拿大因已与中共建交,力主中华民国代表团必须改称「台湾」,否则不发入境签证。行政院长蒋经国坚拒妥协,代表团在运动健将杨传广等人率领下,全体撤返台湾。

1980年莫斯科奥运,美国抵制苏联侵略阿富汗,发动64个国家集体杯葛,拒不参赛,台湾亦在其中。事实上台湾因美国牵就中国大陆导致会籍未决,竟首度没有获得邀请,但在国际事件掩护下,算是躲过一次明显的尴尬。

中国代表权的身份一去不复返,接下来便要如何为参加奥运而战了。改弦更张是大势所趋,否则台湾将再也不得其门而入。

用国家名称参赛

依照奥林匹克宪章规定,参赛国必须是国家名称,也必须使用国旗国歌。中华民国已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国际间虽也有人主张北京中华奥会、台北中华奥会并存,但不到半年就被推翻,79年的名古屋决议进一步要求台北中华奥会必须改名,并且要另定旗歌报核。

由于名古屋决议与当时的奥林匹克宪章明显不合,79年底国际奥会委员徐亨与中华奥会主席沈家铭便一状告到瑞士洛桑(国际奥会总部所在地)地方法院,指控国际奥会违宪。结果国际奥会败诉,并须支付开庭费及补偿原告所有诉讼开销。

不过,由此促使了80年国际奥会修改宪章,把原来规定各参赛单位从「国家名称」改为「代表团」(deIegation),且可以不使用国旗国歌,改用代表团的旗歌。

这个修改,为「中华民国」这个被认为不存在了的国家名称解了套,也以「Chinese Taipei Olympic Committee」这个台湾奥会的组织新名词,出现了Chinese Taipei 这个台湾代号,「中华台北」便应运而生了。也就是说,不管中华民国是不是个国家,祇要「中华台北」被认为是奥运代表团,便享有奥运参赛者的一切权利。

但这个安排还要能获得国际人士与台北政坛认可才成。新任国际奥会主席萨玛兰奇与徐亨为此多次会商及分别奔走,中华奥会与国际奥会终于在1981年3月23日签订了协议书,完成了台湾重返国际奥运的法律基础。

洛桑协议

直到洛城奥运开赛前,83年,中华奥会还在向国际奥会争取使用中华民国国歌为代表团团歌,但为国际奥会严拒,最后只好以国旗歌送交出去,排除了重返奥运的最后一道障碍。至此,台湾确定了不会再代表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遂得以顺理成章地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了。

这就是「洛桑协议」、「奥会模式」的背景。这套东西尽管充满无奈与妥协,但得之不易,后来也被用在非体育的许多国际组织的参与上,让台湾因「中华台北」之名而得以入会。

如今许多人对「中华台北」之名及其旗、歌不满,但若将它抛弃,几无可能即刻寻得与谋得替代之途。或许当年以「台湾奥会」为代表团之名,也可能为国际奥会所接受,但这不可能发生于当时以「一个中国」为概念的台湾执政当局,而今亦不可能实现于中国已臻世界第二大强国的国际现实。若为台湾的国际空间着想,以不变应万变,恐怕才是让台湾不致绝迹于国际组织的最佳选择。1984年的洛城奥运就是它初试啼声的开始。当年如此,今日亦然。意图侥幸,必易生乱。

新闻用语禁忌

那个时代,两岸之间还是形格势禁,以台湾的新闻用语为例,仍然对中国大陆充满禁忌。比如,不能称其为「中国」,要名之为「共匪」,连称为「中共」都可能受情治机关侧目,疑为故示亲善是何居心?至于报导的尺度,只能报其忧不能报其喜,否则有对中共抛媚眼之嫌,对中共领导更不能有一字之褒……。总之,因政治因素影响于新闻专业的有形无形束缚,多不胜数。

美洲中时做为要在海外争取人心的报纸,势必要褪去特定时代的政治符号与政治色彩,因此在开报之初就进行过多次讨论。首先就摒除「匪」字,「共匪」、「毛匪」、「匪酋」、「匪党」、「匪谍」、「匪军」,不再使用。至于「中共」、「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些称谓,美洲中时的作法是,本报自己的撰稿概称「中共」或「中国大陆」,亦即不以国家待之,奉国府为「正朔」;但外电或来稿如何表述,则以忠于原作、不加改动为原则。而中国大陆的好好坏坏,皆以发生的事实为凭,本乎平实。当然,这样的作法,台湾方面肯定有人是有看法的。

如今奥运新闻将至,必有大量的大陆消息要披露,且因大陆的体育实力可观,也必有大量的夺牌消息要报导。这个新闻在那样一个一方面面对形格势禁,一方面顾及专业思维的时候,要怎么处理?

美洲中时必须做出抉择。

我们的思考是 :

奥运举行的地点在美国洛杉矶,正是美洲中时发行美加全域的主要现场之一。毫无疑问,北美地区所有的华人,都将睁大著眼睛,看美洲中时怎么报导这个众所瞩目的消息,怎么处理可预料中国大陆将大举夺得奥运奖牌、而台湾将相形失色的新闻。

在中华民国代表中国参加奥运的历史上,只得过杨传广的男子十项银牌及纪政的女子80公尺高栏铜牌,以致中国在奥运史上至今还是金牌处女地。由于中国大陆体育实力坚强,这次参赛,将是中国人寻求「零的突破」的机会,加以当时的苏联因报复美国对上届莫斯科奥运的抵制而退赛,中国的金牌数亦会持续攀升。

1984年台海两岸还处在敌对状态,奥运新闻的内容势将相当程度地彰显大陆,自有其政治敏感性。

但这是一个新闻,是大家关心的新闻,是连续发生在华人身边长达半个月的新闻。对于这样的新闻,新闻媒体岂能蒙眼蔽耳,公然偏颇、撒谎、隐匿、缩水?不仅不能,由于它具备了画面丰富,内容跌宕的特质,在报导上、在版面上给予相匹配的安排,恐还是大众传播工具应为当为之事。

如若不然,美洲中时一年多来在读者心目中建立的专业形象,将一夕摧毁;好不容易为台湾在美洲建立的信誉桥头堡,也将为之土崩瓦解。此后,什么「开明、理性、求进步;自由、民主、爱国家」,就都不必吹了,将会受到无情的质疑与挑战。

换言之,这是身为来自台湾的媒体在海外进一步建立公信力的关键时刻,美洲中时无可逃避地要迎向这个时刻,在此时代交替之际,承担起历史的跨越。

热门文章》
►它让我闪过一念──哪天遭到出卖,不要意外!

►看更多【周天瑞】专栏文章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本文已获作者授权转载。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