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这两天听到笔者去搭乘丽娜轮之后,第一个问题就是:会不会晕船?

事实上,早在笔者关注这艘船时,就特别关注她的耐波性问题。笔者手上的各项资料

都显示这种「多胴体」的船舶,耐波性其实比过去的船只会来得更稳定,加上全新的

船舶科技与稳定技术,都能让她有更舒适的性能。丽娜轮最初设计的地方是海象险恶

的津轻海峡,来到同样海象不稳定的苏花海岸,究竟她的表现如何...

Blog009.JPG  

 

台湾虽然四面环海,可是民众接触海上交通的机会其实并不如同想像中的那么高。一般

民众比较容易接触到的海上活动,多半属于观光性质的为主、运输性质的船只也相对不

那么普及。所谓观光性质,短距离的例如像是赏鲸船、半潜艇或浮浅船、海上观光渔业

活动等,这一类型的船只都属于吨位数较小、并不重视耐波性能的船舶。至于运输活动

部分,与本岛相关的主要就是包含从布袋、安平或高雄前往马公的台澎航线;金马地区

民众(或者驻军)常搭乘的运输船;或者是台东至绿岛、兰屿的联络船等,这些航线中

除了跑马公、或者是跑金马的运输船有达到3,000吨级以上的之外,其他笔者目前查到

的船舶吨位都不到1,000吨(常见的船只多数为300~500吨),船舶吨位虽然不代表

一切,但是吨位的大小和耐波性能绝对是正相关。对于满载吨位超过10,000吨、又有

辅助设备可以稳定船身的丽娜轮来说,兼顾高速与稳定应该是她的长处,但,实际搭乘

的感受是如何呢?今日的首航,笔者与民众同样好奇又期待著她的表现。

 

Blog015.JPG  

登船前,免不了是所谓的「首航典礼」,地方的首长、民意代表、主管机关等单位都

来了。笔者其实没有注意台上到底讲些什么,比较关注的是今天参与首航的民众,环

视周边,今天参与首航的民众多半是宜兰当地的民众,他们多是民意代表或地方乡里

之间、持有招待券来登船的民众,散客似乎很有限。简单的仪式过后,大家就依序鱼

贯登上丽娜轮。

 

Blog016.JPG  

丽娜轮在台湾的登船位置位于船尾、是利用吊车吊挂舷梯后,民众再从舷梯上下船,

这种方式和丽娜轮在日本的登船方式其实大相迳庭。她在青森港与函馆港时,当时

东日本渡轮公司为了Natchan Rera / Natchan World这两艘高速渡轮,有特别再

建造了新的旅客搭乘大楼,特别把车辆和旅客动线分开来。旅客的上船位置,是在

旅客接待大楼的三楼,经过验票闸门之后、经由像是机场一般的「联络船桥」直接

从经济舱所在的三楼位置上船。到了台湾之后,由于苏澳、花莲都没有相互对应的

服务设施,所以一律要从船尾以吊挂桥梁的方式上船。

 

Blog058  

旅客登船的时间大约是0930,接著在服务人员示范过安全示范的过程时,可以感受

到柴油引擎轻微的震动。虽然笔者所坐的位置是四楼舱区,但走到三楼舱区也仅感受

到微微的噪音与震动(甚至三楼还因为人声鼎沸,引擎的噪音还不如四楼明显呢!)。

接著船只轻巧地转向、苏澳港的拖船在右舷位置保护丽娜轮不要被其他路过的渔船或

其他小型船只接近,丽娜轮轻巧地以大约5KTS(大约时速9公里)缓缓地平稳出港,

防波堤内海浪平静,但出了港,挑战才正要开始呢!

 

Blog047  

Blog063  

丽娜轮平稳地驶出苏澳港,接著就转向往南、往乌石鼻方向行驶,第一阶段航向

165度、出港后静静地由5KTS加速到15~16KTS(约每小时30公里)。出了港

之后,船只异常的平稳,只有感受到太平洋轻轻地从侧向推著船只,丽娜轮随著

外海的波浪缓缓摆动。出港时苏澳港浮标的即时资料显示,浪高大约0.3公尺、

南南东风、平均风速约为4.6m/s(3级风),最大阵风大约5.7m/s(4级风),

海象非常平静,风速也不强,但船只的稳定度也依然可以感受得到。

(本文所配的地图,笔者在拍摄时忘记转向了...请多包涵...^^")

 

Blog048  

Blog050  

离开乌石鼻,丽娜轮开始稳定地加速,手机上显示的航速已达到了25~28KTS,

也就是大约维持在每小时50公里的航速。平稳的海象让搭丽娜轮变成一种很愉悦

的感受,因为丽娜轮非常稳定地在海上奔驰,所以民众也乐得在船上走来走去、

四处参观。

 

在双层的丽娜轮之中,三楼与四楼主要有楼梯相互连接,通道宽敞度其实很足够,

不过如果船只很摇晃,大概大家就不会想要在船上走来走去了。不过笔者这时开始

四处走走看看,倒是看到很多试乘的民众开始在四处走动,也爬到有开放的四楼

舱区来参观,显示丽娜轮的稳定性的确很令人满意。

 

Blog049  

Blog050  

Blog064  

笔者其实一直关注丽娜轮什么时候可以达到更高的航速,船只在接近宜兰与花莲

交界的和平港时,船速终于稳定地站上32KTS(约时速60公里),而且并不是

昙花一现地看到时速60公里,而是速度稳定地保持在58~62公里之间,大部分

时间都是保持在时速60公里以上的。

 

船只在通过一些重要景点时,船上会特别广播介绍目前所通过的位置、以及简介

这些地方相关的特色。从苏花间外海奔驰、在晴空下可以看到清晰的苏花公路和

北回铁路,远远地仿佛有看到普悠玛号列车在北回铁路上奔驰,也似乎有看到大

型车辆在苏花公路上移动。不同的角度看苏花、的确会带来不同的感动。现在,

没有公路的晃动与崎岖、没有铁路高速奔驰的震动和耳鸣,呼呼的风声、平稳的

座位,惬意的阳光和海浪,远远地看著壮丽的山景,果然是全新的移动感受。

 

Blog051

Blog052

Blog053  

 

航行在苏澳至花莲之间的外海,最期盼的,莫过于从海上看到清水断崖。过去在

苏花公路上,要看到清水断崖,如果不是在七星潭、趁著好天气时远望她的美,

要不就是要到苏花公路靠近花莲的区域,经过一段不算近的车程,然后才能在某

一个角落看到清水断崖的一部分。蓝色公路诱人之处,就在于她能从侧面完整地

看到清水断崖,连山脉这一侧、特殊的中层云雾停留的景象,也能一览无遗。

过了清水断崖的同时,有著五座拱门、跨越立雾溪口的太鲁阁大桥献身于右前方,

这代表花莲港快要到了,花莲港的进港口是开向南侧,所以丽娜轮航速并没有在

这里就降下来,依然保持今日的最高航速一路往花莲港口驶去。

Blog054

Blog055

 

经过了七星潭外海,远远地可以看到在花莲机场起降的飞机,接著,花莲市区就

在丽娜轮前方了。随著航速逐步降低,我们也可以看到沿岸离我们越来越近,其

实丽娜轮沿线用的航路是一条比较靠近外侧的航路,沿路上看到和近海渔船与观

光船都会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以高速奔驰于酥花间的航路应算非常可靠安全。

 

抵达花莲港前方,笔者特别下楼看一下经济舱的状况,今天经济舱有提供原住民

朋友的民歌驻唱服务,眼看着船内的旅客,坐在经济舱中的旅客多半安心地打著

自己的手机或平板电脑,或者是闭目养神,或者是在侧边窗户的桌上、或是后面

的吧台用餐区拿著饮料闲聊,大家也习惯地把饮料放在桌上,似乎已习惯丽娜轮

的平稳、不觉得饮料在桌上会倒下来。当然,笔者也特别关注大家脸上的表情,

看起来多半都没有晕船的不适感受,尤其有老一辈的宜兰乡亲提到,「这比过去

搭乘花莲轮要舒适得多」的评语时,丽娜轮的平稳表现算是让搭乘过的民众都能

留下深刻印象,算是一次成功的航行!

 

Blog056

Blog057  

丽娜轮在11时40分左右来到花莲港外海、等候领港上船时,恰巧也看到一些小型船只

正巧要回到港,中午时分花莲港外海的浪高约0.4公尺、东风、平均风速4.6m/s(3级风)、

最大阵风6.3m/s(4级风),基本上和早上出航时差异不大、阵风风速有稍强一点)。

丽娜轮在等候时应该有用轻缓的动力维持船只的稳定与平衡,所以对于船上的旅客来说

其实是可以微微地感觉到船只被横向来的浪轻轻地推而摇摆著,不过摆动的幅度非常轻

缓、也不太容易让人晕船,不过在丽娜轮上看到小船上面的旅客在上面晃啊晃的,光是

看到都觉得晕了!

 

Blog007.JPG  

Blog059

 

在艳阳下,丽娜轮顺利抵达花莲港,进港的时候丽娜轮以自力旋转的方式,不靠

拖船自力完成了转向作业,把船首朝向出港的位置,以方便出港作业。不过靠泊

之后旅客要等待舷梯透过吊车吊挂之后,才能陆续鱼贯下船,所以光是停靠和等

候下船就花了30分钟左右的时间。港口设施的不足,的确是让丽娜轮停靠效率有

一些折扣,因为丽娜轮本体船只的设计其实是要有对应的港口设施才能达到她初

始设计的高效率,在现有环境的限制下,当然效率这一块就相对受到影响。

 

虽然有许多美中不足之处,但是丽娜轮的确为民众开启了全新的海上航行体验,

速度更高、更稳定、更能承受太平洋的风浪,在夏季相对风浪稳定的季节中,的

确是非常不错的体验。丽娜轮目前规划试航至9月8日,如果这样的蓝色公路模式

可带起苏花海岸的另一项观光风潮,那么也许就有机会可以体验这种高速穿浪船

在冬季恶劣风浪下的表现了!

 

下一篇文章,笔者将带各位读者进入丽娜轮的内部环境,敬请期待~

 

本文照片拍摄于2013.08.08@花莲港与苏澳港

本次航程承蒙华冈集团 Tammy Lee 小姐大力协助,特此致谢。

 

PS. 有图有真相之外,还要有影片有真相,请参阅实际搭乘的摄影短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