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英是清代著名的陶瓷艺术家,曾创造出鬼斧神工般的珍贵瓷器。但有一件瓷器比较特殊,它是唐英在无意间翻阅《易经》,看到“天地交泰”四字后,才被创造出来的。根据相关资料显示,这类瓶子曾创下5亿元的拍卖记录。它究竟有何特殊之处呢?今天,小编便给大家揭秘一下: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

  唐英先后为雍正和乾隆两朝皇帝烧制瓷器,而这两位皇帝,有一点相同之处:一个挑剔,另外一个非常挑剔。

  关于雍正皇帝挑剔,小编在下面举例说明:雍正十二年,他让造办初烧制一个关公塑像。工匠将蜡样拿给雍正审批时,他却一直不满意,这次认为关公的脸型不好看,下次认为关公的服饰不时尚,在下次认为关公的马匹不强壮。一件物品不修改十次二十次,绝对过不了关。乾隆完全继承了父亲的挑剔基因,乾隆对瓷器的挑剔程度,我们只能用“有过之而无不及”来形容。

  乾隆继位后,御窑厂烧制的瓷器,让他非常不满意。工匠没有创新精神,瓷器种类单一,让人看着心中就升起无穷的乏味。于是,乾隆下旨整改御窑厂,命清朝瓷器界的“一把手”唐英去任职。

  唐英刚去御窑厂任职时,便因为瓷器的样式老旧吃了大亏。他一开始,曾按部就班烧制的瓷器,送到紫禁城后,乾隆却以没创新之由,不给报销经费。朝廷不报销,就没有钱给工匠开工钱,工匠收不到糊口的银子,谁还有心情干活。唐英不敢反驳乾隆,只能自掏腰包,将此事摆平。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唐英才摸索出乾隆的喜好。乾隆非常喜欢颜色艳丽、款式新颖的瓷器。想要款式新颖,必须要对瓷器的样式进行创新。唐英刚入宫时,便从事画瓷器稿件工作,但如何才能设计出让人眼前一亮的瓷器,却将他难住了。

  这日唐英翻阅《易经》,当他看到“天地交泰”四字后,突然迸发出灵感。在我国古代,无论皇帝还是百姓,都喜欢寓意好的物件。而“天地交泰”指的是:天地相交则时运亨通。

  紧接着,唐英便将“天地交泰”的含义应用在瓷器中,该瓷器的腹部中段镂雕成如意头形,瓶身上下于纹饰间相互钩套,看似简洁大方,却内藏玄机。这件瓷器上下连为一体,却可以细微地移动,但不能将其拆开。而这个设计的寓意是:“上下一体,天下太平万事如意”。所以,唐英将此瓶取名为“粉青釉暗花描金夔龙纹交泰瓶”。

  唐英将这件物品献给皇帝时,心中非常忐忑,他在奏折中称:“奴才又新拟得夹层玲珑交泰瓶,谨恭折送京呈进。其新拟各种系奴才愚昧之见,自行拟造,恐未合适……”,这段话的大概含义是,唐英自作主张烧制了这件瓷器,希望乾隆看一看,他喜不喜欢,请给出相应的建议。

  乾隆看到交泰瓶后,龙颜大悦,他第一次看到可以微动,却不可拆开的瓷器。而更让乾隆满意的是这件瓷器寓意。于是,乾隆大笔一挥在唐英的奏折上批覆:“嗣后按节进十数件。”

  通过批覆,我们便能得知乾隆对交泰瓶的喜爱程度,正因如此,他才会决定继续生产。如今,“粉青釉暗花描金夔龙纹交泰瓶”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如果你想近距离感到它独有的魅力,可以抽空前去观览一下,相信您一定能发现华夏瓷器的辉煌和伟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