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他们所用的课本,融入了我国很多经典的传统文化,而且国学的知识也变得越来越多。甚至有些学校还推出了,让学生来学习国学的一些课程,例如让学生背一些四书五经,其中有一则最经典的典故叫做孔融让梨。那么孔融让梨中的孔融,人生最终的结局到底是怎样的人,其实有很多的老师都不敢把真正的事情讲出来。

  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个最经典的典故,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启发,孔融让梨中的孔融是孔子的后人,提到孔子就不得不提山东,以为在山东,孔姓可谓是名门望族,当时由于孔融生在孔孟之乡,所以自小就受到了儒家礼仪的影响。在这种儒家文化的薰陶下,孔融在很小的时候就展现出了自己非凡的才华,不仅天资聪颖,而且智商也非常高。智商高体现在它能够熟背一些儒家经典,这一点是最值得当时各大名门望族所赏识的。

  而另外一点就是情商特别高,也就是懂礼仪,这一点放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于是在他的身上就发生了孔融让梨的故事。主要讲的是一天中午,他和家里的几个兄弟在吃梨时,由于他自己的年纪比较小。所以当一盘梨端上来的时候,有大有小,按照正常的道理来说,孔融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自然有理由吃那个最大的梨,因为小孩子理应受宠。当然是令人没想到的是,孔融竟然把最大的梨让给了自己的哥哥。所以这个典故也就流出来下来,但是孔融人生最后的结局却并不是太过光彩。

  对三国这段历史有所了解的人,应该都知道孔融在长大之后,靠着家里的背景和自身的才学进朝为官了。当官之后,他作为幕僚在曹操的手底下任职,虽然孔融出生于名门世家,但是进入了曹营之后,每天牢骚不断,而且看谁不爽就骂谁。当时由于得罪的人实在是太多,所以惹怒了曹操,另外也太令人厌恶,所以全家被诛了九族,一代孔子的后人就落得了这样的下场。但是这个结局很多老师是不敢讲解的,因为不正面,和他小时候的行为有所冲突,但教育就应该讲究真实性。

  大家对于孔融让梨这个典故,现在有何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