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jpg  
《试刊号》
9789573333661  
【作者介绍】
安伯托.艾可
一九三二年出生于义大利皮德蒙的亚历山卓,曾任波隆那大学高等人文科学学院教授与院长。艾可身兼哲学家、历史学家、文学评论家和美学家等多种身分,更是全球最知名的符号语言学权威。其学术研究范围广泛,从圣托玛斯.阿奎那到詹姆士.乔伊斯乃至于超人,知识极为渊博,个人藏书超过三万册。已发表过十余本重要的学术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是《读者的角色──符号语言学的探讨》一书。
艾可在四十八岁时,才推出第一部长篇小说《玫瑰的名字》,该书自一九八○年出版后,迅速赢得各界一致的推崇与好评,除荣获义大利和法国的文学奖外,更席卷世界各地的畅销排行榜,迄今销量已超过一千六百万册,翻译成四十八种语言,并被改编拍成同名电影。
尽管第一本小说就获得非凡的成就,他却迟至八年后才出版第二部小说《傅科摆》,也一如各方所料,再度造成轰动。一九九四年他推出第三本小说《昨日之岛》,销量也已突破二百万册,中文版并入选《中国时报》开卷年度十大好书和《联合报》读书人年度最佳书奖。二○○○年,他的第四部小说《波多里诺》一出版就被国际出版界视为年度头等大事,义大利文版首刷即高达三十万册,对于一本严肃的文学作品来说,无疑是十分罕见的天文数字。
二○○四年,艾可首度尝试结合小说和大量图像的创新形式,推出《罗安娜女王的神秘火焰》,引起世界各地的热烈讨论。二○一○年面世的《布拉格墓园》,义大利出版不到一个月便狂销四十五万册,并已售出四十余国版权,全球销量超过二百万册。而二○一五年推出的《试刊号》则是他最后一部小说作品。
艾可另著有《植物的记忆与藏书乐》、《倒退的年代──跟著大师艾可看世界》、《别想摆脱书》、《艾可谈文学》、《艾可说故事》、《带著鲑鱼去旅行》、《误读》、《智慧女神的魔法袋》、《康德与鸭嘴兽》、《意外之喜──语言与疯狂》、《教皇撒旦至高无上:液态社会的编年史》等杂文、随笔、评论集和绘本。
二○一六年二月逝世,享年八十四岁。


【名家推荐】
【文化评论家】张铁志、【译者】倪安宇 专文导读!
【作家.记者】房慧真
【导演】杨雅喆【作家】杨照【作家.PChome Online网路家庭董事长】詹宏志【义大利经济贸易文化推广办事处代表】萧国君Donato Scioscioli)、【作家.出版人】颜择雅 一致推荐!按姓名笔画序排列


【内容简介】

一代大师的完美句点。
艾可最后一部小说终于问世!

义大利文版热卖突破
25万册 !版权销售40余国!
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彭博商业周刊、太阳先驱报、独立书商协会「
Indie Next」等各大媒体选书!

我们尽力影射,让意见变成事实;
我们杜撰来函投诉,再杜撰来函澄清;
我们在没有新闻的地方,制造新闻,
因为不是新闻成就报纸,
而是报纸成就新闻。

所有见报的新闻,
都是「适合」刊登的。

今早转开水龙头,却没有水流出来。
水的总开关被关上了,不是我关的,
更确切地说,我甚至不知道总开关在哪里。
昨晚睡前我吃了安眠药,那时还有水。

这天是一九九二年六月六日星期六,日期就透露出不祥。
关掉总开关是一个警告,有人进入我家。
他们在找什么?
答案显而易见,是那份报纸

两个月前,我被重金聘请担任《明日报》的主编,
但这是一份永远不会出刊的报纸,
捏造新闻,只为成为金主威胁政商名流的武器。
我的团队负责撰写「试刊号」,
遵循「不是新闻成就报纸,是报纸成就新闻」的原则,
我们尽力影射,让意见变成事实;
先杜撰来函投诉,再杜撰来函澄清;
在没有新闻的地方,制造新闻;
不报导书,但可以报导作家之间的批评;
我们的星座运势必须正向而且模棱两可。

我的一位编辑提出想刊登「墨索里尼未死之谜」的专题,
据说他掌握的消息足以推翻历史,进一步影响政治局势,
我视为无稽之谈。
然而数天后,包括我在内,知悉此事的三个人,
一个死了,另一个不见踪影,
而我,我最好待在家里。

我喝了两小口威士忌,却神志清明。
因为怕死,唤醒了我所有的记忆
……

 


《我就是没办法不在乎》
《我就是没办法不在乎》+书腰立体书封  
【作者介绍】
伊丽丝.桑德
丹麦知名心理咨商师。丹麦奥胡斯大学神学硕士,以瑞士精神科医师卡尔.荣格和丹麦哲学家齐克果为研究主题,这两位学者对于她的人生、职涯以及写作也都有十分深刻的影响。
在成为心理咨商师之前,她曾在丹麦国家教会担任教区牧师长达十一年之久,为了能够更深入地帮助他人,于是她开始接受完形治疗法、认知行为治疗法、精神动力治疗法等各种心理治疗专业训练。
目前是丹麦心理治疗协会会员,从事心理咨商、咨商督导、讲师培训等工作。另
著有《高敏感是种天赋》以及《让心靠近:爱与自我保护》、《情感指南针》(以上皆为暂译名,将陆续出版)等书。

【名家推荐】
临床心理师李介文、心曦心理咨商所所长周慕姿心理学作家海苔熊、【心理学作家】许皓宜 专业推荐!按姓名笔画序排列


【内容简介】

如何在窒息的人际关系里,
做真正的自己?

 畅销话题书《高敏感是种天赋》行动篇!

这个世界总是让人遍体鳞伤,
不要让你的善良成为一种负担。
你不需要背负整片海洋的重量,
只要做一滴水就好!

一旦没有达成对方的期待,就会有罪恶感?
经常当别人的「情绪垃圾桶」,即使早已超过了你的心理负荷?
对于自己无心犯的错纠结不已,一直无法释怀?
单刀直入的问题、他人注视的眼光,往往令你感到不自在?
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努力、不值得信赖,害怕让对方失望?

你也常常会这么想吗?高敏感的人天生就具有高度的同理心,但是太在意别人的想法,以致于也比大多数的人更容易感受到压力和焦虑。
丹麦知名心理咨商师伊丽丝・桑德本身也是高敏感族,她在本书中透过各种真实案例,传授高敏感族如何运用「镜映」、「同理」、「暂停」、「空椅」等情境练习来帮助他人,也帮助自己安抚内心的脆弱和不安。只要学会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倾听自己身体和心灵的需求,你会发现「不够好」其实是你给自己贴的标签,打破那些「都是我的错」、「绝对不能让他们失望」的执念,不再随他人的情绪起舞,找回自我的价值,就能让你在这个钝感世界中活得更轻盈、更自在!


 


Google神速工作术:全世界最聪明的Google菁英,如何创造10倍的工作成果?》
《Google神速工作术》立体书封+书腰  
【作者介绍】
彼优特・菲利克斯・吉瓦奇
出生于波兰,曾旅居德国、荷兰、美国等地,
2000年迁居日本。
2002年出任贝利兹公司国际商务部门亚太地区主管,2006年转任摩根史坦利培训发展襄理,2011年进入Google负责人才发展业务,2014年转攻全球化学习策略,活跃于人才培育、组织开发、领导能力开发等领域。
目前担任「
Pronoia和「Motify」两家公司负责人,其中「Pronoia」为经营顾问公司,为海内外各大企业提供商务策略、创新开发咨询,以及干部训练、组织开发等服务;「Motify」则为全球性的人事管理系统公司,专门开发全新的工作模式,并提供咨询建议。
他在日本定居十多年,以西方
的眼光对日本企业文化进行辟的观察与分析,他对合气道和禅宗也有深入的了解。
本书出版后立即成为话题畅销书太爱拖、太爱分析探讨、太爱开会以致个人产值远不及Google员工的日本上族带来振聋发聩全新思考。

【名人推荐】
【网路趋势观察家】Mr.6刘威麟【「简报奉行」创办人】RainDog 雨狗【康泰纳仕桦舍集团副总经理】李全兴、【《经理人月刊》总编辑】齐立文、【行动学习教练】郑秀娟、【作家】刘扬铭 即刻行动推荐 按姓名笔画序排列

【内容简介】

如何在人工智慧时代保住你的饭碗?

拚命上班,工作却永远做不完?
努力奋斗,却得不到应有的成果?
这是一本教你如何彻底解决这些烦恼的书!

全世界最聪明的
Google菁英
如何创造
10
倍的工作成果?

不用电子邮件,节省9成的时间!
还在逻辑思考?别浪费时间了!
还在企划会议上简报?别再做白工了!
上司是工作的绊脚石!
提升工作效率的不是流程,是「人」!
你需要的不是课程,是经验值!
想一辈子过现在的生活?别天真了!
你的任务是「消灭自己的工作」!

付出努力就能得到成果的时代已经结束,今后的竞争将以「速度」决胜负!但市面上虽然充斥著各种如何增加工作效率的教学书,却顶多只能节省短短的几分钟、几秒钟,根本就没有意义,并不会为你的职场生涯带来戏剧性的改变。
想要在
AI人工智慧时代不被淘汰,你必须追求「终极的」高效率!而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你需要的是Google的「10倍成长思维」,建立全新的「工作时间轴」。
本书即透过世界一流
Google菁英的57种高效率工作方式,从「星期几工作术」、「主管使用守则」,到如何善用「百分之二十法则」以及Google的「不累不累工作法」,教你有效运用科技秒杀你的工作,创造未来的无限可能性!


《死了一个研究生以后》
《死了一个研究生以后》+书腰立体书封  
【作者介绍】
蔡孟利
国立宜兰大学生物机电工程学系特聘教授,曾任《科学月刊》、《科技报导》总编辑。
台大动物系毕业,台大动物学硕、博士。曾荣获
2014Journal of Medic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优秀论文奖,并曾获得国立宜兰大学「研究绩优」奖。他在教学方面亦有出色成就,曾担任教育部生物机电产业先进设备人才培育学程计划主持人,并获得宜兰大学「特优导师」奖。
2016年台大爆发震惊学界的论文造假事件,蔡孟利领导的《科学月刊》以专业证据、实际访谈为基础,提出强力的质疑,引起社会大众广泛关注,监察院并通过纠正案,认定教育部、科技部的调查未厘清事实,但时至今日,整起事件的真相依旧未明。
20176月,蔡孟利开始在脸书上以论文造假事件为背景,连载小说《死了一个研究生以后》,从一个女博士生之死开始,如剥洋葱般一层层揭开学术界的阴暗面,深入描写优秀学者「黑化」的过程,以及理想被现实污染而逐渐崩坏的实态。
蔡孟利希望透过《死了一个研究生以后》,用文学创作的形式为真理「勘误」,在现实中为未竟的理想寻找出口。


【名人推荐】
中研院基因体研究中心研究员阮丽蓉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研究副技师曾耀寰【资深媒体工作者】杨惠君、【中央研究院院士】廖运范【东吴大学名誉教授】刘源俊 良心推荐!按姓名笔画序排列


【内容简介】

看到毛骨悚然是正常的,
因为这「不那么纯属虚构」……

「在还没坏掉之前,我必须写下这个故事!」
以专业为笔,良心为墨,揭发「论文造假事件」的超震撼力作!

宛如拔掉插销的手榴弹,
她的死亡,将人性炸得皮开肉绽。
在高墙倒下之后,
还剩下多少无罪的人?

学姊死了,在实验室里开一氧化碳自杀。
她离开得无声无息,留下来的人却陷入兵荒马乱。研究室里的各种计划和应酬持续进行,挂的全是教授的名字。私底下大家却都知道,没有学姊的贡献
,教授绝不可能有今天。
人死留名,狐死留皮,学姊的死只留给我满腹的疑问。她总说自己把我当成亲弟弟,我们互相扶持、分享生活点滴,若在几天前,我可以不脸红地说,我是她很亲近的人。但在她离去以后一切都得打上问号。
学姊留下的遗物中,我发现她一直都在跟一个她从未提及的男子保持暧昧的通信,而学姊以前的指导老师也跳出来自称曾与她论及婚嫁。教授的态度更是让人纳闷,倚重的左右手突然过世,他看起来不悲伤却非常紧张,不断向我探问学姊有没有说过什么,还命令我一找到学姊的笔电就要立刻交给他。
虽然检警确认是自杀,学姊的家人也无意深究,但种种疑点始终在我的心里徘徊不散。她温柔的微笑下究竟隐藏著什么秘密?现实宛如逐渐龟裂的墙面,而在裂缝中透出的「真相」影影绰绰。
但我怎么料想得到,要让这些疑问水落石出,该付出什么代价?而学姊的死,仅仅只是这场黑暗风暴的序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