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後期,天京事變讓太平軍迅速結束了軍事上的全盛階段,石達開出走之後,太平天國形勢迅速惡化。儘管在李秀成、李世賢、陳玉成等新將領的帶領下,太平軍一度二破江南、江北大營,並且在三河鎮重創湘軍,但是依舊不能從根本上扭轉江河日下的局面。

華爾洋槍隊

1860年春夏之際,李秀成率軍東征,企圖佔領上海。李秀成與洪仁玕在進行協商之後,幻想著能爭取到西方列強的同情,和平佔領上海。然而上海的地方士紳與買辦官僚早已與洋人勾結,成立了共同保衛上海的武裝力量。毫不知情的太平軍在前往上海的路上連吃敗戰,李秀成本人也受了重傷。上海一戰不僅讓太平軍遭受重大損失,也標誌著太平天國與從前的「洋兄洋弟」徹底翻臉,中外勢力開始聯合絞殺太平軍。

安慶保衛戰

利用太平軍東征之際,曾國藩的湘軍乘機加緊了對安慶的圍攻。安慶是太平天國和皖北捻軍進行聯繫的紐帶,也是下游南京的最後屏障與糧食供應戰略要地。保衛安慶,對於太平天國具有重要的意義。

太平天國後期形勢

1860年9月,陳玉成與李秀成在蘇州進行了會商,決定採取「圍魏救趙」的策略救援安慶,分兩路大軍西征,約定於次年的3、4月會師武漢,以逼迫安慶城下的湘軍後撤援鄂。然而對於這次西征,李秀成和陳玉成的態度是完全不同的。陳玉成於1861年春率軍從安徽進入湖北,3月攻克黃州,逼近武漢。漢口租界的英國參贊巴夏禮為了阻止太平軍進攻武昌,特地趕到黃州約見陳玉成,要求太平軍遠離漢口。由於李秀成的援軍遲遲不到,安慶形勢越來越緊張,加上西方列強不斷干涉,陳玉成最終放棄了進攻武漢的想法。陳玉成退兵之後,李秀成為了到江西、湖北招兵,才率領一部分軍隊進入江西,不過兩路合擊武漢的計劃已經落空,李秀成象徵性的進軍也最終放棄,由湖北退往江西。

太平天國時代的安慶

太平軍攻武漢、保安慶的戰略計劃失敗後,沒有後顧之憂的曾國藩集中重兵圍攻安慶。陳玉成屢次組織援軍,在安慶外圍與湘軍展開激烈的爭奪戰,不過最終還是未能與城內守軍匯合。1861年9月,安慶失守,自此,太平天國在上游的重鎮全部丟失,南京也無任何屏蔽。

忠王李秀成

不難看出,在整個保衛安慶的戰役中,除了陳玉成從頭到尾比較積極之外,其他的太平軍高級將領都是無所謂的態度。特別是手握重兵的李秀成、李世賢兄弟,在整個安慶保衛戰中態度消極,直接造成了合圍武漢的計劃失敗。在陳玉成與湘軍在安慶外圍苦戰之時,李秀成率軍從江西進入浙江,完全沒有救援安慶的意思。李秀成為何執意經營蘇浙,對救援安慶始終態度消極呢?

太平天國忠王府

一方面,蘇、浙戰場本來就是李秀成主要的負責區域,而安徽戰場是則陳玉成的負責區域。太平天國後期,主要的將領之間早已是派系林立,各管一攤,甚至是互不聯繫,各自為戰。對於安慶的得失,李秀成不可能像陳玉成那樣積極的,這既是他小農思想的必然結果,也是他眼光短淺的直接反應。加上李秀成的忠王府就在蘇州,經營蘇浙當然對自己是最有利的,從這個角度來看,李秀成對待安慶之戰態度消極,不是沒有私心。

另一方面,皖北和江西經過了長期的戰亂,早已人口銳減,經濟凋敝。雖說安慶的戰略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李秀成眼中,恐怕攻佔相對富庶的蘇南地區才能得到更加充足的物資。與此同時,太平天國後期,李秀成與洪仁玕都幻想著佔領上海,藉助西方列強的幫助,建立新式的海軍。為了佔領上海,就需要毫不猶豫的東征。從這個角度來看,李秀成似乎也還是很有自己的想法的。

天京失陷

然而儘管李秀成東征蘇、浙佔領了很多州縣,控制了相對富庶的浙江中部和蘇南地區,這些地區也成為太平天國最後三年中的主要根據地,但是終究不能彌補安慶丟失後帶來的負面影響。湘軍在攻克安慶之後,以安慶為中心,將太平軍在安徽的勢力逐漸驅逐,湘軍水師向天京步步緊逼,拔掉了天京外圍的全部據點,完全控制了天京的上游地區。而李秀成苦心經營的蘇浙基地最終也並沒有保住,李鴻章的淮軍從東向西,逐漸蠶食了太平軍在蘇南的基地。由此可見,安慶的丟失是太平天國後期的最後轉折點,「迴光返照」的太平軍最終在內外交困中走向了滅亡。

(相關圖片來源於網路,徽南城意,談歷史地理,說人文教育,看社會百態,聊地方發展,喜歡小編文章的朋友歡迎點贊與關注!)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