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报【记者李怡芸╱台北报导】

文字艺术家董阳孜,每每感叹现在的年轻人不再写书法十分可惜;数十年来维持每日写书法习惯的她,也是借由书写金句度过人生低谷,她也希望更多人尤其年轻一代,能看见东方艺术、中华文化中圆融、安定的力量。

「书法不能只是放在故宫的东西,」董阳孜强调书法活在当代,一直以来尝试了不少跨界的艺术合作,包括与爵士乐、现代舞、多媒体结合的《骚2016》,与时装设计师合作《读衣》等。

对董阳孜而言,书法除了线条之美很当代,很艺术,由书法表现金句亦别具意义,过去她曾以书写金句度过低潮期,如今她以《金玉良言》的32幅作品,希望也让社会有更安定向上的能量。

在数位化的时代,董阳孜期许更回归人性,回归手写的温度,过去最钟爱「独乐」两字的她,近年心境也从独乐乐转换到众乐乐;于是以往特别大的「独」字现在反而在尺幅上缩小,她说,「自己缩小了,收获反而是大的。」她享受与友人相聚的畅谈,有时反而激发了她的创作灵感,于是她的「三人行必有我师」中,把「必」放得特别大,她也以自己书法的线条、浓淡,表达对生活的思考。

董阳孜择字而写,选择写对自身有深刻感触的字,或是线条能表现艺术性的文字;有些人评价她的书法只能写大字,少了文章的诠释,她则认为,文字的线条比长篇文章更能表现艺术性,此次也尝试将作品重新构图,使用较难书写的金色宣纸,墨迹干了以后即便浸水仍不褪色,另有禁得起考验的象征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