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赵立波

一、雍正有一套自己的养生之道,提倡以精神战胜疾病。

雍正身体素质向来不好,由此养生之道,成了他理政之外的重要内容。雍正五年(1727年)的春天,西安将军延信恭上请安折,雍正帝就此用满文、汉文写下了大谈养生之道的朱批:“(朕) 并非擅长养生,实因朕殚竭丹诚,而蒙上苍及圣祖皇考之天神庇佑所致。为国为民而竭诚,天神必将施恩,联笃信此理。若一切为己,尽管善于保养,无用矣。近数年内,联委身殉国,不曾调养,荷沐天恩,安善如此,甚是明显。”汉文朱批是:“所以太上言‘外其身而身存’,此言的确。”

养生者雍正:药匣子里面各种小药丸希望自己胖点,给臣下分享丹药

雍正画像

雍正在这里祖露心扉,并告诉臣下他对保养生体的见解。其一,自有养生之道。他不像一般人那样讲求身体的调养,进行食补,也不理会一般人理解的那种养生之道,自有他所认定的法则。其二,笃信天祖保佑。一心为国为民,并且做到殚精竭虑。这样的忠诚,天祖必然施恩,保佑其身体安康。对这个天人感应的道理应该绝对地虔诚,必须笃信不疑。其三,遵循老子“外其身而身存”的格言,心地纯洁自然就心宽体胖。心系国家百姓,为他们操劳,将自身置之度外,没有私心杂念,不搞邪魔外道,身体就健康了。

不难看出,他所说的养生之道在于信念天人感应、无为之道,获得精神力量即实现身体健康。他的见识有其道理,却有片面性;他本人亦不能全部践履躬行。当一种精神激励人的行为,变成一.种能量,人就有充沛的精力去做事,能够完全不觉得疲倦。如果进行的是有益社会的事业,自己又没有私心掺杂其中,心地单纯,不与他人纠缠是非,就能做到摆脱干扰,身心愉悦。于是,事情做得多,做得好,怡然自得,身体也能康健如常,这也是他工作狂的主要原因。

养生者雍正:药匣子里面各种小药丸希望自己胖点,给臣下分享丹药

雍正行乐图

不可否认,精神力量是巨大的,但是精神不是万能的。精力再旺盛的人,也仅能够短时间支撑高强度劳作;如若不做休整,不事调养,长久下去,身体就会吃不消,疾病就来找麻烦了。雍正帝自已就是绝好的例子。令人难以想象的操劳,处于政治斗争漩涡中的他,哪里能够做到心宽体胖?他的身体不时地出毛病。这同他并不真正懂得养生之道关系非浅。

雍正自云,雍正五年(1727年)春天以前身体安康。即便如此,也有小病。

时间是在雍正元年(1723 年)春夏季节。雍正元年九月初一日,山西巡抚诺岷上奏折,请求雍正帝保养圣躬,说他“闻知圣颜憔悴,不胜忧虑”。雍正帝却以“朕躬甚安”作答,并要对方“放宽心”。憔悴,就是病容。雍正帝还在署理抚远大将军印务、贝勒延信雍正元年九月初七日请安折上朱批:“联躬甚安,已恢复了原貌。”又在闽浙总督满保同年九月十一日的请安折上写道:“联躬甚安,业已复原。”两江总督查弼纳同年九月二十一日请安折上的朱批是:“联躬甚安, 已恢复原貌矣。”一再说恢复原貌,证明他在春夏之时,身体有所不适。试想,新登基,连续办理了康熙帝和孝恭仁皇后两件大丧事,处理政务尚不熟悉,又加上因继位而产而生的政治斗争,身体出点事是自然的。随着诸事办得顺遂,适度休息,也就挺过来了。

养生者雍正:药匣子里面各种小药丸希望自己胖点,给臣下分享丹药

雍正画像

二、雍正本人清瘦,由于长期亚健康,雍正希望自己变得胖一点。

雍正七年(1729年)以前,雍正帝的健康状况比较好。他喜欢说胖,以胖为健康的标准。

诺岷雍正元年(1723年)十二月初五日请安折上的朱批说,“联躬甚安, 比去年冬天又胖了。” 延信雍正二年正月二十六日请安折上的朱批日,“联躬安。很好,已发胖许多。京城内外基为太平。”表示京城情况理想,心情愉快, 所以发胖了。在雍正二年五月初八日查弼纳的请安折上,他写道:“联躬颇安。因屡蒙上天照管,所以心宽体胖。”再次表示自己心宽体胖,身体正常。雍正帝在黑龙江将军那苏图雍正七年闰七月初十日的请安折上写道:“朕安。今年夏季京城甚热,朕躬无甚妨碍,较之往年益加强健。”关于身体,在胖之外,他常谈到怕热。他有过中暑史,对热产生了畏惧心理,度过夏天,心情就更好了。总的说来,在雍正七年秋天以前,雍正帝的健康状况尚好。

养生者雍正:药匣子里面各种小药丸希望自己胖点,给臣下分享丹药

雍正书法

雍正七年(1729 年)冬天至雍正九年夏天的病患,是雍正帝的一劫。雍正八年正月初三日,雍正帝因脸颊长了一颗痘,公开宣布改变太庙行礼的日期,发出了身体不好的信号。当时,工部尚书李永升看到雍正帝下颏长出疙瘩,不知是什么病,作为臣工更不敢过问。其实,雍正帝的病症是寒热不清,不思饮食,夜不能寐。正是在这种情形下,他令心腹督抚推荐医生,僧道中人均可。道士贾士芳奉诏治病,因不见效果及行为怪异而见杀。因病情严重,雍正帝已开始做料理后事的准备。他令大学士张廷玉、鄂尔泰先后知道他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的传位遗诏之外,另写一份,放在圆明园寝官。后来,不知经过怎样的治疗,雍正九年夏天,雍正帝的身体复原了。

雍正九年(1731 年)秋天以后,他的身体逐步得到复原,有时生出小病,或者是小病缠身。在亲王丹津多尔济的奏折上书写:“联躬甚愈,且已复原,毫勿为朕担忧。”又在他雍正十年六月初九日的请安折上写道:“朕躬颇安,尔好么?朕此二年染疾,今已痊愈。”靖边大将军锡保雍正十年十一月十五日的请安折得到朱批:“联躬甚安,朕病已退。”一再说康复,但似乎并未复原,仍在复原的过程中。

养生者雍正:药匣子里面各种小药丸希望自己胖点,给臣下分享丹药

到了雍正十一年(1733年), 雍正帝病了一场,但好得较快。护军统领永福于雍正十一年三月二十五日奏报他祈祷圣躬万安的事说:“先闻圣躬欠安,奴才哭泣祈祷于天,将圣主患此疟疾,我愿已身加二倍病之,亦祈祷圣躬万安。”雍正帝朱批:“ 永福胡奏之语,不成体统。胡说之极。果应其言,亦奇事也。”雍正帝患疟疾,永福祈祷上天,愿意加倍减少自己的寿数,为皇帝减灾,表现出一片忠君的赤诚。雍正帝虽然说他胡言乱语,可是又说他做得灵验,说明雍正帝的疟疾病好了。到了雍正十三年二月、六月,在侍郎傅鼐、定边大将军福彭、左翼副将军策凌分别写的奏折上,雍正帝均批写“朕躬安善”的话。虽是套话,也多少反映了实情:并无重病。然而,此后两个月,雍正帝突然驾崩,绝对非常意外。

雍正帝的养生之道,仰赖心地纯洁,依理行事,心情愉悦,心宽而体胖,而体健,是可能的。这是好心情带来的,是摒弃无谓烦恼的结果,倒不见得是什么天祖保佑的灵验。但是,相信天祖保佑的人,可能因而弃恶从善,排除杂念,获得善果。因而,也不必忽视这种心理作用对人行为的影响及其良好后果。无论如何,心地善良的人可能健康长寿。雍正帝表彰长寿老人时,亦讲了这个道理。或许,这是人之共识。

养生者雍正:药匣子里面各种小药丸希望自己胖点,给臣下分享丹药

雍正行乐图

说心宽体胖容易,做到就难了。皇帝政务繁杂,日理万机,如何能够心宽?康熙帝说为君苦,是真实的心声。皇帝多享年不永,人或谓为生活上的荒淫无度所致,康熙帝即予批驳。性欲无度而短命的皇帝有之,然能否成为定则,需要深人研究。政务烦劳,心神不得安宁,心既不能宽,体焉能胖?如何能够健康长寿?皇帝的寿命,除遗传基因等因素之外,有没有适合自身的养生之道也是重要原因。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因皇帝的地位而做不到心宽体健。况且,包括清朝人在内的古人,寿命都不长。有学者对唐代做过人口平均寿命的研究,平均寿命只有四十岁多一点。雍正帝活到五十八岁,在当时已经算是老人了。作为皇帝,人们不敢用“老”字来形容他的年龄;而是弘历说他是“皤然者”,可见他肯定超过当时的平均寿命了。皇帝的物质生活条件好,活得长一点是理所当然的事。不过,话说回来,雍正帝既讲究养生之道,又不能完全实践,是他身体吃亏之必然。所以,他想用服药来补救,下面即作交待。

三、雍正亲自参与研制丹药与服药,经常给臣下赏赐药丸,作为最高奖励。

关于雍正帝炼制丹药,杨启樵在《揭开雍正皇帝隐秘的面纱》一书中多有揭示,读者可参阅。这里仅就臣工奏折的朱批,即雍正帝自己所说的制作药品的情形作出说明。

雍正赐给云南巡抚鄂尔泰丹药既济丹据服用者说,食用一个月后大有功效,看来能治他的病症。雍正帝同样将既济丹赐给河东总督田文镜,说这个药自己正在服用,没有间断。他为开导田文镜食用,说既济丹“性不涉寒热温凉,征其效亦不在攻击疾病,惟补益元气,是乃功”。

养生者雍正:药匣子里面各种小药丸希望自己胖点,给臣下分享丹药

雍正朱批

雍正七年(1729年)春天,雍正帝向黑龙江将军那苏图赏赐锭子药,并说“此药,尔稔知之矣,甚好是实”。无疑是再次赐予了。前面说过雍正帝还两次赐药金鸡丹于靖边大将军锡保及蒙古王公。至雍正十年夏天,又送去改进的新品,说是药力强而好。看来这是补养品,并不是特别治疗某种病的药物。他还说此药是“很好的东西,朕亲服甚多。有益无损之药也”,“好药, 联多试用,毫无担忧之处”。雍正帝自己以药物进补,也让亲信臣工服用,而且告诉他们,不必担心有副作用。雍正十一年(1733年),雍正帝赏赐大将军、平郡王福彭一瓶药,并说此药“奇佳”,每日食一丸。还令福彭谨慎送交赏予副将军、亲王策凌及塔尔岱、常德、水福等人的药品,他频领送药,似乎向臣工赏赐药品成瘾,雍正十二年春天,他赏赐蒙古王伊达木扎布新得的“一种珍奇药品”,与以前所赐的金鸡丹可以一同服用。又说此药并非是上火发烧性质,服后稍有热感是好事,不要有任何顾虑,乃保元气之药,绝不要停服。

雍正帝给大臣的药品,有既济丹、金鸡丹,还有没有具体说明名称的所谓珍奇药。即使是金鸡丹之类,他也在不断地研制改进,制造升级产品,制成之后,亲自服用,也让臣工服食。这是否带有试验性质?他说不是,让人放心使用。看他那么热心,倒令人有点怀疑他在关怀臣工身体健康之外,是否有试验性了,他的药品,有治疗作用,不过更重要的是补益元气,是补药。这是他明确说明的。雍正帝研制药品、服食药品,不在治病,而在进补。这是他的身体状况所决定的:不时犯病;操劳过度,需要补药,恢复元气。

养生者雍正:药匣子里面各种小药丸希望自己胖点,给臣下分享丹药

雍正行乐图

对于雍正帝的死因,有中风、丹药中毒、被刺客所杀三种说法。我倾向于丹药中毒说。但是,服用丹药,仅仅是加速了他的暴卒。究其根源,在于他劳累过甚,身体透支严重,因而求助于补药,误食药石而死。所以,笔者的表述是:雍正帝是操劳过度,身体虚弱,小病缠身,误食丹药而暴亡。不能简单地说成是中毒身亡。即便如此,雍正帝的死也是不光彩的。一代明君,纵然身体不好,也不应当迷信于药石。

雍正帝自幼经过严格的读书习武训练。他感戴天恩祖德,笃信天人感应之说。当了皇帝后,他赋有朝乾夕惕的品格和洞察事物的能力,以“工作狂“的热情处理政务,凭借雷厉风行的作风,迅速改变政坛风貌,治绩显著。人的性格都具有多面性,雍正帝亦然。多疑、残忍、刻薄与慈爱、真诚的交织;富有自律力,不随俗,不做寿,有时又放纵,失去理性,如痴迷药石而身亡;勤政的同时,追求多种多样的生活,讲求物质的享受,以及艺术生活的享受。要之,不要误解雍正帝,以为在朝政之外他全然没有休闲生活,俭朴之外没有奢华的享受,残忍之外没有仁慈的一面。从各个角度,从多方面观察他,或许才能够对他有较为全面的认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