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郑时期(约离现今三四百年前,约1664年间),郑成功之后的郑经延续开垦车城,  康熙末年至雍正年间,车城已成为闽人开拓恒春半岛的根据地,由于屡遭原住民袭击侵扰(因为原本原住民是在沿海活动的,但后来被赶至别处,大多在屏东沿海活动的很多都是排湾族),车城 早期被开发是南部伐木的地方,既然是伐木的地方,也因此四面八方的城墙都是用木头所堆砌而成,是以称 "柴城"(需以台语发音),而因为后来的牡丹社事件,城墙被破坏,后来拆城内的牛车木头来补城墙,后又称车城。也有一说是柴城跟车城的发音很相似,所以才被误叫作车城。

 

而又为何会爆发牡丹社事件?

早期垦丁的南湾,是一个血色海湾,不仅是鲸鱼常搁浅在那(也因此日据时期这里是一个补鲸的基地,不敢相信原来台湾真的是个多生物栖息之处),

因此船只也很容易搁浅在那,除了南湾之外,也有当初牡丹社事发的八瑶湾。当船只一搁浅,落难的船员很容易被附近的原住民猎杀掉

当时的恒春半岛,因为在南端不受清廷重视被称之为化外之地,当时也正是大航海的时代(也是清朝闭关锁国的时代),许多的探险家都前仆后继的往亚洲冒险,所以即便是搁浅在那,也只能自行跟原住民进行交涉,所以早在一两百年前,台湾的当地居民就已经有国际谈判的能力,相较于清廷的轻视, 许多的探险家更是希望能够安全的度过这里。

早期比较有名的是罗发号事件,当时李汕德(又有叫做李仙德)他跟瑯桥十八社的卓纪笃签合约,若是还有遇到船难请他们要协助而不要杀掉,老卓纪笃也同意了,但吊诡的是他们签约的对象跟杀他们的对象都不是同一个社,当时的恒春半岛有分上瑯桥跟下瑯桥,但我忘记了上瑯桥跟下瑯桥是如何区分,只是他们签的不是当初杀他们的就对了。

 

古名的瑯桥其实现名正是恒春,而卑南则是现在的台东,瑯桥卑南古道则是从恒春走到台东的旧官道。也正在牡丹社事件后,清廷彻底开始觉得"咦~这样不行喔,好像大家都很喜欢这个地方,都要攻打这里,这样不行,我要在这里盖座城",所以沈葆桢奏请让瑯桥变成县,当时沈葆桢去那里之后常常去城门附近散步,发现这里就算到了秋冬气候也是很温和怡人,因此才改名为恒春,2当有了县城后,就需要有官路,瑯桥卑南古道是以前的南路,当然还有北路跟中路但这又是后话了!

补充说明:官路就是会有沿途卫兵驻守站哨,所以路会比较安全,才叫做官路。

 

而牡丹社事件(1874年,离现今约一百四十年前~),也称八瑶湾事件(现名为九棚)

事件的缘起则是1871年琉球王国的岛民渔船遇到暴风雨,不幸在八瑶湾那附近搁浅了,全船一半以上的人被被出草,

维基百科说的比较清楚: 船上69名乘客溺死3人,有66人登陆。几天后遇上高士佛社原住民,54人惨遭出草[7],死者包括仲宗根丰见亲忠导氏玄雅)十四世孙忠导氏玄安,逃过一劫的其余12人则在当地汉人杨友旺、杨阿才营救下前往台湾府,由清政府官员安排转往福州琉球馆[7],乘船归国[9][10]。史称宫古岛民台湾遭害事件。此类事件在当时不时发生,按惯例皆由中国政府抚恤并送回琉球王国与日本政府无涉。

日本拿出被害者中有四位小田县(今日本冈山县小田郡)渔民的证据,又追问「贵国既然已知抚恤琉球民,为何不惩办台番?」,毛以杀人者为置之化外的

生番来回应,副岛便言:「生番害人,贵国置之不理,我国有必要问罪岛人,因与贵国盟好,特先来奉告」,毛昶熙回答:「(台湾)生番系我化外之民,问罪与否,听凭贵国办理。」日方便向「无主番界」出兵[11]

白话文就是说:

当时清廷按照惯例拿钱来抚恤那个琉球的岛民了阿,日本就问"你就知道要拿钱来抚恤琉球的岛民,你干嘛不要处罚那边的原住民阿?你们的生番害人你们自己都不管,但我们要对我们的人民负责阿,因为我跟你们是好朋友我才先来告诉你"

毛先生(我不知道是谁,应该是清廷的官员吧)就说:"哎呀~那里的生番干我屁事阿~那里是化外之地人民都听不懂人话,我们也都不管他们的,不然你们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好了吧~"

然后日本就派兵攻打台湾

据小中哥说当初是在九棚那里上面高士佛社做的,高士佛社是牡丹社的一个小社,但当时他们选择攻打的是当时南部的大社也就是我们所称的牡丹社,但其实当时是 高士佛社原住民热心带领难民至社内歇息,并提供晚餐予难民充饥,不料却因语言不通产生误会与敌意,难民或因心理恐惧,隔日集体不告而别,高士佛社民或因不解难民不告而别之举动,猜测恐危害部落安全而由后追杀,致其中54人被误杀

据国际情势来看,其实日本早就想要进攻台湾这大概就是一个借口而已~"反正清朝政府也不管阿,这块地你不要我要,老子就是要打"大概是这样的想法,所以当时日本人从石门登录,在石门发生战役(称石门古战场),后来当然就被打败了,后来牡丹社让斯卡罗的后来的头目潘文杰跟小卓纪笃跟一些其它各方人马出来调停才结束,也因为这次事件所以清朝政府开始重视台湾,后来才有沈葆桢的开山抚番,也才有恒春古城。

 

相关资料也可以参考这儿

https://gushi.tw/%E3%80%90%E5%B0%8F%E7%9A%84%E8%87%BA%E7%81%A3%E5%8F%B2%E3%80%91%E6%BD%98%E6%96%87%E6%9D%B0%EF%BC%9A%E4%B8%80%E5%80%8B%E5%8E%9F%E4%BD%8F%E6%B0%91%E9%A0%98%E8%A2%96%E6%89%80%E7%B6%93%E6%AD%B7%E7%9A%8418/

 

大致上这些都是这次去走瑯桥卑南古道跟上次跟TAAEE去海岸徒步时听的故事~

这次去走古道问了小中哥很多问题,如为何会有牡丹鼻、观音鼻、出风鼻等等,他说是因为鼻就是突出来的地方,后面延著的就是那座山的名字

其实每一个海湾也都有各自的名字,只是我们不会知道了~又或者是九棚那时没有人要来,所以政府就把犯罪的罪犯留放到那里开垦,早期什么都没有

连房子都搭不起来,所以只有简单盖了九个棚子,名称才叫做九棚,但他的古名就是八瑶湾唷!

 

以上资料都是口述跟去网路上找的一些资料,有的可能不是百分之百正确

但我认为是很有趣的历史呢!感觉传奇的色彩都可以写成一本小说了XD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