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注:昨天发的文章《

  既然八旗平等,为何还有擡旗一说?

  》,我主要是依据富察铭安先生的观点而写,富察铭安先生就擡旗问题有专门的文字论述,发这里供大家学习和讨论。

  再谈"擡旗"

  网上,电视剧里,很多人在津津乐道"擡旗"。

  其原因不外乎有很多聪明人,历史上就喜欢为了自己的进身寻找捷径,用较小的代价换取较大的利益。在他们眼里实打实干的是傻子,因之,千方百计的搜寻捷径,钻各种空子,以达自己的目的。

  我家这支是镶黄旗,按说我也应该随帮唱影,因为我家是“上三旗”,并且还是“头旗”。是不当与“擡旗”一说唱反调的。按“擡旗”一说,我家族地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我应该感到自豪。

  但是,我家并非都在镶黄旗,还有隶属正黄旗、正白旗、正红旗、镶白旗等。已知我家隶属有五个旗属。在这五个旗属中,最受朝廷看重的、最显赫的不是“上三旗”,而是“下五旗”中的“镶白旗”一支。是我家最为显赫的一支。那支人出现了两位帝师。“额色黑”赠为太子太师,“福敏”赠于太傅,位置“三公”。后又追赠为“太师”。整个清朝曾经在位的“太师”只有两位:鳌拜、遏必隆两人。由此可见这支人在朝廷中的地位异常显赫。而我家其他旗属的支份则无此殊荣。

  今日,在整理《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时,整理到蒙古旗分。发现“博尔济吉特氏”,其中有一支祖居于“厄鲁特地方”的一大家子人,载入《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中有十六支人,这十六支人同祖、同宗、同祖居地,同是国初来归,并且都有传记,都被封为“轻车都尉”,并且他们之间有父子,有祖孙关系。可是,他们隶属的旗籍却并不相同,除了镶白旗外,八旗他家占了七个旗属。这里会有家族的高低贵贱之分么?

  我还是那句话,如果清朝皇帝脑子没进水,是不可能用“擡旗”来提高某家族地位这个愚蠢的政策,号召文臣不必为国呕心沥血、武将不必战死沙场,马革裹尸。只要想尽一切办法“擡旗”即可。岂不是要自毁江山。

  说文解字:关于《清史稿》中的 “上”字

  清史之“上”字

  近日,阅得《清史稿》。发现文中“上”字用的比例非常之大,一部《清史稿》计五百多万字,统计了一下,其中“上”字,就出现近一万八千次,占全文总字数百分之三。虽然“上”字在汉语中属于高频用字,但在《清史稿》中使用频率,要超出普通书稿很多倍。

  为此,初步整理了一下。在《清史稿》中,“上”字,作为汉语普通应用的,诸如:

  方位词:“城上”、“岸上”、“界上”等用词,不超过一百次;

  数量词:“之上”、“上年”、“上次”、“以上”、“上下”等,总共不足两千次。

  其中“以上”用得最多,但也不足一千次。

  地名词:“上壅”、“上都河”、“上方堡”、“上都城”、“境上”、“上游”、“汶上”、“上都”

  等等。总共不足四百次。其中以“上游”用得最多,接近三百次。

  动词: “上山”、“上城”、“上前”、“上达”、“上书”、“上献”、“上表”、“上尊号”、

  “加上”、“上发”等等。计接近五百次,其中以“上书”用得最多,

  近三百次。

  专用名词:“上元节”、“上帝”等用词不足百次。“上帝”用了五十多次。

  余下的近一万三千多次,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用来做皇上的简称。如:“上语”、“上即位”、“上伐明”、“上帅”、“上曰”、“上至”、“上率”、“上趋”、“上命”、“上出城”、“上攻”、上使”、“上却”、“上报”、“上亦”、“上大举”、“迎上”、“上临”、“上入”、“上遣”、“上闻”、“上著”、“上还”、“上优”、“上书”、“上大”、“上崩”、“上仪表”、“上居”、“上幸”、“上欲”、“上问”、“上以”、“上御”、“上奉”、“上承”、“上谕”、“上云”、“上令”、“上赐”、“上驻”、上谒”、“上制”、“上诣”、“上为”、“上召”、“上阅”、“上亲”、“上闻”、“上巡幸”、“上三旗”等等。当然还有许多。

  这里用的“上”字,再也没有普通“上”字的含义与引申意义,只是皇帝的代名词。以上这些绝大多数基本不是一个固定词。但是,在“上”字前面加上个“皇”字,再连起后面的词语,百分之九十九都是述说皇帝的举动、意愿、行为、状况或所属。在清史中,凡是句首用“上”字开头的语句,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以“皇上”作为主语的句子。

  在清史中,“上”字,除了普通汉语应用外。绝大多数地方都是“皇上”的专用代名词的简称。在这些地方,再也不表示方位名词、数量词、地名词、动词、其他专用名词等等。基本上都是表述,皇帝的举动、意愿、行为、状况或所属。

  用现代白话说,有的句子可以在“上”字前面加个“皇”字,就变成了“皇上”。有的句子还可在“上”字后面加上个“的”字,就成了“皇上的”,标明了该事物是归皇帝所属。虽然天下都是皇帝的,但有很多事物皇帝也不能越俎代庖。

  相对的王公大臣,对于皇帝来说都必须称下臣,或臣下,以示对皇帝的忠心。所以王公大臣所属也都属“下”了。

  因之,凡是用作皇帝简称“上”的地方,只代表皇上。不应再解释、或引申为它用。

  以上为我本人观点,也是我月余来阅读《清史稿》的一点心得。不代表任一方。有谬误之处,敬请高人批评、指点。

  作者富察铭安

  满族文化网出品,转载请注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