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注:昨天發的文章《

  既然八旗平等,爲何還有擡旗一說?

  》,我主要是依據富察銘安先生的觀點而寫,富察銘安先生就擡旗問題有專門的文字論述,發這裏供大家學習和討論。

  再談"擡旗"

  網上,電視劇裏,很多人在津津樂道"擡旗"。

  其原因不外乎有很多聰明人,歷史上就喜歡爲了自己的進身尋找捷徑,用較小的代價換取較大的利益。在他們眼裏實打實幹的是傻子,因之,千方百計的搜尋捷徑,鑽各種空子,以達自己的目的。

  我家這支是鑲黃旗,按說我也應該隨幫唱影,因爲我家是“上三旗”,並且還是“頭旗”。是不當與“擡旗”一說唱反調的。按“擡旗”一說,我家族地位應該是高高在上的。我應該感到自豪。

  但是,我家並非都在鑲黃旗,還有隸屬正黃旗、正白旗、正紅旗、鑲白旗等。已知我家隸屬有五個旗屬。在這五個旗屬中,最受朝廷看重的、最顯赫的不是“上三旗”,而是“下五旗”中的“鑲白旗”一支。是我家最爲顯赫的一支。那支人出現了兩位帝師。“額色黑”贈爲太子太師,“福敏”贈於太傅,位置“三公”。後又追贈爲“太師”。整個清朝曾經在位的“太師”只有兩位:鰲拜、遏必隆兩人。由此可見這支人在朝廷中的地位異常顯赫。而我家其他旗屬的支份則無此殊榮。

  今日,在整理《八旗滿洲氏族通譜》時,整理到蒙古旗分。發現“博爾濟吉特氏”,其中有一支祖居於“厄魯特地方”的一大家子人,載入《八旗滿洲氏族通譜》中有十六支人,這十六支人同祖、同宗、同祖居地,同是國初來歸,並且都有傳記,都被封爲“輕車都尉”,並且他們之間有父子,有祖孫關係。可是,他們隸屬的旗籍卻並不相同,除了鑲白旗外,八旗他家佔了七個旗屬。這裏會有家族的高低貴賤之分麼?

  我還是那句話,如果清朝皇帝腦子沒進水,是不可能用“擡旗”來提高某家族地位這個愚蠢的政策,號召文臣不必爲國嘔心瀝血、武將不必戰死沙場,馬革裹屍。只要想盡一切辦法“擡旗”即可。豈不是要自毀江山。

  說文解字:關於《清史稿》中的 “上”字

  清史之“上”字

  近日,閱得《清史稿》。發現文中“上”字用的比例非常之大,一部《清史稿》計五百多萬字,統計了一下,其中“上”字,就出現近一萬八千次,佔全文總字數百分之三。雖然“上”字在漢語中屬於高頻用字,但在《清史稿》中使用頻率,要超出普通書稿很多倍。

  爲此,初步整理了一下。在《清史稿》中,“上”字,作爲漢語普通應用的,諸如:

  方位詞:“城上”、“岸上”、“界上”等用詞,不超過一百次;

  數量詞:“之上”、“上年”、“上次”、“以上”、“上下”等,總共不足兩千次。

  其中“以上”用得最多,但也不足一千次。

  地名詞:“上壅”、“上都河”、“上方堡”、“上都城”、“境上”、“上游”、“汶上”、“上都”

  等等。總共不足四百次。其中以“上游”用得最多,接近三百次。

  動詞: “上山”、“上城”、“上前”、“上達”、“上書”、“上獻”、“上表”、“上尊號”、

  “加上”、“上發”等等。計接近五百次,其中以“上書”用得最多,

  近三百次。

  專用名詞:“上元節”、“上帝”等用詞不足百次。“上帝”用了五十多次。

  餘下的近一萬三千多次,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用來做皇上的簡稱。如:“上語”、“上即位”、“上伐明”、“上帥”、“上曰”、“上至”、“上率”、“上趨”、“上命”、“上出城”、“上攻”、上使”、“上卻”、“上報”、“上亦”、“上大舉”、“迎上”、“上臨”、“上入”、“上遣”、“上聞”、“上著”、“上還”、“上優”、“上書”、“上大”、“上崩”、“上儀表”、“上居”、“上幸”、“上欲”、“上問”、“上以”、“上御”、“上奉”、“上承”、“上諭”、“上雲”、“上令”、“上賜”、“上駐”、上謁”、“上制”、“上詣”、“上爲”、“上召”、“上閱”、“上親”、“上聞”、“上巡幸”、“上三旗”等等。當然還有許多。

  這裏用的“上”字,再也沒有普通“上”字的含義與引申意義,只是皇帝的代名詞。以上這些絕大多數基本不是一個固定詞。但是,在“上”字前面加上個“皇”字,再連起後面的詞語,百分之九十九都是述說皇帝的舉動、意願、行爲、狀況或所屬。在清史中,凡是句首用“上”字開頭的語句,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以“皇上”作爲主語的句子。

  在清史中,“上”字,除了普通漢語應用外。絕大多數地方都是“皇上”的專用代名詞的簡稱。在這些地方,再也不表示方位名詞、數量詞、地名詞、動詞、其他專用名詞等等。基本上都是表述,皇帝的舉動、意願、行爲、狀況或所屬。

  用現代白話說,有的句子可以在“上”字前面加個“皇”字,就變成了“皇上”。有的句子還可在“上”字後面加上個“的”字,就成了“皇上的”,標明瞭該事物是歸皇帝所屬。雖然天下都是皇帝的,但有很多事物皇帝也不能越俎代庖。

  相對的王公大臣,對於皇帝來說都必須稱下臣,或臣下,以示對皇帝的忠心。所以王公大臣所屬也都屬“下”了。

  因之,凡是用作皇帝簡稱“上”的地方,只代表皇上。不應再解釋、或引申爲它用。

  以上爲我本人觀點,也是我月餘來閱讀《清史稿》的一點心得。不代表任一方。有謬誤之處,敬請高人批評、指點。

  作者富察銘安

  滿族文化網出品,轉載請註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