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因一張圖片陷入巨大的黑洞,視覺中國股票一字跌停。打着維護圖片版權的旗號, 這個平臺平均每天要打15.6起官司,每張圖片索賠2萬元……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 新榜 ID:newrankcn


1



“視覺中國就是個無恥流氓!


4月11日,在一個又一個自媒體行業交流羣裏,人們憤憤地咒罵着,鮮有爲這家中國最大的圖片版權代理交易商辯護者。儘管,這家A股上市公司的言行在現行法律框架內並沒有太大瑕疵。

 

罵聲源於那個黑洞。


就在前一天晚上的21時,經過盛大預告,全球多家科學機構聯手公佈了首張黑洞照片。一時間,在微博、朋友圈、知乎等中國社交網絡和媒體平臺上,衆人皆談黑洞、相對論、愛因斯坦。區別只在於,是轉發一兩篇科普文章,抑或跟風蹭一兩個無傷大雅的熱點玩笑。


此時的視覺中國創始人柴繼軍,肯定沒有想到,自己一手打造並於5年前成功借殼上市的公司,即將在12小時後,遭遇一個巨大的輿論黑洞。


畢竟,這個春天不僅值得全世界天文學家慶祝,其實也是他的好日子——根據2014年公佈的證券市場文件,以柴總爲代表的10位股東將在第二天,也就是4月12日獲準限售股上市流通,約合市值103.30億元。


是的,就在人類迎來首張黑洞照片之後一天,只需要再過一天,柴繼軍和他的視覺中國創業夥伴們,就可以把自己鎖定5年之久的紙面資產,變成一筆可流通可交易可提現的真正財富了!

 

可是,黑洞就是這麼神奇,就選在了這一天爆發,彷彿要讓視覺中國再也無法藉助“合法維權”的加速度,逃出被告們的怒火。


2



和每一次網絡輿論事件相似,這次又是好事者從視覺中國網站上發現了槽點:


一張網頁截圖顯示,視覺中國將這張由科學機構公諸天下的圖片,作爲一件可售賣商品,掛在了自己的網站上,並註明“此圖片是編輯圖片”,警告使用者若想用於商業用途,則需進一步接洽。



這顯然不符合很多人的樸素認知——是啊,昨晚還普天同慶,說這是全人類的重大科學發現,怎麼,睡一覺起來,這張黑洞圖片,就成了需要付費購買的私家財產?那我們昨晚發的那些段子、海報,豈不是要賠上一大筆錢?


真有好事者緊接着就去詢問視覺中國的在線客服人員,對方的回答坐實了猜測。對話截圖顯示,一位比着OK手勢的美女笑吟吟地回答:“價格一般幾百到一千不等。



要知道,昨晚消息公佈後3個小時,僅微信公衆號裏就有超過800篇推送內容是和這張黑洞圖片相關。如果真是涉及侵權,無異於一場圖片版權“災難”。


意外之後,是普遍的困惑:“科學界一般都會傾向於傳播這種偉大成果,很難想像科研機構希望用這個圖賺錢。”


昨晚剛熬夜發佈了《看完黑洞照片發佈會,我簡直要笑死了》並收穫10萬+閱讀量的”畢導“現在是笑不大出來了。


在講述自己的困惑時,這位清華大學博士網紅說:“如果有媒體單純是非商用報道用它配圖,還要被索賠的話,那我覺得不太地道。


3



畢導是名校博士,自然懂得分寸。三表就不一樣了,這位驕傲地自稱“互聯網大噴壺”、“負責吐槽一切”的東北小夥從來就是“炮手”,兩次三番指着鼻子大罵騰訊尚且不在話下,還曾引得馬化騰親自贊賞過問,如今又何懼你小小視覺中國?


15時許,“三表龍門陣”重裝上陣,從陳勝吳廣那裏借來檄文金句,大喝一聲“天下自媒體苦視覺中國久矣”:


“我若引用了‘黑洞照片’是斷然不怕的,因爲我遵守‘歐洲南方天文臺’提出的CC4.0協議就好,‘視覺中國’無權干涉……我比較擔憂的是,'視覺中國'是否太多次刻意混淆如上案例所呈現的版權細節,來'搞定'不明就裏的自媒體……


“在視覺中國的所有維權過程當中,確實有一些情況屬於主觀故意,但更多人收到維權威脅的時候,會驚覺這只是自己的無心之失,甚至有時會覺得只要刪除照片就可以,不需要補交賠償……故而,自媒體或很多企業認爲‘視覺中國’有‘釣魚執法’之嫌。


文中,三表引用了另一篇來自微信公衆號“航通社”的分析,以示“視覺中國”實乃“釣魚執法”之慣犯、惡犯,動輒獅子大開口:


“充滿了刀光劍影,血雨腥風。他們警告的手法十分惡劣,語氣嚴厲,而且基本不給思考機會。感覺就是將每一個盜取他們圖片的人,都像是殺父之仇,奪妻之恨的那種不共戴天的仇人一樣看待。


作爲進一步的證據,三表也提到了當日午後使得輿論黑洞進一步放大的原因:


‘視覺中國’居然將國旗、國徽聲明瞭版權,還言明,如果要商用,請撥打客戶代表電話XXXX。以‘國徽’圖片爲例,頁面‘價格提示’顯示:‘用於內文不低於150元,整版跨頁不低於500元,雜誌封面不低於1000元,商業使用價格另議。’”


沒錯,此時的中國網絡輿論場上,視覺中國所遭遇的咒罵聲,已經穿透了自媒體行業,因爲這組聲明瞭版權和購買費用的的中國國旗、國徽圖片圖形,更多的圍觀議論者湧了進來。


其中有一位,相當有份量,大名“共青團中央”!



4



當日下午15時許,這個在微博上向來非常活躍的官方賬號,看似輕輕地問了句:“國旗、國徽的版權也是貴公司的?並且有意附上了視覺中國的微博賬號,相當於點名問政。


被這樣一個正部級組織稱爲“貴公司”,相信只要是稍微熟悉一點中國輿論生態的圍觀者都能明白,這下,視覺中國麻煩大了!


法律博主唐有訟總結了一下“視覺中國被共青團中央點名是什麼後果”,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後果不堪設想”!


是的,還沒等到“引起高度重視”的有關部門去視覺中國查稅、查合同、查黑惡勢力,一大波各路賬號湧進了共青團中央的微博評論區,跟風責問——看上去甚至比昨晚追逐黑洞時還要踊躍。


其中,海爾、360、百度、鳳凰網等,以各自商標相關圖片圖形在視覺中國網站上的待價而沽爲據,一個接一個地打出問號,直至把這一原本只屬於某個行業的話題,生生頂上了微博熱搜。


在上級組織的感召示範下,一些地方共青團的官方微博賬號甚至玩起了行爲藝術,不僅在評論區裏四處搭話,甚至要在自家頭像上特意加上標識,宣稱要防止被視覺中國盜走。


事既至此,視覺中國已經無可挽回地掉進了一個輿論黑洞。更何況,一些在圖片說明、標籤上有明顯“政治不正確”之處的海外版權圖片網頁也被挖掘出來,呈於衆人面前,招來一輪又一輪的斥責。



5



待到新華社出手,以“衆怒已經爆發了“形容視覺中國此時此刻所墮黑洞時,柴繼軍再也坐不住了。


他此前那段針對黑洞照片版權爭議的迴應——“用此圖蹭個熱點用於公司廣告等商業目的有風險”——現在看來實在沒怎麼照顧到人們的情緒,更不足以回答共青團中央舉着國旗對“貴公司”的質問。


當天18時許,視覺中國決定低頭道歉:


“經網友舉報的視覺中國網站關於國旗、國徽等不合規圖片,經查該圖片由視覺中國簽約供稿人提供,視覺中國作爲平臺方負有審覈不嚴的責任,爲此深表歉意!我們已對不合規圖片做了下線處理,並將根據相關法律法規持續性地加強審覈,避免類似情況發生。感謝廣大網友的監督!特此致歉!”


道歉有用嗎?這個問題,恐怕沒那麼容易回答。


能得到的答案是,晚間,視覺中國官方網站已經無法打開,而那些從證券市場殺來的聲音,則在熱烈猜測明天解禁百億市值的視覺中國,會不會因爲這一個降臨在前夜的黑洞而陷入跌停。例如,“港股那點事”就在咬牙切齒地詛咒:“流氓最合適的去處,是監獄。


6



其實,視覺中國之所以在事發之初相當篤定是有原因的。

 

作爲中國當下最大的圖片版權代理交易平臺,這家公司在過去幾年中憑藉符合法律規定的維權行爲獲得了業績增長,並且成功地使得一批自媒體選擇與其簽約,批量購買圖片。


從授權程序上來說,黑洞照片本來只不過是視覺中國每天新增海量版權資源中非常普通的一張。


下面這個視頻解釋了這張照片的來源。



根據科學家們的說明,這張照片是根據8臺分佈於南極洲、歐洲、美洲及夏威夷的射電望遠鏡的觀測數據整合而來,天文學家們用了5天給黑洞“拍照”,又用了2年把這張照片“洗了出來”。


“這肯定不是單獨的攝影作品,從Katie Bouman在TED的演講《怎樣拍攝一張黑洞的圖片》分析,我傾向於認爲屬於圖形作品,或者是圖形和攝影的一種結合。但無論如何,屬於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上海大邦律師事務所律師熊磊之介紹說。


他認爲,“目前來看這張圖可能是最開始科學組織已經授權很多家機構來用,包括了複製權和信息網絡傳播權。就是這個圖你們可以用,甚至做一下精度的壓縮,只要不改變圖本身。從目前的信息判斷,可以判定,整個相關科學組織放棄了從這個照片中牟利、或禁止別人使用的權利。


也就是說,黑洞照片是有版權歸屬的,但到底歸屬誰呢?


從外媒發佈的報道來看,照片的版權方主要爲EHT(事件視界望遠鏡)、NSF(國家科學基金會)和ESO(歐洲南方天文臺)。而法新社、視覺中國受權代理其著作權。


事實上,4月11日視覺中國的一系列迴應中,也對版權歸屬問題進行了說明。


上午,視覺中國方面向虎嗅迴應版權歸屬問題時談到,他們沒有權利、也不會維護這張圖片的使用權,這張圖片是該研究機構向全世界大批量分發的,他們並沒有得到獨家授權。


所以,儘管有關黑洞圖片版權歸屬的爭議此時已經沸沸揚揚,當天下午16時左右的視覺中國,仍然不知“大禍臨頭”,而是繼續發佈了這個只顧着“警告他人”的聲明:



7



總而言之,視覺中國在堅持着自己是多麼的“合理合法”:


1. 圖片的授權來自歐洲天文臺,視覺中國從法新社獲得了代理版權;


2. 視覺中國沒有獨家授權,也不會對圖片的使用權進行追究;


3. 按版權方的說法,圖片可以免費用,但要商用必須聯繫歐洲南方天文臺;


4. 網友以個人名義發佈,只要不惡意詆譭、歪曲事實,不需要授權;


5. 自媒體使用可能會有法律風險(因爲可能涉及商用,可能會被版權方追責)。


可口可樂,麥當勞是他們的


中科院院士武向平在接受財新網採訪時的表述,從側面也佐證了視覺中國的立場:“黑洞圖片一旦發佈了,就是全世界可以使用的,媒體上也可以看見,只要標註是哪裏來的就可以。


但是,三表都說了,“天下自媒體苦視覺中國久矣”;新華社都說了,“我們尊重版權保護,但如果打着版權保護的幌子做起了生意,怕是不太合理”。


對了,最最重要的,共青團中央站在國旗國徽下對“貴公司”的追問,還一直沒停呢!


在所有冷嘲熱諷視覺中國的名人中,張穎是特殊的一個。這位著名的投資人在9個多月前,就曾經在微博上,怒斥視覺中國的商業模式,是“漫天要價”、“勒索”,並立下FLAG:等着吧,總有一天……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如今連10個月都用不着。所以,4月11日下午,緊跟共青團中央的旗幟,張穎立刻轉發,來了句“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視覺中國的。


路虎,特斯拉是他們的


8



做人啊,最怕的就是招惹宿怨。或許,視覺中國有一萬個理由證明自己的合理合法,但衆怒從來懶得理會那些,只記得你的“喫相”有多麼難看,你的言行有多麼“流氓”。


更不用說,作爲中堅力量的自媒體,只期待利用這次難得的機會,在有關圖片版權的博弈中獲得一些輿論籌碼。


和柴繼軍一樣,從媒體人轉型爲上市公司創始人的牛文文發佈了一條朋友圈,應該是暗指此事:


“一家長期無視公衆情緒的壟斷公司,實際上已是在危險中裸奔,可惜公司及其創始人往往還在自恃模式無敵科技創新甚至上面有人等等狹隘自大認知,對隨時可能到來的危機等閒視之。



Facebook,IBM是他們的


暫且放下鬱結已久的公衆情緒,回到圖片版權市場本身。

 

既然這張黑洞照片的版權問題並不複雜,視覺中國也確實擁有圖片的官方代理權。爲什麼還會犯了衆怒,以致被人“挖墳”?


一個重要原因是拍攝圖片這件事越來越平民化了,以前拍攝圖片需要付出巨大成本,需要專業的設備,進入特定的地方,報社還要專門設立攝影記者這樣的工種。但今天人人都有手機攝像頭,除了少部分藝術類的攝影,拍照尤其是那種記錄下現場的所謂編輯類照片,已經‘祛魅’了。以前是付費購買那些專業人士的專業設備和專業技能,但現在大家會覺得不就是一張照片,我也能拍,憑什麼你要賣那麼貴。”一位長期跟蹤圖片版權市場的人士說。


此外他認爲,另一個原因是肖像權和物權的缺位。


視覺中國也承認,自家網站上有大量圖片並沒有獲得拍攝對象的肖像權和物權,結果是,作爲拍攝內容的核心主角並沒有收取費用(因其是公衆人物等),但這些只是按了快門的拍攝者及其代理商卻大行收費,有“喧賓奪主”之感。


連韓國也是他們的


9



回到視覺中國的發家史,還關聯着職務作品“以公謀私”的原罪。


一些媒體機構的攝影師,以其工作便利拍攝的圖片,其版權應屬於機構,但事實情況下,這些攝影師私下將圖片交由視覺中國等代理商銷售,個人得利。


另有一些類似會議聘請的商業攝影師,也有意識地利用組織方的信息不對稱,一邊收取拍攝費用,另一方面又將圖片版權自行對外銷售。


視覺中國的商業模式建立在圖片較之文字的唯一性上,以及圖片的存儲成本和搜索成本較高的問題上。本質上,這類圖片版權公司是效率撮合平臺,除了視覺中國,還有東方IC、全景等,維權也都是他們的盈利方式之一。


一邊是符合現行法律的版權生意,一邊是對廉價圖片日益旺盛的需求,何時、以何種方式能從黑洞中走出,目前尚不可知。


還是人民日報說得好:“當版權保護成共識,沒有人否認攝影作品有著作權。問題在於,著作權是否真成立?平臺有沒有淨化版權池?商業模式是否經得起推敲?避免版權保護陷入‘黑洞’,與提倡版權付費一樣重要。”


比三表還要調皮,中共中央機關報的微博賬號在說這段深夜寄語時,開了個“不敢配圖”的玩笑——



46歲蘇有朋飆淚喊話小虎隊:30年了,我還在等你!

給300中國精英獎學金和綠卡,是美國的“文化侵略”?

劉強東再惹爭議:一個背叛妻子的人,背叛員工算什麼?



五味印象

讓心智與品味同在 本文圖片源自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