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营销活动其实都在做这样一件事:怎么让用户快速感知你的品牌,并在脑海中形成认知,从产品的基本功能到感性共鸣,从认知到认可,最后到价值观的认同。形成认知之后,还要建立多重通道,用尽可能多的方式触达用户,满足他的需求,和用户建立联系,并最终去触动他的行为。

在整件事上,我们应该要去思考的是降低消费者认知成本和行动成本,这也是营销活动的关键问题所在。

用户在刷朋友圈的时候看到一篇介绍你们产品的文章,被极具诱惑性的标题吸引了,一时好奇便点了进去;

或是某次下班路上,看到某品牌投放在地铁站里那些铺天盖地的广告……

认知产品是第一步,如果当用户无法对产品本身充分理解的时候,往往再多的曝光也缺乏效果,后续的行为就无法进行。

如果你是一个新品牌,大众对你是陌生的,别人从来没有接触过你,凭什么选择你呢?这时你就需要去改变用户认知(对产品从不知道到知道,从无感到好感)。。

用户第一次看到一个产品时,在决定是否购买之前,其消费心理的演变过程。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产品?

认知是行动的基础,若用户对你的产品一无所知,则购买的可能性极低。而第一点就是为产品打造「核心卖点」。通过突出「核心卖点」可以迅速帮助用户建立起对产品的基础认识,激发他的购买欲望。

我为什么要买?

每个人买东西,都会有一个心理账户,你要别人买你的东西,其实就是要给他一个购买理由来满足这个账户。

绝大多数情况下,用户不关心你的产品,只关心自己。

有时候我们把产品说得天花乱坠,用户都无动于衷,是因为他不想知道你的产品是什么,只关心自己能从中获得什么。

对于我们做运营的来说,帮助用户购买合理化,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会不会用了没效果?

说白了就是为产品寻找背书,将其他平台的权威形象转嫁到自家品牌或产品,让消费者信任感更强,决策更快。

其他人用了效果如何?

用户在购买一件物品时,往往会考虑很多因素,但其中用户最大的顾虑就是这个东西是不是真的那么好啊?

人们会更相信与自己相同的人的经历,可以利用一些人群对用户产生影响,从而让用户更愿意相信和接受某产品。

大部分营销人员已深谙其道,比如利用人们的从众心理。另一方面,好的产品会说话,一款好的产品是可以自己召唤用户的。

非要现在买吗?

我们最后的临门一脚了,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击破他的最后一道防线,促使用户完成购买行为。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