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營銷活動其實都在做這樣一件事:怎麼讓用戶快速感知你的品牌,並在腦海中形成認知,從產品的基本功能到感性共鳴,從認知到認可,最後到價值觀的認同。形成認知之後,還要建立多重通道,用儘可能多的方式觸達用戶,滿足他的需求,和用戶建立聯繫,並最終去觸動他的行為。

在整件事上,我們應該要去思考的是降低消費者認知成本和行動成本,這也是營銷活動的關鍵問題所在。

用戶在刷朋友圈的時候看到一篇介紹你們產品的文章,被極具誘惑性的標題吸引了,一時好奇便點了進去;

或是某次下班路上,看到某品牌投放在地鐵站裏那些鋪天蓋地的廣告……

認知產品是第一步,如果當用戶無法對產品本身充分理解的時候,往往再多的曝光也缺乏效果,後續的行為就無法進行。

如果你是一個新品牌,大眾對你是陌生的,別人從來沒有接觸過你,憑什麼選擇你呢?這時你就需要去改變用戶認知(對產品從不知道到知道,從無感到好感)。。

用戶第一次看到一個產品時,在決定是否購買之前,其消費心理的演變過程。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產品?

認知是行動的基礎,若用戶對你的產品一無所知,則購買的可能性極低。而第一點就是為產品打造「核心賣點」。通過突出「核心賣點」可以迅速幫助用戶建立起對產品的基礎認識,激發他的購買慾望。

我為什麼要買?

每個人買東西,都會有一個心理賬戶,你要別人買你的東西,其實就是要給他一個購買理由來滿足這個賬戶。

絕大多數情況下,用戶不關心你的產品,只關心自己。

有時候我們把產品說得天花亂墜,用戶都無動於衷,是因為他不想知道你的產品是什麼,只關心自己能從中獲得什麼。

對於我們做運營的來說,幫助用戶購買合理化,是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

會不會用了沒效果?

說白了就是為產品尋找背書,將其他平臺的權威形象轉嫁到自家品牌或產品,讓消費者信任感更強,決策更快。

其他人用了效果如何?

用戶在購買一件物品時,往往會考慮很多因素,但其中用戶最大的顧慮就是這個東西是不是真的那麼好啊?

人們會更相信與自己相同的人的經歷,可以利用一些人羣對用戶產生影響,從而讓用戶更願意相信和接受某產品。

大部分營銷人員已深諳其道,比如利用人們的從眾心理。另一方面,好的產品會說話,一款好的產品是可以自己召喚用戶的。

非要現在買嗎?

我們最後的臨門一腳了,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擊破他的最後一道防線,促使用戶完成購買行為。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