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车基本是按照下面的流程制作出来的:

设计总监接到上级指令确立设计任务,设计部门的设计师们一起头脑风暴。这个时候会有很多不同的草图被制作出来。

然后设计总监会从各个方案中开始筛选出相对靠谱的进行下一步推进。当然了,这些草图会是整车的轮廓线条也可能是某个局部的设计创意。经过几轮讨论、修改之后,最终只会留下一个设计继续推进并成为最终的定稿。截至目前,一切还都是「纸上谈车」。

然后就是电脑建模阶段。电脑模拟之前的草图设计,生成数字化模型。精确的数据能够让下一步的工作效率更高,因为之后需要将电脑模型制作成实物。不过在这过程中,还会进行进一步的修改,调整车身比例。比如车轮的尺寸,车身与车顶的高度比例等。设计团队会根据实际用车的需求来调整车身比例。值得一提的是,概念车草图上的设计尽管非常好看,但是如果原封不动地把草图上的车身比例制成实物的话,车里面是做不下人的。即便能坐进去,车子的大小也会很奇怪的不是和正常使用的。

在电脑建模工作向前推进的同时,还有另一组人在进行工程开发动作。就是如何把这个设计作品做出来。有了样子了,他们开始研究的就是制作工艺和流程方面的东西了。当然了,首先他们会做个简单的小的油泥模型出来。再往后,就是越来越大直到1:1比例的油泥模型了。

最后就是更伟大的工作了,把它的「内脏」也充实起来。这里开始,主机厂的其他团队也就开始介入了。动力、传动、悬架……直到最后成为一台能动的概念车。

(文/图 优信)

优信车生活 查看官方网站 让拥有好车变得更简单!

概念车这个东西,就按字面理解嘛,就是概念车……

怎么制造出来的,有汽车公司是自己做的,也有直接送模型或者图纸发给手工作坊打造的,这种手工作坊很多在义大利,一抓一大把。

2005年的 Ford Iosis Concept 就是 Ford 的设计师做造型,愚大利作坊做出来。

1、仅表达外形设计的,这种概念车只是一个表皮,里面可以是任意的结构搭出来,在外面做出造型即可,这种概念车基本车窗一抹黑,里面什么也看不见。

2、仅表达造型设计的,并完成了内饰的,这种概念车也就一外形,与上面的类似。

3、有一些可以开的概念车,基于现有平台搭一个造型上去,或者能开也只是里面有个小电机,基本上也是随便搭出来,不是真的做车一样的流程。

以上部分我只是了解,具体的资料手头没有,抱歉……

以下为偏题内容……

主流观点承认的世界上最早的概念车是Harley J. Earl同志在1938年做的Buick Y-Job,也就是一个做了造型,能稍微开一开,但是不会大批量生产的车。这个车当时引起轰动主要是因为它的造型比较激进,隐藏了前灯,保险杠夸张地镀铬并且包围了整个车头,夸张的车体线条和鼓包,还有车体上的镀铬饰条,这些元素一直延续到了通用五十年代的设计上。

Buick Y-Job

一般意义上的概念车主要有以下几种:

1、量产车型预热

这个是最无聊的,量产车型预热这一块占各大车展的大部分,比如有宝马最近的M135i和1999年的Z9(当然Z9另外一个重要作用是表达整个公司旗下产品未来几年内的发展方向)。

这块国内的上汽乘用车玩得很溜,每年来一个概念车,来年或者隔几个月上市,用概念车提前吸引一下眼球什么的……

M135i

Z9

MG5 Concept

W2 Concept

2、展示发展方向、表达品牌理念与想法

宾士的F系列最为代表。不为生产,不为量产车型预热,就是表达自己产品或者品牌的理念,表达自己对于汽车工业产品发展方向的想法,间或吸引一下公众眼球。主要是用来实验公司内部较为前沿的产品理念,也可以在公开后测试一下公众的反应。

不过这个也可以分为纯玩概念钱太多,以及真的展示接下来几年的发展方向,纯玩的比如宝马那时候的GINA,前面说到的Y-Job就是展示发展方向用的。

F700

F400

GINA

3、测试公众反应

这个的话,各小型跑车制造商最喜欢玩,如果目标客户群表示很喜欢,于是就量产了,大牌厂商也玩,比如大众的那一坨Concept+字母。

比如AstonMartin前几年出的Lagonda SUV概念车。

Lagonda SUV

VW Concept R

4、设计公司主动献殷勤,整车企业也乐意照单全收

这个纯粹是设计公司找不到活干,或者整车企业觉得明年车展没有像样的概念车去吸引眼球了,于是两个巴掌就拍响了。比如那一坨愚大利设计工作室的作品。

Bertone Pandion

5、不入流设计师主动献殷勤,国内脑残网编照牌全收

一般这个有国外高校毕业生毕业设计、不入流设计师参加小型设计比赛、不入流设计师随手涂鸦等等途径造成,都不是车厂原作。

但是国内脑残网编,为了吸引流量,于是就有了一个个不知所云的《XX新车谍照曝光》、《XX品牌概念图首次流出》这种有如八卦杂志的标题,比如以下这个:

脑残网易网编:

《奥迪A9确定为一款四门超跑车 首张效果图曝光》


 相信大多数车主都看过不少概念车,概念车在小编印象中都是造型奇特超出人们平时所想像的。那么这些概念车到底是怎样造出来的呢?今天就带大家看看雪铁龙一款概念车的制造过程。

  

  概念车的车身一般都是由人工用材料切割打磨而成的,并且整个车身都是由许多细小的部分组成。这样做可以让车子的外型有更多的变化而且更加美观。

  

  图中为雪铁龙概念车设计组装团队正在安装车头挡风玻璃,之所以概念车只有一辆是因为它的造价非常的高昂而且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要比一般的汽车要多,每家汽车制造公司推出一辆概念车背后都需要一个强大的设计团队。

  

  图中为车轮毂设计师正在对车轮进行测量调试,为了让展出的概念车达到最完美的状态车身上的每一个部分都有一个专门的设计师或工程师负责。大至引擎小至车灯,足以看见其专业性。

  

  图中为喷漆师正在对车子的油漆进行检查。雪铁龙公司的概念车设计团队在全世界算得上的比较顶级的,虽然在汽车市场的地位没有宝马奥迪等车那么高。

  

  图中为在车展上展示的雪铁龙概念车,经过十多位设计师和工程师数月的努力一辆漂亮的雪铁龙概念车就这样完成了。


概念车的设计不用考虑实际制造过程中的工程问题或成本问题。既然名字都叫概念车了,那就是给你看看概念用的,用以明确设计方向。

而实际生产中,会为了满足各项要求或指标乃至法规对设计进行更改。亦或者为了量产的成本或者品控等原因优化设计。这过程中,工程师和设计师往往要经历漫长的口水战。对话大致内容如下,给大家感受一下:设计师:这样好看!工程师A:这样零件形状太复杂,制造难度太大,根本不可能做出来!设计师:那好吧,我改改。(出第二版设计)设计师:这样好看!工程师B:你这样设计车内空间太小了!达不到总布置的要求啊!设计师:那好吧,我再改。(出第三版设计)

设计师:这样好看!

工程师C:哇塞,你居然弄了个隐藏式车门把手,这个成本太高啦,而且不方便日常使用啊!设计师:好,我改(含泪)(出第X版设计)………………………………当然,之间还有这种对话:工程师A:终于搞定了!工程师B:不行,你这个面搞成这样我这个零件摆不下了!工程师A:好,我改(出第N版设计)工程师C:不行啊,你这改完我的零件没法安装啊!工程师A:你俩自己吵去!工程师B:C你快去改!工程师C:不行啊,B你改吧!(输的那一方出第N+1版设计)…………………………………说得简单点,概念车是设计师们做的。而你能买到的量产车是经过工程师们修改后的概念车。概念车:量产车:大家来找茬--------------------------------------------------------------------------------------------------------------------------当然,还有一类概念车,完全是用来装X的,比如这个:

我之前看过一个视频,概念车也是根据实际车型大小制作,只是没有钢结构,而是通过3D列印制模,镂空镶嵌钢结构而成的,内饰这是类似于样机形式做的样车,但是基本功能都存在,只是无法体验到真车的舒服和操作感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