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25克黑麵包打贏的列寧格勒保衛戰

黑麵包是從德國到東歐,一直到俄國。各國士兵們的基本口糧。這種黑麵包跟我們現在蛋糕店裡賣的不是一種東西,混合了小麥在磨粉過程中被碾下來的皮層、胚芽、糊粉層及少量胚乳等麩皮。

所以這東西有點酸,還有點鹹。最好配點砂糖,肉或者魚才喫得下去。中國人第一口吃這種東西,感覺都是:「這麵包餿了!」

二戰期間,蘇聯平民一度每天只有300克黑麵包,士兵則有500-700克,蘇軍的黑市價是兩塊手錶換一整條黑麵包。而一條黑麵包可以供應8-10人喫一天。在供應不暢的時候,一條黑麵包是10個戰士一天的口糧。

在極端情況下,比如決定二戰東線戰場攻守易勢的 列寧格勒保衛戰期間,長達半年多的時間,列寧格勒市民平均每人只有125克黑麵包供應,這是什麼概念?二戰後被抓到西伯利亞幹活的日軍戰俘供應是每天350克,還喊喫不飽呢!

二,吸煙的軍隊打敗了沒煙抽的軍隊

要是問蘇聯士兵,有什麼比黑麵包更重要,那大概最多的士兵會回答是煙草了。香煙於士氣的作用是明顯的。比如「士兵們忍受著列寧格勒煙草的短缺,所有的替代品都被用上了,例如蛇麻草、幹楓葉,用盡一切辦法來保證部隊的煙草供應。這對士氣的影響顯而易見。很少有士兵會同意用手中的煙草交換巧克力。煙草在他們心中高於空運來列寧格勒的壓縮食品、、甚至在戰鬥中,士兵們也要找機會抽煙。(吸幾口開一槍)

蘇聯發的不是我們今天的捲煙,而是真正的煙草,俄國人用報紙或者別的紙自己手工製作成可以吸的狀態。

與盟國相反,由於希特勒本人反感吸煙,對配給士兵香煙不熱心,而德國戰爭期間獲得海外煙草也困難,所以德軍配給煙草總不多,士氣很受影響,戰爭後期德軍只有到處撿煙屁股抽。

今天的人可能對這無法理解,飯都不喫不飽,隨時要死了怎麼還想著吸煙?事實上,吸煙是一種讓士兵們暫時忘卻戰場上的血肉地獄的「抽離現實」的辦法,熟悉的煙味能讓他們想起開戰前的美好生活。最終,抽煙的斯大林、丘吉爾和羅斯福指揮著他們的「煙槍」們,打敗了不抽煙的希特勒和他手下無煙可抽的軍隊。

三,二戰美軍最大的敵人:神祕肉

神祕肉(Mystery Meat)其實就是午餐肉,二戰期間美軍選擇了斯帕姆午餐肉作為部隊的主要肉食來源。這東西在口味挑剔的美軍看來口味單調,幾乎沒有肉味,只含有碎豬肩肉,食鹽,糖和亞硝酸鈉,只到2009年纔在配料里加入了土豆澱粉改善口感。

由於這東西運輸簡單,保質期長,烹調方便,最關鍵是很便宜,於是二戰美軍一日三餐都喫這個,對於習慣了美國高品質生活的美國人來說,連喫這東西幾年讓人感覺要發瘋。前線的美軍士兵們搞不清楚到底是什麼肉才能做得這麼難喫,於是發明瞭很多詭異的傳說,稱之為「神祕肉」。還被美國士兵傳說是戰場上最可怕的東西,僅此於得淋病。

當然,這種看法僅僅限於挑剔的美國人。對於歐洲各盟國士兵來說,如英國,蘇聯人來說,這東西是難得的美食,更別提亞洲了。比如韓國著名美食「部隊湯」,就是韓國人撿美軍喫剩下的午餐肉罐頭,做成的大雜燴慢慢發展出來的。

四,羊羹,愛喫糖的日軍沒有它就開始打敗仗。

今天中國人拿出日軍的食譜來看,通常都覺得這實在太豐富了。日本士兵的伙食標準明顯高於普通日本人,基本相當日本國民富裕人家的水平。除了有大量肉類作為副食外,同時還提供了適合日本人口味的醃菜,味增,甜食等各種東西。日軍甜食種類眾多,包括奶糖,水果糖,飴糖,巧克力,果凍,柿餅,水果罐頭,煉乳,羊羹等等。

羊羹:用紅豆與麵粉或者葛粉混合後蒸制,以豆類製成的果凍狀食品

有不少羊羹還隨著關東軍的覆滅流落到了蘇聯,不過蘇聯士兵搞不懂這是啥東西,有的居然拿這個擦皮鞋。

雖然紙面上日軍喫得很好,但其實這些配給,大多數時候士兵都喫不到,因為日本陸軍跟前面我們講的美軍和德軍相比,在機械化方面更落後一些,後勤運輸總是跟不上軍隊行進的速度,據說在東南亞日軍隨身帶著6天口糧,所以攻勢往往也只能持續數天,像不像朝鮮戰爭中志願軍的「星期攻勢」?其實一點不奇怪,志願軍配備的汽車也不多。

日軍一般的配給,更多的還是採取「現地自活」的方法,就是搶劫,當地能搶到什麼就喫什麼,這招在中國大陸人口稠密的農村和城市行得通,但當日軍把這種中國戰場的」成功經驗「應用到叢林密集的東南亞或南太平洋地區時,樂子就大了……

日軍野戰時最常見的飲食,還是隨身攜帶的精米,餅乾,罐頭肉,鹽和醃菜等等。

日軍的戰鬥力可以說跟軍糧補給有很大關係,當一支日軍的甜食配給斷絕的時候,基本可以說這支日軍就快完蛋了----------蘇聯人進攻前部分關東軍已經開始喫不上大米,開始啃玉米麪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