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中我们聊了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程,这篇文章中我们聊聊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内容。

人类是动物的一种,要想生存就需要从自然界中获取我们需要的物质。人类同其它动物不一样的是,人类不只获取自然界能够直接使用的东西,比如木头、水果等,人类还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将自然界中不存在的东西创造出来,比如利用化学合成可控制备各种新的物质。人类这种从自然直接或间接获取所需物质的能力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生产力。

这种从自然中直接或间接获取所需物质的过程通常不是一个人完成的,而是作为一个群体完成的,从原始人类的群居生活到现代社会的社会化大生产无不如此,我们通常也把人类从自然获取所需物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称为生产关系。而这种在一定生产力基础上形成的生产关系及其发展的规律就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生产关系是人们从自然直接或间接获取物质过程中形成的,所以通常可以分为四个环节即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

对于生产环节,政治经济学是只描述这种现象,没有做深入分析,而生产能力的提升通常是交给自然科学完成的。人类发展科学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升生产力,所以最新的生产力一定是从科学技术中来的,因此才有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说法。

对于消费环节政治经济学也讲的较少,不是消费不重要,我们一切的活动都是为了消费,而是把消费环节融合到了分配和交换中讲了。

分配和交换是政治经济研究的主要对象,其中又以分配为最主要的,所以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政治经济学是研究分配问题的。其实这个结论也适用于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也是研究分配的学问,只不过两者的立论基础不同,西方经济学研究的立论基础是按照生产要素进行分配,而政治经济学的立论基础是劳动价值论,即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所以要按照劳动贡献进行分配。

虽然我是彻头彻底的无产阶级,也同意劳动价值论,但是也不完全同意老马给出的分配方案,为什么生产资料参与分配是不合理的?的确,工人在按照生产要素分配中处于被动地位,这种被动地位产生的原因我认为有两个:第一是工人由于没有足够的生活资料,在同生产要素所有者进行谈判的时候没有办法长期坚持;第二是工人是分散的,并且是相互竞争的,虽然其它生产要素离开工人是没有办法自己产生价值,但是工人这种分散性和相互竞争性导致了没有办法获得很好的分配结果。这种被动地位的解决有两种方式,第一种就是马克思提出的生产资料归公有制,这样自然能够解决工人的这种被动地位,但是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谁去分配,如何有效管理公有的生产资料,如何促使人们保持劳动的动力?很多问题的解决是违背人性的,可执行性并不强。还有一种方式是工人Lianhe起来,形成可与生产要素抗衡的力量,达到离开工人,生产要素也无法产生价值的程度,我倒是第二种方式的可行性更强,即保证了生活的公平,也保留了大家奋斗成为有产阶级的动力。

以上为个人愚见,虽然认为老马提出的解决方案不好,但是这并不影响老马对资本主义的精辟分析,也不影响我们学习老马的方法来看懂这个世界。

老马的政治经济学中关于分配的研究,我认为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研究的是已经存在的资本主义是如何分配的。马克思以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为基础,详细分析了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分配体制:工人通过工资获取劳动价值的一部分价值,其余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按照自己控制的生产要素,如货币资本、土地等进行分配。并研究了在这种分配体制中资本是如何一步步变大,最终走向灭亡的。

这一部分是政治经济学的精髓,为我们看清楚社会问题的本质提供了非常好的思路,后续学习中会仔细介绍这部分内容。

第二部分,研究的是按照价值来源应当如何进行分配的。这部分是第一部分逻辑的继续,马克思推导了资本主义灭亡后,生产资料会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归集体所有,而广大劳动者会依据需要获得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也就是共产主义社会。这部分是推导,逻辑可行,但违背人性,不具有可行性。

从下一篇开始,我们进入具体内容学习。

声明:本文首发公众号:身边的政治经济学。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身边的政治经济学。一起学习政治经济学,并用政治经济学解读每天发生在身边的事。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