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中我們聊了政治經濟學的發展歷程,這篇文章中我們聊聊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內容。

人類是動物的一種,要想生存就需要從自然界中獲取我們需要的物質。人類同其它動物不一樣的是,人類不只獲取自然界能夠直接使用的東西,比如木頭、水果等,人類還通過自己的智慧和勞動將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東西創造出來,比如利用化學合成可控制備各種新的物質。人類這種從自然直接或間接獲取所需物質的能力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生產力。

這種從自然中直接或間接獲取所需物質的過程通常不是一個人完成的,而是作為一個羣體完成的,從原始人類的羣居生活到現代社會的社會化大生產無不如此,我們通常也把人類從自然獲取所需物質的過程中所形成的人與人、人與物的關係稱為生產關係。而這種在一定生產力基礎上形成的生產關係及其發展的規律就是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對象。

生產關係是人們從自然直接或間接獲取物質過程中形成的,所以通常可以分為四個環節即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

對於生產環節,政治經濟學是隻描述這種現象,沒有做深入分析,而生產能力的提升通常是交給自然科學完成的。人類發展科學技術的目的就是為了提升生產力,所以最新的生產力一定是從科學技術中來的,因此纔有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說法。

對於消費環節政治經濟學也講的較少,不是消費不重要,我們一切的活動都是為了消費,而是把消費環節融合到了分配和交換中講了。

分配和交換是政治經濟研究的主要對象,其中又以分配為最主要的,所以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政治經濟學是研究分配問題的。其實這個結論也適用於西方經濟學,西方經濟學也是研究分配的學問,只不過兩者的立論基礎不同,西方經濟學研究的立論基礎是按照生產要素進行分配,而政治經濟學的立論基礎是勞動價值論,即勞動是創造價值的唯一源泉,所以要按照勞動貢獻進行分配。

雖然我是徹頭徹底的無產階級,也同意勞動價值論,但是也不完全同意老馬給出的分配方案,為什麼生產資料參與分配是不合理的?的確,工人在按照生產要素分配中處於被動地位,這種被動地位產生的原因我認為有兩個:第一是工人由於沒有足夠的生活資料,在同生產要素所有者進行談判的時候沒有辦法長期堅持;第二是工人是分散的,並且是相互競爭的,雖然其它生產要素離開工人是沒有辦法自己產生價值,但是工人這種分散性和相互競爭性導致了沒有辦法獲得很好的分配結果。這種被動地位的解決有兩種方式,第一種就是馬克思提出的生產資料歸公有制,這樣自然能夠解決工人的這種被動地位,但是存在很多問題,比如誰去分配,如何有效管理公有的生產資料,如何促使人們保持勞動的動力?很多問題的解決是違揹人性的,可執行性並不強。還有一種方式是工人Lianhe起來,形成可與生產要素抗衡的力量,達到離開工人,生產要素也無法產生價值的程度,我倒是第二種方式的可行性更強,即保證了生活的公平,也保留了大家奮鬥成為有產階級的動力。

以上為個人愚見,雖然認為老馬提出的解決方案不好,但是這並不影響老馬對資本主義的精闢分析,也不影響我們學習老馬的方法來看懂這個世界。

老馬的政治經濟學中關於分配的研究,我認為可以大致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研究的是已經存在的資本主義是如何分配的。馬克思以勞動價值論和剩餘價值理論為基礎,詳細分析了以私有製為基礎的資本主義社會的分配體制:工人通過工資獲取勞動價值的一部分價值,其餘的剩餘價值被資本家按照自己控制的生產要素,如貨幣資本、土地等進行分配。並研究了在這種分配體制中資本是如何一步步變大,最終走向滅亡的。

這一部分是政治經濟學的精髓,為我們看清楚社會問題的本質提供了非常好的思路,後續學習中會仔細介紹這部分內容。

第二部分,研究的是按照價值來源應當如何進行分配的。這部分是第一部分邏輯的繼續,馬克思推導了資本主義滅亡後,生產資料會適應社會化大生產的要求,歸集體所有,而廣大勞動者會依據需要獲得所需要的生活資料,也就是共產主義社會。這部分是推導,邏輯可行,但違揹人性,不具有可行性。

從下一篇開始,我們進入具體內容學習。

聲明:本文首發公眾號:身邊的政治經濟學。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身邊的政治經濟學。一起學習政治經濟學,並用政治經濟學解讀每天發生在身邊的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