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医生和教师编制问题目前正在被不断提及。事实上,在医疗及教育这两个领域,国内的情况非常奇特。这两者目前都是属于事业编制,但是教师明显更事业一些,因为教师的收入直接是从行政拨款的,医疗就有点怪异,一边说是财政拨款,一边又要医院自己创收,事实上非常像国企。说是要市场化,又非常不市场,某些老百姓来看病,说是人民医院为人民,似乎可以不交钱就看上病,真把人民医院当成了父母。医疗人员的流动性非常差,一方面是编制束缚,一方面国家掌控了医疗评价体系,收入也由国家说了算,而不是交由市场去决定,医生评价体系跟日常行医完全不搭,医生自主性非常差,医院让干什么就得干什么,看什么样的病人也无法自主决定,更无法自主定价,真正交由市场去判断医生该收多少钱,所以那些名医,大医也收非常少的诊疗费,致使小医生完全没有立足之地。不管什么伤风感冒,疑难杂症全民一窝蜂涌入大医院,各种检查,各种治疗一哄而上。一方面看病的人麻烦,治病的人同样麻烦,看病的人认为看病难,找专家难,等待时间长,付费高,就医环境差,治病的人同样麻烦,天天待在如同菜市场一般的环境中,不厌其烦解答患者疑问,想著各种治疗方案,一天看上百来个病人,要是一不小心遇到一些人格有问题的,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至于医院管理层这个行政系统,也就是官僚机构的分支。另外第三方的医疗保险机构,也就是一种行政分支机构,最诡异的是,这些不太懂行或者完全的外行成为了医疗领域的管理者,处处干涉医生的医疗活动,什么药品比例,什么均费,什么床位使用率,医保扣款,检查,考试,每个在医院工作的人大概都明白。事实上,医疗这个行业非常特殊,一边是普通大众难以理解的专业领域,一个普通人虽然对自己的身体健康会非常关注,你要真拿出100多本基础医学的书籍让他去读,估计他早就吓跑了,但是因为对于自身健康的关注,有些人还很喜欢按照自己的臆想跟大夫理论各种专业问题,让真正的医生哭笑不得。

目前的医疗离真正的市场化还非常远。很多方面都不是市场化的,虽然在卫生保障这个领域,市场有它失灵的地方,但是目前的医疗现状绝对是市场和统筹经济都不佳的产物。在该市场的时候不市场,在该统筹的时候又市场了,造成了医疗行业一片混乱的结果。首先,一个成熟的医疗市场,有买方,有卖方,根据需求及卫生服务品质来决定医疗服务的价格,其实是由市场决定价格。而目前买方想花钱买专家号子,却要找黄牛,而卖方不得不根据国家的定价来出售医疗服务。虽然天天在说要提高诊疗费价格,但是诊疗费又非常的全国统一,虽然在某些地方可能会上调一些,但差异并不是很大。根本无法体现医生本身知识及经验的含金量。医生的编制问题其实是与此挂钩的,因为有编制,所以得按照医院的要求来,收费什么的跟医生个人没有直接联系,看起来是旱涝保收,非常安全,但是其实是在混年资,既没有动力去提高真正的技术能力和水平,又因为医院管理和医保的要求使得治疗也多处受限,难以提高真正的技术能力,除非你保证所有的医院管理和医保机构对于医疗真正在行,都是业内专家水平。其次,买方和卖方都有权利决定交易是否进行下去,对于治疗来说,双方的意愿也是很重要的,在双方建立了信任和尊重的关系前提下,医疗服务能更好得进行,治疗效果也会比较好。医方根据病人的病情评估来做进一步的处理,超出自己业务能力和范围的可以告诉患者至其他医生处就诊,假如患者的预期高于医生的治疗范围及能力,医生也可以建议让患者寻求更高一级的医生的治疗以达到患者的期望。而患者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和治疗需求选择看哪一个医生,选择去哪一种医院,与医生达成治疗联盟。在市场的作用下,可以避免一部分的医患纠纷。尤其是某些医生根本不知道他要什么,以为进入医院就万事大吉的患者及其家属。患者更多得参与到医疗选择及治疗方案的讨论和选择中来,提高了患者的自主性和决定权及知情同意,同时也需要患者及家属为治疗的风险和后果买单,免得患者因为花了钱还达不到他想要的效果,或者做了他不需要的治疗或手术,医生开了他不想吃的药物而造成医疗纠纷。第三,医药分家,药房应该独立成为一个企业,而非医院的某个部门,可以进驻医院,为医院提供药品服务,医生根据自己的技术和医疗服务及市场需求定价,提供医疗服务,患者可以拿著处方到任何一家药房或药店买药。但是这个又要有前提就是药品要全面实施国家统筹管理,根据药品成本进行定价,由专业人士进行药品质量监管,而非市场化,以免老百姓拿到假药或者药品制造机构把某些药物定价虚高或者某些药物因为历史原因定价过低而没有药厂生产。第四,让管理更专业。医院的管理有独特的地方,专业的职业经理人来进行医院的运营似乎比政府机构的管理人员更有效。市场化情况下,医生是独立而专业的技术人员,医生可以作为独立的个体来行医,也可以作为医院的合作者,雇佣专业的职业经理人来管理医院,避免行政干涉医疗局面的出现,也使得医院的管理更专业化。另一方面,医疗作为高风险行业,需要设立医疗风险的保险,作为有自主权的独立执业的医生,可以选择参加医疗风险的保险,并且医疗风险保险机构同时可以提供医生的法律保障。第五,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疗保险应该分层,让患方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及经济能力来选择合适的医保,医保不能支付的情况需要医疗保险公司或机构与患者说明,而不应该由医生来进行解释说明,可以印发专门的手册给患者,标注该医保不能进行医保报销的情况,增加透明度,患者在进行选择时可以跟医生商议治疗方案。第六,市场失灵的地方,比如医生的培训和医生的评价体系,目前医生的培训和评价体系其实是很糟糕的,医生的行业协会如同工会组织一般弱得看不见影子。患者评价是一方面,但是因为这是一个专业领域,完全由患者评价也并不合理,但以论文升职称也造成了买卖论文市场的繁荣,这就需要一个真正强有力且有公信力的医师协会来进一步开展,一方面也是医疗行业自我净化的需求,一方面也是医疗行业自我提高的需求。医生的培训可能在一线城市有所开展,在其他地方培训则很可能就流于形式。使得医生的自我成长之路充满了艰辛。在当前的环境下,培训是需要国家补贴的,假如按照国外的情况,是很难让真正高质量的人才投入医疗行业中的。另一个市场失灵的地方是那些低保,困难人群,有医疗需求,但难以负担医疗费用,这也是需要国家统筹补贴的地方,在基本的医疗保障上,甚至可以全额报销,当然基本医疗保障不是保障万无一失,一旦患者或家属因为接受基本医疗而出现并发症或者结局不佳来找公立医院赔偿,可直接由法律判定不支持其主张,避免医闹现象的横行。基本医疗只保障基本,如抢救,急症手术,可制定专业化治疗流程,按照流程操作报销,或者一些治疗效果明确,治疗方案及疗程明确的疾病,如感冒,生育小孩,或者一些有公共危害的疾病,比如某些传染病,流行病,寄生虫病,重性精神疾病等等就需要国家制定专门的政策来进行,而不是保障更高端的要求。避免了一些人想著用基本医疗保险,实践上却要求用贵重药物,高档药物。这也需要医保市场的彻底分化。目前国内的医疗需求是多样化和多元化,多层的,但是提供的服务是单一的,平面的,医疗体制是单一而单调的,医生编制和医疗的其他方面的联系甚广,假如光是在取消编制方面下功夫,而不去改变其他问题,那就只有鬼才知道中国的医疗之路会走向何方!

之所以写下此文,是有感于在医疗改革这种事情上,有好多患者的声音,政府的声音,唯独,很少听到医生这个医疗主体的声音,也许医生想的只是太忙了,既然无法去改变,那就只能去适应,或者,只能希望将来有一天,医生能真正回归到医疗中去,或者等到这个行业真正沉没的时候,改变也会随之而来。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