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约1000字,阅读需3分钟

尽管不愿意看到,但是中美贸易战还是来了。

3月22日美国宣布对600亿美元中国出口商品征收关税,很快中国宣布对美中止减让产品清单,涉美对华出口约30亿美元。

目前,国内舆论场对这个话题的解读,大都是一些专业理性的声音,然而在互联网上还出现了一些诡异的想法。一部分网民认为需要强烈还击,甚至要跟对方一决雌雄,誓言要打赢这场贸易战,也有一些国人又开始妄自菲薄,认为中国的反制措施会不会弱了一些,人家500亿你30亿,看上去好像不太对等。

在北京时间“锐评”看来,这些观点恐怕误解了“贸易战”的实质,将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关系理解成了市井街头的打架逻辑。

首先应该明白一点的是,贸易战没有赢家,这也是中国一直强调不愿意打贸易战的原因。

所谓贸易战,就是利用高筑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限制别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同时又通过倾销和外汇贬值等措施争夺国外市场,最直接的结果就是贸易量会被压缩。比如美国人原来买一件中国货是800美元,现在就得1000美元往上了,哪国老百姓也不是冤大头,结果就是买的人少了。

因此,打贸易战从整个国际经济贸易层面看,势必导致贸易流通不畅,贸易成本增加,贸易量下降,连带造成一系列经济不利影响。这对于世界经济都存在不利影响,对于美国人和中国人也都不是什么好事,尤其是美国大批跨国企业要蒙受损失。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商务部在回应时称贸易战“不利于中方利益,不利于美方利益,不利于全球利益”。

从这个角度说,根本不存在“打赢”的说法,只能说是美国开启了一个非常不好的先例,中国只是选择了“奉陪到底”。

第二个需要明确的是,打贸易战从来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并没有采取过激反应的原因。

从美国政府打贸易战的目的看,表面上目标是逆转目前的对华贸易逆差,以提振美国经济并解决其国内一系列问题。不过稍有经济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这个想法是非常荒谬的,实际上在美国国内也有一片反对声响起。

而中国接招的目的则跟美国不同,是为了维护中国的合法利益,这就使得中国在采取反制措施时,一方面要考虑如何“精确打击”,使得美方明白贸易战不但不能使中国屈服,反而会给自己造成巨大损失;另一方面又要考虑本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稳定,不能意气用事地乱打一起,以至于影响本国经济发展。

如果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目前的反制手段,似乎数量、范围上跟美国采取的贸易战手段不对等,但其实足以表明中方的态度,也展示了中方可以采用的措施和手段。

这样做的目的,既要告诉美方中国有牌可打,又不能一把把底牌全打出去,可谓收放自如。这跟市井上打架一旦动手就豁出去玩命显然不是一套逻辑。

而在接下来的博弈中,如果美方辩明利害悬崖勒马,中国这一套动作既收到成效又没有给本国经济造成太大负担;如果美国一意孤行,闭着眼睛跳悬崖,中国自然有后招应对,管叫他讨不了便宜去。

但中国最终的目的,并不是在比拼贸易战手段中出口恶气,也不是为了显示自己的经济有多么禁折腾,而是用反制手段告诉美国这种贸易战并不能拿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促使双方的经济关系回到正轨,通过谈判解决经济领域的分歧,最终为中国赢得更加良好的国际经济环境,也促使世界经济向着更具活力的方面发展。

文/北京时间评论员 梁千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