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报【张潼】

4年前,《屠杀》英文版未斩断柯文哲的市长路;4年后,《屠杀》中文版能否在年底首都市长拦截柯P,还无法论定,讽刺的是,这本书先成了一面照妖镜,因2014年曾积极为柯辩护的简余晏、姚立明等人,现竟称柯的作为「令人沉重」、「回答避重就轻」,究竟是之前识人不明?还是如今双方翻脸,白的就能说成黑的?

2014年选举前,英文版《屠杀》因内容被发现指涉柯文哲带病人到大陆进行器官捐赠等情事,当时国民党以此打击对手柯文哲选情,最后柯提出作者葛特曼的律师函,证明清白。

现在旧案因吴祥辉卷土重来,妙的是蓝、绿阵营皆冷处理,反倒是柯昔日竞选伙伴或重要幕僚,如前竞选总干事姚立明、前竞选办公室发言人简余晏,相继跳出来攻击柯文哲。

简余晏在脸书上自称看完《屠杀》翻译全文后,对于整个情况感到震惊、沉重,原来4年前仅看过部分译文是被片断化,柯文哲当初提到往返大陆,原以为只是为了叶克膜,「今天才知道叶克膜与活摘法轮功器官有关。」

姚立明更公然在政论节目上「揭露」,4年前竞选办公室针对此事开会时,柯文哲对于有没有做书中所指涉的行为,「没有针对事实回答」,还批柯「2014年没有直接回应,现在2018年也还是不愿意讲」。

不过,谁都可以质疑柯文哲,独独这两人可是当年最佳「助选员」。最令外界费解 ,如果姚立明与简余晏现在的指控合乎情理,是否意味4年前2人对事实都未多加探究,一味替柯文哲护航?既然如此,2人要不要对当初错误的「背书」道歉?抑或是姚立明与简余晏认为,既已与柯文哲分道扬镳,所谓的事实也可以昨是今非?

葛特曼的《屠杀》,虽再度引发器官移植疑云,但它也却让官场现形记真实上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