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在骨科遇到几个小病人,都是各种各样的环扎伤,有的皮开肉绽、血肉模糊,有的更是伤深口阔、显露白骨,都让人触目惊心,详细了解了其中两个患儿的病因,一个让人惋惜,另一个却让人“气不打一处来”。小编决心一定要提醒广大家长,为了孩子的健康,千万仔细认真,还有就是要告诉广大家长(尤其是生活在偏远地区的家长)封建迷信不可取,土法医疗也多考虑啊!

案例一:无心之失,让人惋惜

宝宝(化名)的妈妈是位初产妇,生活在山区,又恰逢冬季,宝妈心疼宝宝将包被裹得严严实实,由于缺乏照顾宝宝的技巧和知识、疏于观察,清洁护理不仔细,将自己的长发丝不慎缠绕于宝宝的右足足趾上,很长时间都未能发现,而险些将宝宝的足趾“割掉”。

周六,宝宝来到我院骨科求诊。妈妈哭着拉着医生的手,“娃大前天开始大哭大闹,使劲蹬腿,娃她奶叫邻居来看了一下,摁了摁肚子,量了个体温,觉得没啥大病”,到了前天,娃哭的撕心裂肺,还蹬腿,妈妈觉得不对,就带着去镇上的诊所看,脱了连脚裤才看到趾头肿起两个那么大,镇上诊所没法处理就让去县里医院,“昨天在县医院,大夫说情况特别严重,孩子又太小,他们对这个缠绕伤也处理不了,让赶紧抱到你们医院,不然脚指头就完了”,“求求大夫了,娃这么小,连走路还不会,要是没有脚趾头,以后咋活啊!”

这是已经清理创口,并将外层头发剥离后拍摄的,刚解开纱布时,场面更血腥更惨烈,极容易引起不适,小编就不贴出来了...

妈妈的哭诉引来了大批其他患儿家属围观,当骨科医生打开包裹孩子右足的纱布,场面触目惊心,瞬时间嘈杂的现场被“冻结”了似的,随后响起的是其他家长受到惊吓后的尖叫。

送入手术室时拍摄

经检查,发现宝宝的右足第3趾足趾被头发丝缠绕多圈,第4趾半圈切割,足趾末端血运较差,整体肿胀,且出现皮肤割裂,伤口较深,在无菌条件下试图取出发丝,但部分发丝缠绕太密太紧,已经“完全嵌入”肉里,几次尝试均以失败告终。

骨科团队只好将宝宝送进手术室,在麻醉下进行发丝取出,术中发现,发丝已将皮肤软组织彻底割裂,直至骨表面,肌腱尚未切割,周围软组织水肿明显,已经出现感染表现。不幸中的万幸是宝宝趾端尚未完全发黑坏死,通过手术和系统的后续治疗,孩子的足功能可以恢复,未来行走将不受影响。

手术中“最难”的那几根头发和已经被勒坏死掉的组织

术后应家长要求,骨科医生将挑断取出的发丝向宝宝的父母展示,妈妈痛苦流涕,因自己的粗心大意造成宝宝承受如此痛苦而悔恨不已。

最终去掉头发和坏死组织后花花的右脚

术后经过几天的抗感染治疗和定期换药消毒,宝宝的脚趾才最终保住,得到“完美拯救”。

延伸阅读:婴幼儿环扎伤

软组织环扎伤是新生儿及小婴儿中较为常见的意外伤害疾病之一,在寒冷的冬季,尤其居住于偏远山区的群体,为了使新生儿保暖,较少打开包被,更换衣物,更不用说仔细检查孩子的四肢,因头发丝或包被的线头将手指或足趾缠绕至伤,更有甚者,即于清洁干燥,人为的将橡皮筋环扎袖口或裤脚保暖,导致环扎伤的发生。还有一部分用于固定尿片的环扎带是导致发生软组织环扎伤的重要因素。甚至还有一部分家属用土方法——将头发丝、缝线或金属丝缠绕于多指或缠绑于胳膊和腿上,企图用此方法治疗多指或矫正腿型、臂型,均是引起环扎伤的原因。

警告:下图均为环扎伤,可能引起不适,请谨慎浏览!

<<<滑动浏览更多>>>

案例二:封建迷信,害人不浅

和宝宝的脚趾病情相似,家住边远山区的花花(化名)的手指也受到了环扎伤,但是,原因竟然是妈妈发现3个月大的她手指一直“蜷缩着”,尤其是左手中指看着像是一直在“用力蜷缩”尤其明显,这在当地迷信传说中有“孩子走不远(容易夭折、早亡)”的噩兆,为了“化解灾祸”也出于对孩子的担心,妈妈让家里人去咨询邻里,学来了一个“辈辈相传”、“据称灵验”的“土方法”。

后来在闲谈中了解到,还有令人更担忧的事——当地还有通过发丝缠绑“治疗多指、并指”的“土方法”,很多当地人还把这样的方法当做“科学治疗”...

正确治疗多指、并指(↓点击浏览↓)

为了孩子能躲避“凶兆”,手指能尽早伸直,家人选择了“土办法”,用妈妈的头发丝紧密缠绕孩子“蜷缩最严重”的左手中指,并“严格依照”要求打上好多结。

花花的伤口深可见骨,特别惨烈,就不放照片了...

同样是无法“简单处理”,最终只能走上手术台。虽然最终手术成功,保住手指,但是花花要承受远比宝宝更严重的痛苦,需要经历更漫长的恢复期。

我以为现在都9102年了,封建迷信离我们很远了,大家也不会轻信“土办法”,其实,还有一些孩子不断深受其害...

父母看着花花的手,眼泪止不住的流,“我要知道娃会成这样,打死我也绝对不敢这么做!”、“我恨不得把自己的头发完全剔除,变成尼姑!”

延伸阅读:抓握反射

很多观众看到这里会问,那么孩子“蜷缩着”手指这是一种病么?

在去年秋天某明星在某博发出一张强行掰开婴儿指头的摆拍照片,就曾引起过相关讨论,很多人是从这时候才开始认识“抓握反射”这个词,和这个词背后的含义。

抓握反射(grasping reflex)又称握持反射,也称达尔文反射。将手指或笔杆触及婴儿手心时,婴儿会马上将其握紧不放,抓握的力量之大,甚至足以承受婴儿的体重。这是新生儿生来就有的无条件反射,是每个健康孩子都应该会的“先天技能”,这种反射在第1个月增强,随后逐渐减弱,到3-4个月(少数发育迟缓的宝宝6个月)时消失,被随意的抓握代替。只有当孩子出生后没有抓握反应,或者孩子长到4-5个月(少数发育迟缓的宝宝到6个月)以后抓握反应没有消失,才成为“问题”,才需要去做相应的检查。

这个生理反应是所有灵长类动物的保命技能,千百年进化而来,紧紧抓住自己的母亲才能更有机会活下来。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握紧的小拳头对于婴儿来说,是在展示“先天带来的”求生欲。

强行“矫正”孩子的抓握反射,用外力硬掰直或者通过缠绕强行拉直,后果可能比你想象的更严重,少数甚至可能造成终生的伤痛。

一位观众在该明星某博下发的图,并介绍了自己的经历...

总结,照顾婴幼儿应当科学而细心:

科学就是不迷信、不尝试“土方法”,当发现(或怀疑)孩子有症状或存在问题时请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细心就是照顾婴儿不能只管“吃喝拉撒睡”五项,需要随时观察孩子反应、每天清洁(并检查)孩子身体避免孩子受到意外伤害,定期进行儿童体检、发现疾病及时诊疗,才能保证孩子茁壮健康成长!

得知其他宝宝因为家长麻痹大意或者封建迷信受到如此伤害,宝宝也想哭啊~55555~

● 素材:孙超楠

● 照片:孙超楠(少量照片来源于网络)

● 编辑:倪李

1、

2、

3、

5、

医学知识

3、

4、

5、

点击浏览▼

4、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