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来说:

杜康与洛阳的关系密切,传说杜康就是夏朝的国君仲康,而洛阳就是夏朝的首都。后世的魏武帝「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也是在洛阳吟的;再后来的「刘伶醉酒」,也是在洛阳龙门附近喝了杜康酒所衍生出来的;

从商标来说:

洛阳的是《杜康》;陕西的是《白水杜康》,而且「白水」2字印的特别小,明显是想山寨误导消费者。至于洛阳杜康夺取商标失败的事情,陕西方面也被商标局勒令要求必须《白水杜康》4字联用。

@@@@@@@@@@@@@@

关键点来了:

陕西白水,山寨商标,钻空子,这个还能忍,不能忍的是,居然还开始编造历史抢起杜康酒文化了。

从陕西白水官方网站,到大量被陕西网友篡改的百科可见,他们把一本清朝的《白水县志》上与杜康同名的汉朝人,移花接木到夏朝酒祖身上,所以杜康堂而皇之的成了陕西人,看下面的《白水县志》原图↓

这种篡改手法,不是第一次,也绝对不是最后一次!


品牌固然重要,品质其实才是最重要的。

杜康无疑是几千年的一块金字招牌,自从曹操横槊赋诗之后,由曹操代言的杜康酒就已经可以说算是家喻户晓了。毕竟有曹操这位大名人推崇备至的三国著名商标,肯定比你重新起个名字的效益要来的快的多。况且,自有史以来,中国第一个白酒驰名商标就是杜康,比杏花村和兰陵美酒郁金香还早了五百年。杏花村和兰陵酒的各位不要喷我,这里仅指的成诗时间,跟酒的早晚没有关系。别到时候搞的我杜康商标调解的事还没解决,又来个汾酒的问题。

那么你拿到这个商标后,如果胡搞乱怼,照样避免不了死路一条的。可以想想这些年死了多少老字号。虽然说很多老字号是因为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节奏而消失。但这里面相信也有很多是因为不注重品质而销声匿迹的。比如说三鹿奶粉,没出问题前,那可是大型企业,头上顶的光环足以砸晕好多人。但是你不好好珍惜,一样的玩完。

常喝酒的人都知道,浓香型白酒开瓶会有股特有的粮香味。请各位网友自己回忆或者拿瓶酒打开闻闻,有几个有那种香味的。也可以倒几滴在手心里,搓干后放鼻子底下嗅一嗅,纯粮酒闻著是一种酒香,且经久不散,而勾兑酒有刺鼻的味道。纯粮酒喝过后,跟你对面说话没喝酒的人几乎闻不到你的酒味,而勾兑酒让人闻著就是刺鼻的臭味。

那么问题来了,大家都知道酒的利润很高的,高粱、小麦、大麦、豌豆等是做浓香型白酒的主要原料。这些粮食大都是一块多钱一斤,加上酒曲和粮食,基本合三至四斤粮食出一斤酒,再加上人工等费用,一斤酒的成本大约在十块钱左右。先抛开那些动辄几百上千的名酒不说,卖几十块钱,厂家利润也是很惊人的呀!

可是,这么高的利润,为什么要用酒精勾兑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不外乎两个方面。

第一,现在人为了追求健康,听一些厂家忽悠说低度酒不伤身。其实这个说法是有问题的。不管你是高度还是低度酒,只是在饮用时感觉低度酒没那么辣口难咽,该伤的还是要伤。而且低度酒必须要加水降度,但是直接加水后的酒会浑浊,所以只能是先把水加到酒精里面,然后再兑入原酒,这样才能保持酒水清澈透明。从这点来说,酒度越低,你喝到的酒精越多。

第二,产能不足。假设某大型名酒厂,他的发酵池有一万个,每个池子一年最多可以生产不超过两吨原酒。而国内有一万个发酵池的厂家屈指可数,绝对不会超过十家。那么这几大名酒厂年销售量多的达几十万吨,少的也好几十亿的销售收入。这样的酒是怎么来的,大家都心知肚明。

只有让消费者明白了好酒和劣质勾兑酒的各种区别和感受,才有可能杜绝勾兑酒。只是,靠酒精生存和麻醉的各个厂家会这么做吗!

所以呢,回到开篇那句话,商标固然重要,但是品质才是最重要的。只是,过度包装,税负以及人工成本等原因,如果都做纯粮酒的话,普通老百姓似乎又消费不起了。更别说存放五年十年的原酒损耗和资金场地等费用了,价格确实不是一般平头百姓能消费的,除非你留个披肩发还差不多。

如果您是中产阶级,喜欢喝酒又想喝到真正的纯粮酒,还不想多花钱,那么可以关注并私信我。

杜康,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酿酒始祖」, 民间有多种传说,汉《

说文解字

》载杜康始作秫酒。又名

少康

,夏朝国君,今洛阳人。明《伊阳县志》载:「汝阳城北五十里杜康仙庄有杜康庙,建于魏,盛于唐,明末遭劫,康熙五十年重修。

或有清《

白水县志

》记载:「杜康,字仲宁,汉朝人,生于陕西白水,善造酒。[1]

因杜康善酿酒,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

孔颖达

疏引汉应劭《世本》:「杜康造酒,」后世因以「杜康」借指酒。 [2][1][3][4][5][6]
  • 本名杜康
  • 别称

    少康

  • 所处时代黄帝时期/夏朝/汉朝
  • 民族族群华夏族
  • 出生地洛阳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