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來說:

杜康與洛陽的關係密切,傳說杜康就是夏朝的國君仲康,而洛陽就是夏朝的首都。後世的魏武帝「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也是在洛陽吟的;再後來的「劉伶醉酒」,也是在洛陽龍門附近喝了杜康酒所衍生出來的;

從商標來說:

洛陽的是《杜康》;陝西的是《白水杜康》,而且「白水」2字印的特別小,明顯是想山寨誤導消費者。至於洛陽杜康奪取商標失敗的事情,陝西方面也被商標局勒令要求必須《白水杜康》4字聯用。

@@@@@@@@@@@@@@

關鍵點來了:

陝西白水,山寨商標,鑽空子,這個還能忍,不能忍的是,居然還開始編造歷史搶起杜康酒文化了。

從陝西白水官方網站,到大量被陝西網友篡改的百科可見,他們把一本清朝的《白水縣誌》上與杜康同名的漢朝人,移花接木到夏朝酒祖身上,所以杜康堂而皇之的成了陝西人,看下面的《白水縣誌》原圖↓

這種篡改手法,不是第一次,也絕對不是最後一次!


品牌固然重要,品質其實纔是最重要的。

杜康無疑是幾千年的一塊金字招牌,自從曹操橫槊賦詩之後,由曹操代言的杜康酒就已經可以說算是家喻戶曉了。畢竟有曹操這位大名人推崇備至的三國著名商標,肯定比你重新起個名字的效益要來的快的多。況且,自有史以來,中國第一個白酒馳名商標就是杜康,比杏花村和蘭陵美酒鬱金香還早了五百年。杏花村和蘭陵酒的各位不要噴我,這裡僅指的成詩時間,跟酒的早晚沒有關係。別到時候搞的我杜康商標調解的事還沒解決,又來個汾酒的問題。

那麼你拿到這個商標後,如果胡搞亂懟,照樣避免不了死路一條的。可以想想這些年死了多少老字號。雖然說很多老字號是因為適應不了現代社會的節奏而消失。但這裡面相信也有很多是因為不注重品質而銷聲匿跡的。比如說三鹿奶粉,沒出問題前,那可是大型企業,頭上頂的光環足以砸暈好多人。但是你不好好珍惜,一樣的玩完。

常喝酒的人都知道,濃香型白酒開瓶會有股特有的糧香味。請各位網友自己回憶或者拿瓶酒打開聞聞,有幾個有那種香味的。也可以倒幾滴在手心裡,搓幹後放鼻子底下嗅一嗅,純糧酒聞著是一種酒香,且經久不散,而勾兌酒有刺鼻的味道。純糧酒喝過後,跟你對面說話沒喝酒的人幾乎聞不到你的酒味,而勾兌酒讓人聞著就是刺鼻的臭味。

那麼問題來了,大家都知道酒的利潤很高的,高粱、小麥、大麥、豌豆等是做濃香型白酒的主要原料。這些糧食大都是一塊多錢一斤,加上酒麴和糧食,基本合三至四斤糧食出一斤酒,再加上人工等費用,一斤酒的成本大約在十塊錢左右。先拋開那些動輒幾百上千的名酒不說,賣幾十塊錢,廠家利潤也是很驚人的呀!

可是,這麼高的利潤,為什麼要用酒精勾兌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不外乎兩個方面。

第一,現在人為了追求健康,聽一些廠家忽悠說低度酒不傷身。其實這個說法是有問題的。不管你是高度還是低度酒,只是在飲用時感覺低度酒沒那麼辣口難咽,該傷的還是要傷。而且低度酒必須要加水降度,但是直接加水後的酒會渾濁,所以只能是先把水加到酒精裡面,然後再兌入原酒,這樣才能保持酒水清澈透明。從這點來說,酒度越低,你喝到的酒精越多。

第二,產能不足。假設某大型名酒廠,他的發酵池有一萬個,每個池子一年最多可以生產不超過兩噸原酒。而國內有一萬個發酵池的廠家屈指可數,絕對不會超過十家。那麼這幾大名酒廠年銷售量多的達幾十萬噸,少的也好幾十億的銷售收入。這樣的酒是怎麼來的,大家都心知肚明。

只有讓消費者明白了好酒和劣質勾兌酒的各種區別和感受,纔有可能杜絕勾兌酒。只是,靠酒精生存和麻醉的各個廠家會這麼做嗎!

所以呢,回到開篇那句話,商標固然重要,但是品質纔是最重要的。只是,過度包裝,稅負以及人工成本等原因,如果都做純糧酒的話,普通老百姓似乎又消費不起了。更別說存放五年十年的原酒損耗和資金場地等費用了,價格確實不是一般平頭百姓能消費的,除非你留個披肩發還差不多。

如果您是中產階級,喜歡喝酒又想喝到真正的純糧酒,還不想多花錢,那麼可以關注並私信我。

杜康,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釀酒始祖」, 民間有多種傳說,漢《

說文解字

》載杜康始作秫酒。又名

少康

,夏朝國君,今洛陽人。明《伊陽縣誌》載:「汝陽城北五十里杜康仙莊有杜康廟,建於魏,盛於唐,明末遭劫,康熙五十年重修。

或有清《

白水縣誌

》記載:「杜康,字仲寧,漢朝人,生於陝西白水,善造酒。[1]

因杜康善釀酒,後世將杜康尊為酒神,制酒業則奉杜康為祖師爺。

孔穎達

疏引漢應劭《世本》:「杜康造酒,」後世因以「杜康」借指酒。 [2][1][3][4][5][6]
  • 本名杜康
  • 別稱

    少康

  • 所處時代黃帝時期/夏朝/漢朝
  • 民族族羣華夏族
  • 出生地洛陽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