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时代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 博物馆和美术馆是否已经不再重要呢


我想了半天没看出这个问题的逻辑来,为啥互联网时代能得出博物馆不再重要的结论呢?这两方面又不冲突。

看了几条回答和评论,觉得题主可能不了解博物馆的基础常识,看图片、隔著展柜观看和上手完全是三个层次的体验,不可顺向取代。

而互联网时代和博物馆是能够相互结合的:

1.网路社会的信息也是博物馆的收藏对象,譬如大英博物馆收藏英国女作家的电子邮件,美国某博物馆收藏电子游戏,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windows操作系统等等;看好未来出现所有藏品均是网路社会产物的专题性博物馆;2.博物馆同样可以用互联网技术提高自身服务的效率,譬如近来被热炒的「智慧博物馆」概念。

去看些好一点的展你就会觉得亲眼看到的东西跟你隔著显示屏去看一个东西的感受不一样。我有次去看展看到一副曾梵志的画真是很受震撼……

好的,我不装逼,受震撼的原因是的画幅真他妈大……高度几乎占了整面墙,我找了半天实在没找到那幅画……当然不只是大,颜色也很漂亮丰富。(虽然例子举的很烂,但是我只是想说明隔著显示屏你根本无法感受到油画颜料堆叠以及大画幅能带给你的魅力与震撼!)


看网上的图和看原画是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举个例子,蒙特利安的格子,站在原画前你才能看到那横平竖直的线条格子其实大显功力。许多油画家在绘画时甚至会考虑光线打到隆起的颜料块上传到人眼的差异。你看莫奈的睡莲,可能只是一堆颜色,站到三米的画布前你才会被震撼到吧。网上有许多几十兆甚至几百兆的油画,但即使是谷歌艺术计划拍的能看清笔触的高清油画也及不上你站在真品面前万分之一的震撼。

以前上初中的时候,每天中午都会固定听评书,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隋唐演义》。对里面很多情节至今都印象深刻。

去年国庆节的时候去昭陵博物馆,没想到竟然看到了程知节(程咬金)碑,当时就目瞪口呆,有一种穿越历史的感觉。。

另外,在昭陵博物馆本身就位于「牛鼻子老道」徐茂公的墓。在网上看再多的图片,都无法比拟面对实物时直面历史的感觉。
在博物馆看到实物的震撼是互联网无法给予的,四羊方尊、后母戊方鼎、莲鹤方壶看到实物之后会觉得远比之前看照片的感受震撼,有些器物的体型大小看照片是感受不出来的,只有现场看才能体会。

另外就算现在有些博物馆、美术馆在网上开设了电子游览系统,和在现场看的效果还是相去甚远。


嗯,作为刚半步迈入这个行业的菜鸟。我觉得题主对博物馆和美术馆的理解有偏差。事实上平时我们看到的展览,只是博物馆和美术馆日常工作的一部分。首先,博物馆美术馆日常还承载著文物和艺术品的收藏整理,归类保护,研究等工作,这对于我们的文化和历史研究、保护有著极大的作用,法律上还讲求物证呢,艺术品及文物就是人类文化的物证,这是虚拟的互联网无法做到的。其次艺术界的各类交流活动也是需要它们参加的,我们看到的展览实际上并不只是艺术品的展出。整个策展过程,从联络艺术家,确定地点,宣传,艺术品的摆放,灯光简介的布置,印制手册,开幕到闭幕。。。为了使展览达到最佳效果,期间要投入无数的人力物力,有无数的知识需要掌握和运用,在这期间产生的人与人之间面对面文化交流活动是互联网无法取代的。

再有,很多博物馆面向大众的活动不只是展览一项,讲座,研讨会,甚至教育(比如卢浮宫学院),多元化的活动能使我们从多方面了解自己生活的世界。

最后,就像大家说的一样,站在大师作品面前感受到的和你在虚拟网路上看到的是完全两种感觉。有些细腻的笔触,颜料的层叠,泥塑的质感,瓷器与青铜器的质感,那是一根小小的数据线完全无法传送的。再加一句,如果网路能取代博物馆和术馆,那为什么近几年艺术品收藏的热度持续不断?大家不如坐在电脑面前看看就好了。-----------菜鸟答题,若有谬误,敬请指正
不可能的事

对啊。也不用去旅游了,windows 桌面壁纸就行了,您还可以上太空呢

那啥,人家说互联网就是浮躁,我原本还不信呢
题主为何有这样的想法!互联网再发达,你要去哪看真东西?!呵呵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