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敢於承認自己有這樣的問題。其次要多練習,如果你在學校,可以參加這一類的社團,如果在公司,就要每次逼著自己站起來講話,不要害怕出醜,但是也不要挑戰對自己太難的場景。當然最有效的方式是參加Toastmasters俱樂部,然後堅持下去。要克服這個問題,其實只有一個辦法,就是站起來講話,沒有其他的途徑,即使在俱樂部裡面,也是要通過練習才能克服。

還有一個就是多練習,你如果按照每講三分鐘(上台講話),就練習最少一個小時(剛開始的時候),那麼你的恐懼心理會減輕很多(另加:如同士兵第一次上戰場肯定會緊張,但是手裡有槍至少不會那麼害怕)。還有,大部分人上台其實都緊張,我現在也是,但是不去過度擔心的話,別人看不出來自己緊張,而且就算是被人看出來也沒什麼,套用郭德綱老師相聲裡面說的:丟臉就是不丟臉(上去講得不好也比不敢上去強),如果抱著這個心態就不會那麼緊張了。回復完這個留言後,我自然又想起這個話題:我是如何克服演講恐懼?

(這裡說的演講恐懼,不只是包括演講,還包括在陌生環境下站起來介紹自己,主持會議,組織活動並講話,做團隊培訓和分享等)

我一直是一個內向的人,與其說是內向,不如說自己因為從小自卑甚至有些社交恐懼症,所以為了不讓別人看到自己的這一面,就拚命掩飾甚至於逃避和人交往。結果就給人比較內向的感覺,而且越來越嚴重。我本質上應該是一個外向的人,畢竟大叔我是O型血的人。不過現實生活又不是在演美劇「吸血鬼日記」,O型血對我一點幫助都沒有,演講對我這樣的人來說,仍然是讓我感到非常焦慮甚至恐懼的事情。站在陌生的一群人面前,還能夠開口講話,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天方夜譚一樣的事情。對於天生沒有這種恐懼感,或者已經鍛煉到了可以自如做演講的人來說,確實很難體會甚至難以理解這種害怕當眾演講的焦慮。只有我自己自己知道有多嚴重。有時候想到別人為什麼能夠鎮定自若的在台上講,而我卻從來不敢這樣,光是想到這些,就又平添很多自卑和痛苦。最嚴重最難受的時候,甚至覺得自己很沒用連自殺的心都有。後來當我克服這個心理障礙後,我也理解了那些人對此的不理解。因為有時候看到別人因為上台而緊張,我也會冒出「你不用緊張嘛,演講有什麼可怕的?」的念頭。但是,我真的克服了演講恐懼嗎?我想在一定程度上,我確實克服了。我曾經主持過一些會議,組織過一些活動,在陌生的群體前做演講或者分享至少有上百次,而且很多都是公司之外的陌生場合(因為和公司事務沒有交集,公司同事基本上不知道我會做這些上台主持的事情)。從這方面來講,我似乎已經沒有演講恐懼,甚至當我提起我曾經是多麼害怕演講時,很多人都認為我是在開玩笑。但是,我依然會在組織會議前緊張,會在上台前感到焦慮,和陌生人打交道感到緊張,如果從這方面看,我並沒有完全克服這種演講恐懼和社交的恐懼。

那我到底改變了什麼?

我想我改變的只是我的心態,我只是沒有那麼擔心,對自己有了更多的信心而已。這種心態和各種成功學裡面的雞湯有著本質的區別。這裡面的區別就是,成功學告訴你只要改變心態你就能成功,雞湯告訴你「想」到就能「做」到。但是當你放下這些書告訴自己你「能」時,你不可能做到這一秒改變了心態,下一秒就能完成自己的突破,達到人生巔峰,甚至立刻過上迎娶白富美,嫁個高富帥的高逼格人生。我的改變不是一朝一夕,而是一個不斷克服自己心裡障礙的過程,一個伴隨著懷疑,沮喪,自卑,受到鼓勵,自我懷疑和自卑,肯定自己,又是自我懷疑,又有信心這樣的曲折複雜的漫長過程(我的心理問題一直都很嚴重)。現在我雖然還會對演講會感到焦慮,但是我過往的經驗會讓我相信,這是一種正常的心理反應,我完全能夠做到。我的這種心態的改變,來源於我一步步建立自信的過程,在一次次演講中得到鼓勵並且逐漸克服演講恐懼的過程。我說上面這段話,是想說明一個道理,每個人對於演講的恐懼都不是一天養成的,既然這樣,憑什麼你認為自己能夠在一兩天內克服?憑什麼你讀了一本書,聽了某個人(比如我)的一句話,就能夠一下子變得強大到無所畏懼,立刻就能在成百上千的人面前演講呢?我們的現代社會和工作的場所,是一個時不時都需要我們能夠展示自己的時代,我們很多人對於似乎隨處可見能夠演講的人非常羨慕,似乎別人對演講或者上台表演非常自如,就如同他們天生就沒有我們遇到的心理障礙一樣。

我覺得這裡面其實有一個很大的誤解,那就是沒有人能夠對於上台演講或者表演沒有一絲的緊張,如果真有,我想那只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他對這樣的場景非常熟悉,即使是陌生的一群人,但是對他來說,這樣的陌生人在他眼中,還是一群自己熟悉的類似場景中的差不多人而已;還有一個原因,那麼這個人就是一個頭腦簡單的人,這樣的人恐怕極少,也不值得我們羨慕。有時候,焦慮和恐懼來源於對比,來源於我們不正確的認知。 根據美國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機構在2012年的一份心理調查報告,在美國這樣貌似全民外向的國家,仍有74%的人會因為公眾演講而感到焦慮——所以害怕公眾演講並不是什麼丟人的事,而是一個很普遍的心理現象。在另一份美國心理研究報告中,對於害怕事物的調查問卷中,害怕公眾演講排在第一位,而害怕死亡才排在第七位。所以有人寧願選擇做下面的事情,也不願意做公眾演講。如果要更直觀地說明很多人都有這個問題,他們會有公眾演講恐懼?你在和我開玩笑吧?這不是玩笑,這些人都當眾承認過,自己在這方面有非常嚴重的問題。即使像郭德綱這樣的相聲演員,他自己也承認,他其實比較內向而且還有社交恐懼症。但是他的這種解釋,很多時候仍被人解讀為一種幽默的相聲表現形式。為什麼在中國人似乎很少有人承認,我想這和中國人好面子有關,如果我們承認自己有這方面的問題,那麼就代表我們心理脆弱,代表我們不夠強大,甚至會覺得要被人瞧不起。所以我們就拚命地偽裝自己,逃避各種當眾講話的機會,最後在找借口逃避當眾講話方面成為了專家,可同時又不得不承受這方面更大的焦慮。

我當然不是鼓勵你大聲宣布自己有這方面的問題,而是要讓你意識到,每個人都有這方面的問題,那些能夠上台自如演講的人,就算他們宣言自己從來沒有這樣的問題,其實只是心理上對所處的環境適應的結果。如果讓他們換一個環境,換一個超出他們經歷過的場景,他們照樣會有焦慮和緊張。這就如同讓能自信演講的奧巴馬,站在一群阿拉伯恐怖分子面前演講一樣,他不緊張才怪!

從這方面說,這其實就是一個解決演講恐懼的一個方式,那就是先從一個能夠鼓勵自己演講的場景開始練習和克服。我克服演講恐懼的方法,就是通過參加Toastmasters俱樂部,這也是幫助很多人克服演講恐懼的方式。看到這裡,你也許會說,啊哈,原來你說了這麼多,就是來推銷課程的嘛!我真的不是來推銷課程的。Toastmasters並不是一個盈利機構,它是一個國際性的非盈利教育機構,最早創建於美國,主要是為了幫助會員克服演講恐懼,提升個人能力,並且最終培養領導力的一個機構。既然它不是培訓機構,就沒有任何培訓課程,而是通過一個個俱樂部的形式,來鍛煉演講和領導能力。現在中國很多城市都有這樣的俱樂部(上海和北京最多)。我說這個方式,是因為我不會講我沒有經歷過的事情,我只是想通過在Toastmasters克服了自己的演講恐懼的過程,來舉例說明我下面要提出的觀點:克服演講恐懼的過程,其實就是在建立「舒適區、學習區、恐慌區」這三個區域後,走出自己的舒適區進入學習區,然後不斷擴大自己心理舒適區、學習區,不斷把恐慌區變為舒適區和學習區的心理過程。說的有點繞口,那麼下面我具體來談一下,我在Toastmaster的不斷走出舒適區,將原來的心理恐慌區變成了心理舒適區的過程。

這樣,即使沒有條件像我一樣參加這樣的俱樂部,只要你應用這樣的方式,也可以達到同樣的目的。

先介紹一下剛才所說的心理3個區域的定義,它們的英文名字分別是Comfort Zone, Stretch Zone,Panic Zone, 它們分別代表舒適區、學習區、恐慌區的含義。 從上圖可以看出,我們要改變自己,就不能只呆在舒適區,但也不能直接跳到恐慌區去。前者讓人安於現狀並抱怨人生,後者卻讓人產生挫折感產生自卑。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從舒適區開始,慢慢進入到學習區,隨著不斷進入學習區,就會不知不覺離開舒適區。此時學習區就會重新變成你的舒適區,而原來的恐慌區此時也會成為你的學習區。當然有時候也要認識到恐慌區並意味著一定不能踏入,很多時候學習區和恐慌區的界定不是非常明顯,所以如果有了足夠的準備而又願意嘗試,就不會人為的給自己設限。在克服演講恐懼上,站起來演講就是你踏出舒適區的第一步。否則你永遠會停留在舒適區。而Toastmaster,在這個過程中,相當於給你提供一個從舒適區到學習區的場所和機會。我在克服演講恐懼之前,任何演講,哪怕是站起來介紹一下自己,對我來說,那就是一個心理的恐慌區。在克服演講恐懼的過程中,就是先把在俱樂部演講事情變成自己的學習區,如果適應了這個過程並且堅持多做,那麼這些事情就從學習區變成了自己的舒適區。 回憶我在Toastmasters第一次做演講時,需要在20多個陌生人面前用7分鐘介紹自己,雖然我準備了兩個星期,但是在會議開始的一周前,幾乎每天晚上都因為要做演講而焦慮到難以入睡。

當那天參加俱樂部會議要到我做演講的時候,我其實已經緊張了快半個小時了,因為坐在靠近窗戶的旁邊,用我後來經常調侃自己的話來說:「當時我有種從窗戶立刻跳出去的衝動,但我突然想起來我是乘電梯上來的,所以考慮再三還是覺得應該上台做演講,畢竟比演講更重要的是生命。」

雖然聽起來比較誇張,但當時確實有這樣的感覺,因為對我來說,這樣站起來講話的場景都是我的心理恐慌區。感謝俱樂部會員的鼓勵,我第一次的演講非常成功。在Toastmaster做過幾次演講之後,在會員的鼓勵和俱樂部導師的幫助下,這個恐慌區區變成了我的學習區,雖然每次上台前都很緊張,但是卻也慢慢不是那麼害怕得想「跳樓」了。當我把恐慌區變成學習區後,自己的心理區域也整體擴大了,原來的恐慌區變成了學習區,同時接觸的未知不確定的事情越多,個人能力的提升也越快,也敢於嘗試做更多的有挑戰性的事情了。我走出演講心理舒適區(逃避演講),不斷進行演講提升的過程基本上是這樣的(有點類似系統脫敏法的心理治療,但又不太一樣): 1)先列出了自己的心理舒適區(例如逃避演講),學習區(例如,在朋友面前和少數會鼓勵自己的陌生人面前做演講),恐慌區(例如,在稍微多的陌生人面前做演講)。 2)鼓勵自己走出舒適區,進入學習區,但不要貿然以「不成功就成仁」的心態去挑戰恐慌區。 3) 每過一段時間就審視一下自己的清單,看看哪些事情已經從冒險區變成了自己的舒適區,然後再做步驟1 和步驟2 。 總之,在克服演講恐懼的過程中,如果你有條件參加Toastmasters俱樂部,我還是建議你通過這個方式來達到目的,因為這是我經歷過的最有效的方式。我之所以先推薦Toastmasters,是因為我一直害怕站起來講話,也為之苦惱焦慮,更做過各種嘗試,但是效果都不是很理想。

為什麼Toastmasters卻能夠很有效克服演講恐懼症?

這是因為俱樂部提供的是一個安全互助的環境,在這個環境中大家都遵守的一條準則就是:允許犯錯,勇於嘗試。因為俱樂部的場景,是人為有意識創建的環境,有別於有各種不確定性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任何的嘗試都是被鼓勵的,而且每次嘗試後都會給以鼓勵並有技巧的提出改進建議,這種環境對於有演講恐懼症的心理敏感的會員來說,能夠幫助會員很快的克服演講恐懼的心理陰影。 當然Toastmasters最大的價值,並不只是建立了這樣的一個環境,也不只是停留在幫助會員克服演講恐懼,而是在這個互助的環境中,俱樂部關注會員成長的持續發展,會提供不間斷的個人發展目標來保持會員成功的持續性,比如演講比賽,教育系統不同級別的認證,擔任俱樂部官員提升領導能力等機會。當會員在這樣的環境中感受到持續的成功後,就已經完成了把心理恐慌區轉變為學習區的過程,這樣再回到工作和生活中,會發現很多情況和在Toastmasters中遇到的情形類似,也能夠在類似的條件下取得成功。當然,我所說的Toastmaster只是一個我最推薦的方式而已,但是這不是唯一的方式。人生的機會要自己把握,即使沒有這個機會,你也應該自己找到其他機會。你唯一要記住的就是,克服演講恐懼的唯一方法,就是找機會站起來演講!

這個道理簡單,簡單的如同廢話一樣,但是很不幸,這是事實。找機會站起來演講,這是唯一的辦法。就算我前面寫的再多,就算你讀了市面上所有關於演講的書籍,無論你多少次在鏡子前大喊:你能行!不管別人告訴你多少方法,如果你沒有真的站起來,站在眾人面前演講,你就永遠克服不了演講恐懼。如同市面上會有那麼多那麼多成功學的書一樣,那是因為人們喜歡雞湯但是不喜歡行動,如果大家看了這樣的書都行動起來的話,世界上只要有一本成功學的書就夠了。其實關於克服演講恐懼症,我還可以說很多,因為畢竟我是從非常嚴重的狀態走過來的。比如在我留言裡面,我講了要多準備,自己在下面練得準備的差不多了,上台就不會緊張了。可是,這些對於還沒有邁出第一步的人來說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認識到,即使你準備得再多,如果你不走出自己的舒適區,不願意做嘗試,那所有的一切「努力」都沒有任何意義。有了這樣的觀念後,我們就不會拚命找各種書和理論(包括我的)來武裝自己,在做著正確的準備,卻一直不願意邁出」站起來演講」的那一步。所以如果不站起來演講,就算你學了再多的演講技巧,你還是無法克服內心演講的恐懼,可能還要一如既往幾年十幾年的苦惱。回想一下,步入社會多年的你,是否遇到以下問題:

拜訪客戶,不會自我介紹導致印象差,不知如何開口而被掃地出門?

和領導/同事吃飯,沒有共同話題,顯得格格不入而被排斥?

公司述職,因緊張怯場,大腦一片空白,被上司趕下台?

團隊會議,因說話沒底氣、邏輯混亂,在下屬面前喪失威信?

和朋友相處,嘴笨反應慢,因言不達意而得罪人?

和親人相聚,因說話無分寸,家庭矛盾重生,親人間斷絕來往?

  1. 想學習更多口才演講請添加老師諮詢哦!!


這個一般的多練習,還有一種方法就是人際關係好,可以讓你的好朋友陪同你


與其說你要克服上台演講的心理障礙, 不如說你對此次演講的準備不夠充分、對自己沒有足夠的信心以及缺乏第一次站上演講台的勇氣。

對於初次登台的演講者來說,任何人都會緊張,你要相信這是人的共性,不只是你自己在孤身克服此時的心理壓力。當然,要成功站上演講台,並完成首次演講,你需要做的首先是前期充足的準備。以本人為例,第一次在全班同學作英語演講的時候,時限三分鐘,但我從前期的演講稿、模擬演講、稿件梳理與記憶,整整用了近兩天的時間。因為前期充足的準備,讓我鼓足了勇氣完成了演講,雖然整個過程背稿式演講的成分很大,但以為這一次我自認為成功的演講,才有了後面更多次上台演講的機會,期末的時候,我還有幸參加了學校碩士教學演講的視頻錄播。當然,我在公眾場合講話,也是經歷了一番波折的,本科階段擔任了社團宣傳部部長一職,納新演講的時候,因為完全沒有準備,在上台演講的過程中,我非常清晰地聽到了台下觀眾的嘲笑聲,當時的窘迫真的不只是鑽老鼠洞就能消解的,我以為那次讓人想用失憶來解決的困境,會讓我一蹶不振,但後來我終究還是扛過來了。我依然會在社團會議中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當然,經過前一次的事件的失敗教訓,我一定實在深思熟慮、組織好自己的語言之後才會發言,後來發現在集體中的認可度也慢慢提高了。千言萬語,簡而言之,就是只有前期的準備足夠充分,才能讓你在走向演講台的時候,有更多的底氣、更能說服自己自己已經完全準備好了,能夠勝任此次挑戰,這個過程間接或直接地決定你的演講狀態。其次,演講的時候,注意力不要放在觀眾身上,而要放在自己身上,關注自己措辭、想像自己在演講過程中該展示怎樣的肢體語言、該有怎樣的面部表情,、關注點的轉移既能讓你緩解目前演講的緊張、又能為你的整個演講錦上添花。或者如果實在無法緩解緊張,就在台上非常流利地背完你前期準備好的演講稿,只要你順利做完你的第一次演講,不管是你通過背誦的方式還是通過即興演講的方式,對你此後敢於上台演講都是至關重要的一步。因為有了第一次成功的經歷,你就會在第二次、第三次……第N次上台做演講時,會從容、鎮靜很多,這就為你後面更多次上台演講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跟演講一樣,所有需要在公眾場合發表自己看法的時刻,隨著環境、聽眾以及自己的狀態的變化,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的緊張,需要克服心理上的一些或大或小的障礙,但是如果我們能抓住每次在正式場合表現自己的機會,前期做好充足的準備,經過多次的歷練之後,你的語言組織能力、在公眾場合發言的能力都會得到巨大的提升。


把專註力放在自己的演講表達,而不是觀眾的反應或觀眾對你的評價。演講是個人觀點與情感的表達,總有人認同也有人反對,因此你只要做你自己就好。一個好的演講不是決定於華麗的詞語或優雅的肢體動作,而是你真實情感的流露,往往這樣的演講最能感染觀眾。另外,平時有機會多在三五個人面前去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也是一種演講練習。


演講有困難是人之常情

每個人剛開始都會這樣

逃不掉的

都是硬挺過來的

次數多了慢慢就習慣了


我只有在自己有話真正想說時才會不顧各種心理障礙走上講台演講或是為了完成某個必須完成的任務,我作演講的次數屈指可數。因此沒什麼好的建議。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